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强化学生行为习惯教育 是提升德育工作的重要手段

【作者】 朱 平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汉江路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成长过程中,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形成良好校风、学风的关键。优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从在成长过程中的积极推力,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前提。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在学生在小学阶段要特别注意好为习惯的养成。
  我校每年生源主要来自进城务工子女,个体户子女多,县市区转入子女多。致使学生存在很多不良的行为习惯。每个学生的行为习惯对于形成良好的校风,塑造好的学校形象,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非常重要。近年来我校坚持走“三教结合”之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还有极少部分学生没有形成一个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坚持德育创新,加强学生养成教育一直是我校德育工作的重点。
  一、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抓好养成教育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平时小事做起。很多学生对《守则》、《规范》非常熟悉,而实际行动却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很多学生在学校很勤快,然而在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神仙。所以,养成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需要从学生一点一滴的行为习惯抓起。
  我校非常重视学生好习惯的养成,平时经常教育学生:无论在什么地方见到垃圾都要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不大声喧哗,见到老师主动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放学站路队整齐走出校园……学校多处设立文明礼仪提示牌和宣传横幅。德育处每天组织师生检查各班卫生、课前歌、两操等,每月评选优秀班级颁发流动红旗。学校每周一通报,激励学生积极进步。学校在各班卫生监督员,督促学生讲究卫生;一日常规专门安排少队干部督促检查,全校曝光不良现象。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
  二、多渠道、多途径抓好养成教育
  小学生行为养成教育要拓宽教育的途径,形成科学系统的培养策略与方法。
  多学科渗透。教育专家说:“无论从时间、空间、重要性上看,学科德育都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小学语文、品社课重点让学生从许多生动形象的故事中明白道理,我校通过朝读经典、艺术节、读书节等形式,让学生进入角色体验,实现情感升华,提高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利用其他学科特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优良品质。
  教师做好表率。在学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老师不仅要用科学的素养去激励启发学生,而且要用自身人格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受到熏陶和教育,老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这是最有说服力的,他将对学生的一言一行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
  充分发挥家庭桥梁作用。家庭教育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影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每学期我校都开展家长开放周活动,促进学校与家庭的联系。每学期召开家长会,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逐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
  先进模范感召学生的言行。小学生活泼可爱,模仿性強,想象力強,崇拜先进模范的特点。我校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特点,用榜样的力量激励他们、感召他们。学习榜样的力量,从小事学起、从小事做起。时刻激励他们健康成长。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陶冶学生情操。苏霍姆林斯基曾强调,要让学校的每一堵墙壁都会说话,这个比喻,实质上是要求学校注重建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
  三、实践锻炼强化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要重视行为习惯的实践锻炼,没有实践就没有习惯。养成教育关键在实践。
  要抓好学生行为的实践,首先要强调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其次严而有爱,训练要强调一个“严”字,突出一个“爱”字,不见实效不收兵。有些教师对学生不良习惯矫正一次不成,二次仍收不佳,便灰心无辄了。岂不知矫正一个坏习惯,养成一个好习惯的过程是漫长的过程。坚持才能胜利,持久才有收获。如原女排教练袁伟民平时给予队员慈母般的爱,但在训练时却突出了“严”,在“继续训练”、“还得练”、队员哭鼻子也绝不手软的训练中,使中国女排夺得世界杯“三连冠”。如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上也要严爱结合,通过“严”达到“爱”。最后,习惯养成固然要严,但也要注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兴趣,在训练中注重“趣味”二字,增强其灵活性、游戏性,让训练成为一种愉快的活动过程。学校提出教育每位学生“在校做一个勤学上进的好学生、在家做一个孝亲敬长的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具体培养目标。开展主题的教育,诸如: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重大节日活动、阶段性主题班队会以及春游、扫墓、参观工厂等。这样在各个主题活动中充分体现小学生的主体作用,确立主题,强化教育。
  四、进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评价
  根据小学生行为易反复的特点,我们修订了《文明之星评比细则》、《流动红旗评比条例》,以班为单位开展以列队、纪律、广播操、眼保健操、操行文明、出勤、红领巾佩戴、卫生等多项内容参评,对学生的文明行为进行动态评价。我们设计了《学生日常行为评价手册》,让学生自行记载、自我监督、自我小结、家长反馈。 
  对学生习惯养成的评价以激励为主,从评价对象本身出发,良好的把握评价目标,有效利用评价手段,除了解以外,还兼顾到来自学生自身、学生之间、社会家庭的评价,防止出现评价主体的局限性,我们每周《学生日常行为评价手册》上有学生成长脚印、自评、同学评、家长反馈等内容。每月评选一次校园文明之星和文明班级,并颁发流动奖牌。
  我们十分注重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学校德育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然而,反思现有文明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成果,发现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缺憾。概括起来,构成我们需要着力解决的三个问题,即行为习惯的培养内容如何拓宽,如何形成科学系统的培养策略与方法,怎样对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进行评价。这些都是今后要力求突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