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谈小班教学中角色扮演游戏的开展
【作者】 王丽萍
【机构】 彬州市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角色游戏是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生活的一种游戏,是最适合小班幼儿的一种游戏,也是小班幼儿不可缺少的活动。小班幼儿因其年龄特点,活动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游戏内容也比较简单,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合适的材料和适时的指导。因此我从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提供适当的玩具材料,巧妙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三个角度出发,详细描述了如何开展小班幼儿角色游戏。
【关键词】 小班幼儿;角色游戏;材料投放;激发兴趣和主动性;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它要求幼儿运用已有知识,按照他们对角色的理解来扮演角色,如果幼儿不具备担任某种角色的经验,那么游戏将会变得枯燥无味,以至游戏不能正常进行,而如果有意识地让幼儿多接触生活,多观察生活,使幼儿有更丰富的生活经验,他们就会在所进行的角色游戏中更加容易投入角色,使游戏内容变得充实新颖、生动有趣。小班幼儿由于缺少生活经验,在游戏中所扮演的角色不贴近现实生活,角色之间也缺少有效的语言交流,游戏气氛不够活跃。针对以上问题,我有意识地通过以下途径来发展幼儿的角色扮演能力。
一、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为扮演游戏角色、发展游戏角色情节做准备
1. 引导幼儿观察父母的活动
小班幼儿最感兴趣的角色游戏是“娃娃家”,游戏内容大多是反映父母对娃娃的关心和照料。因此,游戏前我们可以让幼儿说说父母在家会做些什么事,让幼儿平时在家注意留心观察,再用游戏口吻引导幼儿将观察到的内容迁移到游戏中去。慢慢地,幼儿有了更直接的了解和体验,“娃娃家”的内容就更丰富了。
2. 观摩大班小朋友的角色游戏
小班幼儿对“娃娃家”游戏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对于怎样开展游戏还比较陌生,为此教师可以带他们到大班去看哥哥、姐姐们玩“娃娃家”的游戏。看之前先对幼儿提出要求,让幼儿了解哥哥姐姐是怎样操作游戏材料的,使幼儿获得游戏的初步印象。观摩之后让幼儿自己动手模仿操作,经过一个阶段,幼儿在操作游戏材料上有了很大的提高,玩角色游戏的水平也有了提高。
3.将节日情景融入角色游戏中
结合各种节日,引导幼儿回忆各种过节情况,如“过生日”,可以引导幼儿回忆自己过生日的情景。在游戏中,反映“过生日”的情节,也可以给娃娃“过生日”,扮演爸爸妈妈的角色,在“厨房”炒面条,炒菜,在家忙得不亦乐乎。扮演阿姨、叔叔等角色的,去“食品店”买来“生日蛋糕”,去“百货商店”买来玩具等上门做客。于是,家里热热闹闹,大家一起吃面、吃菜、切蛋糕等。
二、提供适当的玩具材料,激发幼儿参加游戏的兴趣与愿望
鲁迅先生说:“玩具是儿童的天使。”马卡连柯也曾说过:“玩具是游戏的中心,没有中心,游戏就玩不起来。”可见玩具和游戏材料是开展游戏的物质条件。
1. 主题操作材料的投放
为了进一步丰富“娃娃家”游戏的开展,我让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关于“娃娃家”所需要用到的各种游戏材料。例如布娃娃、自制的成品玩具电视机、洗衣机、冰箱、煤气灶、家具、餐具等,激发幼儿扮演角色游戏的兴趣,再投放与主题有关的操作材料。为保证游戏情节的发展和进行,我还给幼儿提供花片、像皮泥,幼儿在游戏中可随意插、做自己需要的东西,如蔬菜、食品等。以上主题材料的投放,大大激发了幼儿扮演角色的兴趣。
2. 标记材料的提供
为了帮助幼儿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角色身份,我给每个角色准备了一块小牌,上面是角色头像。如扮演爸爸的幼儿身上挂一个画有爸爸头像的牌子,用标记来提示幼儿,使他们一开始就明确自己的角色身份,知道扮演的是谁,继而产生角色行为。这种做法提高了幼儿扮演角色的稳定性。
3. 场景的创设
幼儿扮演角色总要反映一些社会活动,我就布置一些场景,如幼儿园、医院、商店等,并在场景内提供一些材料,让扮演爸爸的幼儿送孩子上幼儿园,扮演妈妈的幼儿去买菜。幼儿利用这些场景,游戏情节逐步扩展丰富,扮演角色的兴趣也越发浓厚。
三、巧妙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幼儿游戏的主动性
1. 细心地观察,为幼儿提供充分的角色游戏指导空间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需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适时适宜的指导,而观察又是指导的前提,观察就如教师工作的探路器,是为了更仔细、更具体地了解幼儿游戏,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没有观察而对游戏所谓的指导实际上是教师胡乱干预,当教师并未了解幼儿想说什么就盲目指挥,必然抑制和挫伤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 教师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去
小班幼儿喜欢游戏,但又不太会玩游戏,需要教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教师以加入游戏角色的身份指导游戏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和手段。教师可以根据需要灵活掌握,比如在和孩子们玩“娃娃家”的游戏时,由于各角色的活动单调又缺乏协调,教师便可扮演成“娃娃家”的“妈妈”,吩咐“爸爸”去买菜,叫“姐姐”去洗衣,自己则看娃娃,喂饭,哄睡觉等。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教师的积极参与并担任了游戏的主角,使其他角色也都明确了各自的责任,游戏内容也就丰富了起来。
3. 交流表演角色的经验,组织认真的讲评
讲评时我让每个角色都有说话的机会,如让每一个家庭的“爸爸”“妈妈”介绍自己的角色身份,并说说为孩子做了哪些事。教师通过表扬那些会关心、照顾孩子的“爸爸”“妈妈”来激励其他幼儿。对于某些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不能表达自己行为的幼儿,我就让他们再现角色动作。这样的讲评,强化了幼儿的角色意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小班幼儿正是身心发展迅速的时期,是教育的基础时期,在角色游戏中既要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角色游戏在小班幼儿的全面发展上成为最有力的教育手段。
参考文献:
[1]《幼儿园经典角色游戏》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0-01-01
[2]《幼儿园角色游戏指导手册》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2-1
[3]《小班角色区游戏初探》成功(教育版) 2011(4)
[4]《小班角色游戏情境创设的指导策略》金陵了望(教育)2010(5)
[5]《如何开展好小班角色游戏活动》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09(1)
【关键词】 小班幼儿;角色游戏;材料投放;激发兴趣和主动性;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它要求幼儿运用已有知识,按照他们对角色的理解来扮演角色,如果幼儿不具备担任某种角色的经验,那么游戏将会变得枯燥无味,以至游戏不能正常进行,而如果有意识地让幼儿多接触生活,多观察生活,使幼儿有更丰富的生活经验,他们就会在所进行的角色游戏中更加容易投入角色,使游戏内容变得充实新颖、生动有趣。小班幼儿由于缺少生活经验,在游戏中所扮演的角色不贴近现实生活,角色之间也缺少有效的语言交流,游戏气氛不够活跃。针对以上问题,我有意识地通过以下途径来发展幼儿的角色扮演能力。
一、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为扮演游戏角色、发展游戏角色情节做准备
1. 引导幼儿观察父母的活动
小班幼儿最感兴趣的角色游戏是“娃娃家”,游戏内容大多是反映父母对娃娃的关心和照料。因此,游戏前我们可以让幼儿说说父母在家会做些什么事,让幼儿平时在家注意留心观察,再用游戏口吻引导幼儿将观察到的内容迁移到游戏中去。慢慢地,幼儿有了更直接的了解和体验,“娃娃家”的内容就更丰富了。
2. 观摩大班小朋友的角色游戏
小班幼儿对“娃娃家”游戏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对于怎样开展游戏还比较陌生,为此教师可以带他们到大班去看哥哥、姐姐们玩“娃娃家”的游戏。看之前先对幼儿提出要求,让幼儿了解哥哥姐姐是怎样操作游戏材料的,使幼儿获得游戏的初步印象。观摩之后让幼儿自己动手模仿操作,经过一个阶段,幼儿在操作游戏材料上有了很大的提高,玩角色游戏的水平也有了提高。
3.将节日情景融入角色游戏中
结合各种节日,引导幼儿回忆各种过节情况,如“过生日”,可以引导幼儿回忆自己过生日的情景。在游戏中,反映“过生日”的情节,也可以给娃娃“过生日”,扮演爸爸妈妈的角色,在“厨房”炒面条,炒菜,在家忙得不亦乐乎。扮演阿姨、叔叔等角色的,去“食品店”买来“生日蛋糕”,去“百货商店”买来玩具等上门做客。于是,家里热热闹闹,大家一起吃面、吃菜、切蛋糕等。
二、提供适当的玩具材料,激发幼儿参加游戏的兴趣与愿望
鲁迅先生说:“玩具是儿童的天使。”马卡连柯也曾说过:“玩具是游戏的中心,没有中心,游戏就玩不起来。”可见玩具和游戏材料是开展游戏的物质条件。
1. 主题操作材料的投放
为了进一步丰富“娃娃家”游戏的开展,我让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关于“娃娃家”所需要用到的各种游戏材料。例如布娃娃、自制的成品玩具电视机、洗衣机、冰箱、煤气灶、家具、餐具等,激发幼儿扮演角色游戏的兴趣,再投放与主题有关的操作材料。为保证游戏情节的发展和进行,我还给幼儿提供花片、像皮泥,幼儿在游戏中可随意插、做自己需要的东西,如蔬菜、食品等。以上主题材料的投放,大大激发了幼儿扮演角色的兴趣。
2. 标记材料的提供
为了帮助幼儿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角色身份,我给每个角色准备了一块小牌,上面是角色头像。如扮演爸爸的幼儿身上挂一个画有爸爸头像的牌子,用标记来提示幼儿,使他们一开始就明确自己的角色身份,知道扮演的是谁,继而产生角色行为。这种做法提高了幼儿扮演角色的稳定性。
3. 场景的创设
幼儿扮演角色总要反映一些社会活动,我就布置一些场景,如幼儿园、医院、商店等,并在场景内提供一些材料,让扮演爸爸的幼儿送孩子上幼儿园,扮演妈妈的幼儿去买菜。幼儿利用这些场景,游戏情节逐步扩展丰富,扮演角色的兴趣也越发浓厚。
三、巧妙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幼儿游戏的主动性
1. 细心地观察,为幼儿提供充分的角色游戏指导空间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需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适时适宜的指导,而观察又是指导的前提,观察就如教师工作的探路器,是为了更仔细、更具体地了解幼儿游戏,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没有观察而对游戏所谓的指导实际上是教师胡乱干预,当教师并未了解幼儿想说什么就盲目指挥,必然抑制和挫伤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 教师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去
小班幼儿喜欢游戏,但又不太会玩游戏,需要教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教师以加入游戏角色的身份指导游戏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和手段。教师可以根据需要灵活掌握,比如在和孩子们玩“娃娃家”的游戏时,由于各角色的活动单调又缺乏协调,教师便可扮演成“娃娃家”的“妈妈”,吩咐“爸爸”去买菜,叫“姐姐”去洗衣,自己则看娃娃,喂饭,哄睡觉等。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教师的积极参与并担任了游戏的主角,使其他角色也都明确了各自的责任,游戏内容也就丰富了起来。
3. 交流表演角色的经验,组织认真的讲评
讲评时我让每个角色都有说话的机会,如让每一个家庭的“爸爸”“妈妈”介绍自己的角色身份,并说说为孩子做了哪些事。教师通过表扬那些会关心、照顾孩子的“爸爸”“妈妈”来激励其他幼儿。对于某些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不能表达自己行为的幼儿,我就让他们再现角色动作。这样的讲评,强化了幼儿的角色意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小班幼儿正是身心发展迅速的时期,是教育的基础时期,在角色游戏中既要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角色游戏在小班幼儿的全面发展上成为最有力的教育手段。
参考文献:
[1]《幼儿园经典角色游戏》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0-01-01
[2]《幼儿园角色游戏指导手册》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2-1
[3]《小班角色区游戏初探》成功(教育版) 2011(4)
[4]《小班角色游戏情境创设的指导策略》金陵了望(教育)2010(5)
[5]《如何开展好小班角色游戏活动》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