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论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作者】 杨国斌

【机构】 新疆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十二师西山农场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培养学生自身的专业素养,是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能够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念。任何的历史事件都是在特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发生的,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活动时,注重培养学生自身的空间观念,能够使学生准确把握和理解历史事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形成科学的完整的知识体系,提前自身的专业素养。
  【关键词】 时空观念;历史;初中;学生

  一、时空观念的意义
  教师在开展初中阶段历史学科的教学活动时,注重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能够使其理解和认识历史知识。在以往的学习中,很少有学生能够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时空下学习,大多数是以实际显示的状况,来学习历史事件,从而很难理解真实的历史事件,把握事件的相关知识。面对这一情况,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发展自身的时空观念,能够使学生从微观角度,看待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正确了解历史时空,把握事件的变化、发展与联系,从而使学生能够不断的而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开展高质量的学习活动,并进一步增强课堂的有效性。
  二、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有效措施
  (一)重视时序性
  时序性是初中阶段历史学科的主要特征,历史学界的时序性主要强调在一定的时间下精准把握历史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树立时空意识,运用时间概念陈述历史事件,并在分析历史的事件时,重视时间表达的作用和价值。教师在开展初中阶段历史学科的教学活动时,要想不断的培养学生自身的时空观念,应引导学生精准的把握表述的专业术语。如:中世纪、中叶、纪年、公元、时代、世纪等,这些历史术语都有着特定的适用范围和含义,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时,应注意历史学科的时序性,引导学生准确的学习历史时间的专业术语,进行正确的表述,从而使学生能够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分析、描述和理解历史事件,形成一定的时空观念,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掌握历史学科的知识,从而提升自身的历史素养。同时,教师在开展历史学科的课堂活动时,为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还应引导学生正确计算时间问题,从而使学生准确的掌握历史的时序性,提升自身的历史素养。时间计算,学生要掌握和学习的基本技能之一,如果两个历史时间全都是公元后或公元前的时间,那么在计算时,就可以直接运用减负相减。例如,我国的成立时间是在1949年,到2019年已建国70年,这就需要将这两个数字直接相减就可以了2019-1949=70年。但如果计算时,既有公元前又有公元后的事件时,就需要将时间相加后再减1。如,西汉的建国时间时公元前202年,灭亡时间是在公元9年,那么西汉一共持续多久?202+9-1=210,持续210年。同时,教师带领学生正确使用历史年代表,有助于学生把握历史的时序性。历史年代表,包括了历史上的大事时间和时间轴,它能够让学生快速的掌握和理清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和发展脉络,从而进一步对历史学科有了清晰的认识,形成历史的时空观念。例如,教师在讲解“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时,由于这一课节中朝代更迭较为频繁,从而使得学生易混淆朝代时间,面对这一具体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有效利用历史的年代表,从而使时间线索清晰、具体的呈现,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时空意识,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提升自身的历史需要,增强课堂的有效性。
  (二)重视空间性
  历史学科的空间观念是通过历史的地图进行培养。由于历史地图有着直观性的特点,能够明确的指出地域空间,从而有利于学生准确的了解和学习历史事件,理清历史地图上的各种信息,提升自身的时空观念。教师在开展历史学科的课堂活动时,应引导学生重视历史学科的空间性,利用历史地图,使学生掌握关于历史事件的有效信息,从而使学生能够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形成一定的时空观念,提升自身的历史素养。教师在带领学生利用历史地图,开展学习活动时,应带领学生观察地图图名,了解重要时间信息。例如,现如今的地图上的长江与黄河,在东汉时期的则是江水与河水。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地图时,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地图名,从而理解有效信息,从而使学生能够重视空间性,形成一定的空间意识,增强自身的历史素养。
  (三)构建课堂教学情境
  教师在开展历史学科的教学活动时,为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空间意识,应为学生构建课堂教学的情景,从而使学生能够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提升自身的历史素养。教师在构建课堂情景时,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采用多样的手段和方法,构建特定的课堂情景,合理的运用表格、地图、插图等,调动学生听觉和视觉,从而使学生能够激发自身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进一步探索历史知识,培养自身的时空观念,从而提升自身的历史素养。例如,教师在讲解“秦末农民大起义”这一课节时,根据农民起义与秦的暴政的关系,教师可以构建相应的课堂情景,如:如果你也是这个朝代的农民,日常的温饱都无法保障,你该怎样做。教师通过问题为学生构建一定的课堂情景,能够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加深入探索这一课节时历史知识,理解农民起义与秦的暴政,认识吴广、陈胜起义的意义。教师通过为学生构建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通过历史现象,发掘历史事件的本质,从而形成一定的时空观念,增强自身的综合能力。
  (四)全面的考察历史的发展
  由于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时空是相互融合与交织的,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的教学活动时,应引导学生遵循历史事件的横向和纵向规律,促使空间和时间的结合,全面的考察历史的发展,从而使学生能够形成一定的空间意识,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提升自身的历史素养,增强课堂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在讲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这一课节时,由于这一历史事件本身就有较强的时空特点,涉及的国家多,历时长,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在开展课堂活动时,可以以时空为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利用时间轴,全面的考察历史事件的发展,理清战争的过程,建立历史的时序性,从而使学生正确认识战争,形成空间意识,培养自身的思维能力。
  三、总结
  总而言之,时空观念是初中历史学科中一项重要的核心素养。教师在开展课堂的教学活动时,应遵循素质教学这一理念,对教学的方法进行不断的优化,从而使学生能够自主的融入到课堂的活动中,不断的探索历史知识,形成正确的时空观念,从而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进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丽.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有效措施[J].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朱旭,朱鹏.初中历史统编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J].福建教育,2018(15):47-49.
  [3]张筱雨.如何在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J].教育,2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