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以读促写”模式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案例分析与思考

【作者】 熊海倦

【机构】 广东省英德市第一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本文以一节“以读促写”模式下的高中英语阅读课为例,分析了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探讨了英语阅读教学的一些成功与不足之处,探索了开展有效的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的策略和途径。
  【关键词】 高中英语;以读促写;阅读教学;案例分析

  一、引言
  长期以来,英语教学以教材为主线、知识为目标,“填鸭式”的传授式教学充斥课堂,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是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这种教学模式与新课标的理念背道而驰。《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倡导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因此,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方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着力提高学生学用能力,打造高效英语课堂,真正实现有效课堂教学。
  对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模式。从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发展至今,许多教师都开始尝试语篇阅读教学模式,搭建起阅读和写作的桥梁,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笔者听了刘老师的一节阅读公开课,引发了对以读促写模式下的英语阅读课堂高效性的思考。
  二、案例分析
  【教材处理】
  本课内容是高中英语模块一 Unit 3 Celebration Lesson 1 Festivals,这是第3单元的第1课。本课的语篇是有关中国三大传统节日——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的阅读文章。学生将在本课使用快速阅读、细读等阅读策略获得有关端午节、中秋节及元宵节的有关信息,学习有关节日的词汇和描写节日的篇章结构,理解文章大意。由于课文篇章结构有一定的规律性,这节阅读课的定位是篇章阅读,重点关注篇章模式、文体特点等,着眼于宏观结构及功能。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摒弃了以前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在以读促写上做了尝试。教学过程以读、写为主,听、说为辅,学生要将阅读信息内化,转换成自己的语言,并根据所学的篇章结构书面介绍中国的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1)能够灵活运用所学描述节日(尤其是中国传统节日)的一些词汇和语汇:occasion, traditional, celebration, serve, lunar month, decorate…with…, take part in, fall on…, It’s said that…, It marks the beginning of…;能理解文章大意与篇章结构,并根据话题和范文就一个重要的节日进行写作。
  (2)自主学习与合作讨论列写作提纲;掌握模仿写作规律。
  (3)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Step 1: Lead in and show the task
  (1) Enjoy a song “Happy New Year” and introduce the topic.
  (2) Ask students how many festivals they know.
  (3)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talk about some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 
  (4) Sum up some important expressions about festivals and show the task of this period.
  设计思路:上课前,教师通过播放学生熟悉的《新年歌曲》,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对节日这一话题的兴趣。然后问学生知道哪些节日,学生除了会回答与刚才音频有关的节日外,还会有其它答案,从而自然地引出这一课。通过看一些图片,让学生谈论相关节日,从而把一些与节日相关的词汇融入到语境中学习,同时也能检查学生对话题词汇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知识储备的现状,从而为下一步的阅读做好准备。
  点评:(1)教师通过歌曲,快速引出本课话题,简单却不失趣味性,点燃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热情,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2)头脑风暴活动能唤醒学生对于各种节日的英文表达和相关词汇的记忆。(3)学生在看图谈论相关节日时,能反映出他们的学情,为接下来的教学号准了脉,以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这也体现了新课程“以学定教”的理念。(4)教学目标展示,让学生更加明确这堂课的学习目的,使教师教有方向。
  Step 2:Fast reading
  (1)Read the texts quickly and match the pictures with the described festivals.
  (2)Structural analysis:Read the texts to know the structure of each text.
  设计思路:文章内容是有关中国三大传统节日——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要求学生快速通读全文,寻找关键词,把图片与文章所描述的节日进行匹配,这主要是指导学生学会寻找关键词,排除干扰项。另外,设计对文章篇章结构的分析,从整体上认识、解读篇章,最大限度地获取篇章所传递的信息,培养篇章意识和阅读策略,从而为后面的写作谋篇布局做好铺垫。
  点评:教学设计目标明确,阅读微技能指导贯穿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快速阅读, 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既有助于对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 也有助于对学生进行信息的加工、分析、比较能力的培养。同时,对课文进行篇章结构分析,学生更易于把握文章的脉络,以及文章段落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更好地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学生通过对篇章结构的分析,将对其以后解读同样类型的篇章产生迁移作用, 这种迁移将有助于学生掌握解读相应篇章类型的策略,也为本节课的作文仿写埋下伏笔。?
  Step 3: Careful reading
  Read the three texts separately and fill in the table with the information.











  设计思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教师在设计上,让学生分别对3个篇章进行阅读,并通过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对阅读任务一目了然,主要是围绕节日名称、时间、为什么要庆祝、如何庆祝、吃什么来进行提问。每个表格信息填完后,学生都需根据教师给出的句型结构把表格中的信息用一个个完整的句子表达出来。另外,在设计上,为了更好地检测学生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在篇章3(端午节)上,教师要求学生4个人为一个小组,模仿前面2个篇章的表格,在阅读完后,小组合作设计出表格,并且1人就表格信息提问,2人回答,最后还有1人用完整的句子把表格中的信息口头表达出来。这一步旨在阅读基础上就新的同类情景展开话语活动,是处理和转移、内化阅读获取的信息的过程,是阅读后语言输出的重要形式,既能检查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又能促使学生对新的同类问题进行独立思考。
  点评:(1)学生通过再读、小组合作探究和教师的悉心指导,不仅训练了阅读技巧,而且在语料、篇章结构等方面,为后面的写作任务的完成做好了准备。(2)教师能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合作与交流自主建构知识。
  Step 4: Group work and writing
  If your foreign friends want to know something about the Spring Festival, please give them a brief introduction about the Spring Festival. 
  (1)Preparation for writing: work in groups of 4-5 and talk about some useful expressions and the structure of this passage about the Spring Festival.









  (2)Write a short passage about the Spring Festival.
  (3)Present Ss’ outcomes on PPT and make an assessment and revision.
  设计思路:春节应该是学生熟悉的话题。通过文本的学习,学生应该知道描写节日要从哪些方面入手。为了把阅读中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写作实践,从而在充分的语言输入之后实现有效的语言输出,教师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与春节有关的词汇、短语和句型。通过小组合作,不同层次学生共同参与,相互学习,为本课的最终目标――“写作”收集信息,获取语料。然后,学生参考写作词汇与句型结构开始写作。学生写完后,教师先讲述作文的评价标准,给下一步的组内成员互评互改作示范。要求学生课后根据教师课堂讲评修改作文的方式给组内成员的作文进行评价修改,根据同伴评改意见修改作文。
  点评:(1)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语言输入,如词块、句型、文章框架结构等,而且所有的语言输入材料与最后输出的写作任务遥相呼应,从而实现了为用而教、为用而学。(2)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成功。而小组合作有助于碰出学生的思维火花,开阔视野,使写作活动变得高效。(3)在学生自评和互评之后,可以让学生仔细阅读同伴的评价并及时发现自己作文中的错误,然后进行独立地修改。因此,改变教师是评价唯一执行者的传统评价方式,在写、阅、评、改等各环节中始终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可以促进学生对自身写作能力的认识和反思,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启示与反思
  刘老师这节课尝试语篇阅读教学模式,以读促写,在40分钟的常规教学时间内按计划完成了学习任务,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设计环环紧扣,读、说、写活动相辅相成,前后照应。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大多数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写作,与教师一起学习了作文的评分标准并对其中一个学生的作文进行评改。不足的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课堂上只能对一个学生的作文进行评改,学生互评和自评及二稿修改在堂上都无法进行,只能布置为课后作业。如果,这节课课时延长20分钟或是利用连堂课来进行,当堂实现同伴互评和独立修改成文两个教学活动,要求学生根据评价标准提出修改建议,最后让学生根据同伴提出的修改建议独立修改并进行二次写作,效果应该会好很多。这样能保证学生课内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阅读和理解,保证教师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写作技巧指导,保证学生课堂上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写作和评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四、结语
  高中英语教材题材广泛、体裁多样,而不同的课文也有自己独特的语篇特征。因此,只有基于语篇的阅读教学,才能真正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目标,使阅读教学更具高效性。基于语篇的“以读促写”模式下的阅读教学也能帮助学生形成分类阅读的习惯,提高学生利用文章话题与文体来预测文章内容的能力,从而提高写作能力。教师只有在课后多进行反思,才能意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优点及存在的不足,及时调整自己的阅读教学策略,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夏谷鸣, 杨良雄. 走进新课标, 迎接新挑战——《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J]. 福建教育, 2018(11).
  [2] 唐红春. 高二英语阅读教学案例[J]. 新课程, 2018(18):80-81.
  [3] 吴俐芳. 高中英语阅读的有效性教学[J]. 校园英语, 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