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探讨数学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钟标沛
【机构】 四川德阳市中江县回龙镇初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初中数学是初中课程教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和未来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数学思想是数学学科内容的精髓,是我们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注重数学思想的应用和渗透,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初中数学中的几种重要数学思想的特点及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对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渗透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数学思想;思维能力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方法是使这一灵魂得以展现的途径。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用数学思想指导基础知识教学,在基础知识教学中培养思想方法。因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的纽带,是由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是培养数学意识、形成优良思维素质的关键。
一、 数学思想的内涵
所谓数学思想就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应到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是对数学事实与数学理论的本质认识,是对数学具体内容的提炼与升华. 在初中教学中一般包括:分类思想、集合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整体思想等.虽然数学思想很多,但终究都是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正在掌握数学、形成数学思维服务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可以把所有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理解和掌握程度的方法统称为数学思想。
二、 数学化思想与初中数学相互结合的重要意义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掌握一些知识的处理技能,从而来培养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在数学化思想的形成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实现方式是不同的,数学教学的目的主要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于初中生来说,思维正处在一个成长的过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将数学化思维灌输给学生,这样将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初中生在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时,可以运用数学思维进行解决,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完善自身的思维模式,促进学生的成长。数学化思维能够逐渐完善学生自身的思维模式,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数学化思想主要是为了强调数学的实际应用情况,初中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生活中将会遇到各种问题,同时很多问题都是无法进行解决,而将数学化思维与初中数学教学相互结合,将会促进学生对日常生活问题的解决。这样初中生在解决问题时,将会提升其数学思维能力。
三、 数学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问题和培养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社会也处在不断的进展中,教育也应该紧随时代的步伐,培养出更加优秀的新世纪人才,对传统中的束缚性理念要进行合理的摒弃,同时运用创新的思维方式,努力提升整体的教育水平。在当代社会,创新能力也越来越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基础性条件,同样,初中数学的学习也需要一定的创新能力,通过合理的教学方式,能够对数学思想进行一定的创新,通过对数学思想的良好掌握,并进行合理的创新,就能够发挥数学方法的优越性。数学思想的良好掌握能够帮助学生不断进行探索,对题目的理解更加的充分。
四、 数学化思想在初中数学课程中的重要作用
在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中,通过应用数学化思想可以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纵观我国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数学化思想虽然并没有进行大范围的普及应用,但却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改变着学生的学习习惯。由于数学课程具有较强的逻辑性特点,因此如果仅仅向学生机械化地传授书本知识,就无法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而数学化思想的运用则较好地改变了传统数学课堂中满堂灌与填鸭式的教学情况,在教育者的引导下,学生会主拥亟数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充分发挥出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完成对数学知识的深层次探索。此外,教育者也可以在数学课堂中引入更多趣味性较强的生活场景,通过向学生展示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来让他们充分地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五、 数学化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建议
(一)培养学生的数学化意识
数学化思想所倡导的是运用数学思维来解决生活中的诸多问题,这也就意味着教育者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着手,尽可能多地引用一些令学生倍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引导他们学会站在数学角度上来探究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案。
初中数学教学者要充分发挥出自己在课堂中的指导作用,根据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学习特点来创设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例如,在教授“比例”时,教育者可以将汉斯的一个教学案例引入课堂中:在课程开始的前一天,教育者要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巨大的手印,当学生在第二天看到这个手印时,就会对这个手印拥有者的身高产生出强烈的好奇心。而后,教育者就可以将自己的手同黑板上的巨大手印进行对比,得出两者之间呈现出(下转经109页)(上接第110页)五倍关系的结论。而后,教育者测量出自己的身高,并将身高的数值乘以五倍,最终推算出巨人的身高。在这一教学案例的启发下,学生纷纷开始好奇巨人的脚、腿以及胳膊的长度,在经过一番测量与计算后,逐渐掌握了比例的内涵。
(二)通过多元化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化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者在应用数学化思想的过程当中,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造出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来增强中学生的实践能力。
由于受到了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基础等各方因素的影响,不同初中院校中的数学教学者所采用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也都各不相同。基于此种情况,在应用数学化思想之前,教育者要深入学生来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并结合现有的教学资源来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除此之外,数学教学者在进行创新式教学的过程当中,还要经常性地询问学生的意见,密切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与接受情况,同时还要充分尊重班级中学生之间所存在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出因材施教的作用。其中,对于接受速度较快的学生,教育者应给予他们较多的机会来发表意见,巩固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对于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教育者要为他们安排一些简单的学习任务,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采用鼓励的方式来培养他们的学习自信,从而为数学思维的形成打好基础。
在引入数学化思想的过程中,除了从思想和方法入手之外,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构建友好型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环境的活力和生机,有助于数学思维的形成。
参考文献:
[1]王兆正.经历数学化:从“数学生活化”到“生活数学化”的数学回归与超越[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09,(12)
[2]李雪.初中数学数形结合思想教学研究与案例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4.
[3]]余健棠.紧扣“数学化”,培养学生“数学地思考”[J].数学教学通讯,2010,(03):30-31.
【关键词】 数学思想;思维能力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方法是使这一灵魂得以展现的途径。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用数学思想指导基础知识教学,在基础知识教学中培养思想方法。因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的纽带,是由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是培养数学意识、形成优良思维素质的关键。
一、 数学思想的内涵
所谓数学思想就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应到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是对数学事实与数学理论的本质认识,是对数学具体内容的提炼与升华. 在初中教学中一般包括:分类思想、集合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整体思想等.虽然数学思想很多,但终究都是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正在掌握数学、形成数学思维服务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可以把所有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理解和掌握程度的方法统称为数学思想。
二、 数学化思想与初中数学相互结合的重要意义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掌握一些知识的处理技能,从而来培养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在数学化思想的形成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实现方式是不同的,数学教学的目的主要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于初中生来说,思维正处在一个成长的过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将数学化思维灌输给学生,这样将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初中生在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时,可以运用数学思维进行解决,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完善自身的思维模式,促进学生的成长。数学化思维能够逐渐完善学生自身的思维模式,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数学化思想主要是为了强调数学的实际应用情况,初中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生活中将会遇到各种问题,同时很多问题都是无法进行解决,而将数学化思维与初中数学教学相互结合,将会促进学生对日常生活问题的解决。这样初中生在解决问题时,将会提升其数学思维能力。
三、 数学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问题和培养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社会也处在不断的进展中,教育也应该紧随时代的步伐,培养出更加优秀的新世纪人才,对传统中的束缚性理念要进行合理的摒弃,同时运用创新的思维方式,努力提升整体的教育水平。在当代社会,创新能力也越来越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基础性条件,同样,初中数学的学习也需要一定的创新能力,通过合理的教学方式,能够对数学思想进行一定的创新,通过对数学思想的良好掌握,并进行合理的创新,就能够发挥数学方法的优越性。数学思想的良好掌握能够帮助学生不断进行探索,对题目的理解更加的充分。
四、 数学化思想在初中数学课程中的重要作用
在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中,通过应用数学化思想可以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纵观我国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数学化思想虽然并没有进行大范围的普及应用,但却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改变着学生的学习习惯。由于数学课程具有较强的逻辑性特点,因此如果仅仅向学生机械化地传授书本知识,就无法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而数学化思想的运用则较好地改变了传统数学课堂中满堂灌与填鸭式的教学情况,在教育者的引导下,学生会主拥亟数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充分发挥出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完成对数学知识的深层次探索。此外,教育者也可以在数学课堂中引入更多趣味性较强的生活场景,通过向学生展示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来让他们充分地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五、 数学化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建议
(一)培养学生的数学化意识
数学化思想所倡导的是运用数学思维来解决生活中的诸多问题,这也就意味着教育者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着手,尽可能多地引用一些令学生倍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引导他们学会站在数学角度上来探究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案。
初中数学教学者要充分发挥出自己在课堂中的指导作用,根据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学习特点来创设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例如,在教授“比例”时,教育者可以将汉斯的一个教学案例引入课堂中:在课程开始的前一天,教育者要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巨大的手印,当学生在第二天看到这个手印时,就会对这个手印拥有者的身高产生出强烈的好奇心。而后,教育者就可以将自己的手同黑板上的巨大手印进行对比,得出两者之间呈现出(下转经109页)(上接第110页)五倍关系的结论。而后,教育者测量出自己的身高,并将身高的数值乘以五倍,最终推算出巨人的身高。在这一教学案例的启发下,学生纷纷开始好奇巨人的脚、腿以及胳膊的长度,在经过一番测量与计算后,逐渐掌握了比例的内涵。
(二)通过多元化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化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者在应用数学化思想的过程当中,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造出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来增强中学生的实践能力。
由于受到了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基础等各方因素的影响,不同初中院校中的数学教学者所采用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也都各不相同。基于此种情况,在应用数学化思想之前,教育者要深入学生来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并结合现有的教学资源来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除此之外,数学教学者在进行创新式教学的过程当中,还要经常性地询问学生的意见,密切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与接受情况,同时还要充分尊重班级中学生之间所存在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出因材施教的作用。其中,对于接受速度较快的学生,教育者应给予他们较多的机会来发表意见,巩固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对于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教育者要为他们安排一些简单的学习任务,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采用鼓励的方式来培养他们的学习自信,从而为数学思维的形成打好基础。
在引入数学化思想的过程中,除了从思想和方法入手之外,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构建友好型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环境的活力和生机,有助于数学思维的形成。
参考文献:
[1]王兆正.经历数学化:从“数学生活化”到“生活数学化”的数学回归与超越[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09,(12)
[2]李雪.初中数学数形结合思想教学研究与案例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4.
[3]]余健棠.紧扣“数学化”,培养学生“数学地思考”[J].数学教学通讯,2010,(03):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