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作者】 邹顺华
【机构】 贵州省兴义市万峰林街道办事处瓮本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家庭教育是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基础。然而现实中家庭教育,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家庭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如何才能有效巩固家庭教育成果,帮助家长走出教育误区呢?家长学校作为串联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重要载体,它的建立与完善势在必行。本文阐述了本地农村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由此引出家长学校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就实践过程中的一些探索做适当展开,希望对当前的家长学校建设工作有所启发。
【关键词】 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农村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教育事业也呈现蒸蒸日上的景象。我们看到,教育事业的发展硕果累累,政府、人民在时代进步的洪流中努力构建的教育体系正发挥着巨大作用。但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特别是城镇边缘的农村学校的学生越来越少并且随年级的升高流失的学生成递增现象。因为没有专业的英、美、体老师多数学生向城市学校流动。一些成绩不好或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只好就读这种学校,真正做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和谐统一绝非易事。家庭教育作为整个体系的重要一环,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它暴露的问题将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直接影响。现代社会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成为人生成长的三大重要教育基地,而且相互影响,促进一个人的全面成长。孩子同家长朝夕相处,家长的言行和教育,几乎天天在反复强化,起着潜移默化的独特作用。不是学校、社会教育所能代替的。结合日常教学与生活经历,下面谈谈我对民族地区农村家庭教育的一些看法。
一、当前民族地区农村家庭教育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如现在万峰林瓮本小学教育虽然相对得到了发展,学校有了营养午餐,教师有所增强,条件有了改善,但农村家庭教育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有的家长对家庭教育责任不重视不负责
1、认为孩子进了学校就是学校和老师的事,学习不好是老师没有教得好,生病有老师管,出事故有学校和老师负责。认为只要自己的孩子完整无损就可以了,出现教育偏差行为,将教育的责任全部推给老师与学校。甚至有的家长和老师与学校产生抵触情绪,如有一年我在上纳灰教书有一位学生把学校的玻璃打坏,学校要求家长把玻璃换好,家长当着学生的面说不关我的事,管你们怎么整。
2、离婚、打工产生的“单亲”“留守儿童”日益增多
孩子长期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照顾教育,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弊端很多。他们在监护和施教时,较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只求物质、生活上的满足,而缺乏在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在孩子的行为习惯方面,即使明知不对,大多也是持一种宽容甚至放任的态度,导致孩子们从小就变得骄娇之气严重,放任甚至放纵的性格特点。这些老年人的文化水平很低,从各方面都不能正常承担家庭教育的责任。
(二)有的家长对孩子的管教有问题
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一切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由于许多农村家长日常生活行为对子女成长的意义,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子女的教育责任、义务,忽视家庭教育。许多家长缺乏家庭教育知识,无法担当起家庭教育的责任,还有一些家长采取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甚至在无意识中对孩子进行错误的教育和导向,直接影响了农村家庭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实施。比如我班只有少数学生家长会正确关心孩子的成长,他们会考虑尽量多陪伴孩子,多和孩子语言思想交流,多关心帮助孩子学习、生活。平时就给孩子把学习用具准备齐全,把孩子打扮的干干净净,辅导孩子把学习搞得好好的。帮助孩子学会生活自理能力,和孩子开展平等、和谐的交流。多数家长都是以钱为主,每天只知道打工、做生意、打扑克、打麻将认为钱是万能的,围着钱去转、去快乐、去低落,每天送给孩子的就是钱,没钱孩子校门都不进。有的孩子有了钱只买吃的和玩的弄得教室里零食味很浓。上课手里拿着钱、嘴里嚼着糖、心里想着的还是钱,老师刚讲的知识马上问他他都不知道,老师叫他做作业要么没本子要么就没笔。学习不认真作业不做,要么马马虎虎草草帅帅。良好的家庭成员关系,和谐的夫妻关系,给孩子学习上、生活上会有更多的温暖、关心和帮助,是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如果是恶劣家庭成员关系,会直接影响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如夫妻关系不和,经常口角争吵,甚至摔东西,扭打,天天吵离婚,拿孩子出气,不管子女,有的还打骂孩子,这样的家庭怎不严重伤害孩子的心灵呢?让孩子从小产生了冷漠、孤独、自卑、仇恨等心理。让孩子从小善恶难辨行为不端,脾气很粗暴,言行举止不文明,经常惹事生非,不服管教。
(三)农村家长教育方老化
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必须强调教育的科学性。当前的家庭教育普遍方法老化,许多家长认为油盐出好菜,棍棒出人才不仅不能教育好孩子,反而会使孩子性格压抑,心理自卑,产生逆反心理,于无意中形成脾气暴戾等不良习惯。也有许多家长属于“过分保护型”。这些父母就像保姆一样干家务,帮助孩子解决一切问题。这样就容易使孩子养成“惟我独尊”的不良习惯。于是孤傲、自满、胆小、自私等集孩子于一身,经常暴露出宽而无度的现象。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头脑中的烙印最深,父母的言行、环境的影响对子女的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解决农村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
家庭教育是学校、社会教育的基础。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促进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净化社会风气。而对未成年孩子的教育可以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在未来的命运。要改变民族地区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
(一)认识家长学校的重要性,举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综合素质
对于学生而言,家庭教育是教学的第一步,家庭成员对学生的影响十分巨大,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行为养成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应当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长学校的建设,可以有效地帮助学校与家长之间增强沟通,帮助家庭教育更好的进行,帮助家长提升家庭教育方面?的思维以及更好的进行相关内容的教学。青少年对于社会、民族而言都十分重要,是未来的希望,因此,建设家长学校,可以帮助每一个家庭从最初的阶段就对青少年进行良好的教育,避免由于各种不良行为对青少年造成影响,家长学校的建立,可以帮助家长提升自身的相关意识,增强对青少年的家庭教育。了解少年儿童心理发育特点和教育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儿童观、亲子观、评价观等科学新观念,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家庭关系,与孩子共同成长,科学、系统教育好孩子。?学校可以通过积极举办家长学校实现此目的。家长学校与家长要保持经常性联系,及时对家长进行科学家教主题培训活动,引导家长正视孩子的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帮助家长形成理性的、关爱的、民主的家庭教育方法,使家长重视孩子的思想、心理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促进家庭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
在实际工作中要将提高家长素质和提高家长实施家庭教育能力紧密结合起来,侧重培养家长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理念,家庭教育知识和家庭教育方法,最终实现提高农村家庭教育质量的目的。
(二)更新家教观念,重视因材施教
1.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
家长要学会尊重孩子,不能以“打骂代教”,不要对孩子的思想和行为横加干涉,百般阻挠,否则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孩子毕竟不是家长的私有物,每一个父母都应该采取民主平等的态度,尊重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意愿,使孩子得到主动和谐的发展。
2.创设良好的家教环境
家长应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努力创设一种良好的家教环境。家庭成员间互相尊重,平等相待,让孩子在一种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中自由成长。父母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孩子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让自己的品质、言行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孩子在良好的氛围中,思想受到启迪,情操得到陶冶,从而树立崇高的理想,养成顽强拼搏、健康向上的良好心理素质。
3.重视健康的家教内容
家庭教育的内容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诸方面,它对孩子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道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至关重要。家长必须设法为孩子提供健康的家教内容,如带孩子观看科教片、远足旅游、进图书馆看有益的图书、教孩子学做家务,不带孩子进入不健康的活动场所等,从而对孩子的生活习惯、思想行为和品行施以积极的影响,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4.运用科学的家教方式
家长必须采取民主的、开放式的教育方式,正确了解孩子、指点孩子、评价孩子,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让孩子心悦诚服,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三)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合力
社会的发展对家庭教育的方法及途径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家长一定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以文明、科学的态度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物质基础和心理基础,积极创建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教育环境;作为学校、教师,应充分了解当前农村家庭教育的总体现状以及不同学生家庭背景,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以达到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根本目的。当然,要彻底改变农村家庭教育较落后的现状,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总之,对于民族地区来说,有效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是重要和必要的,农村家庭教育需要社会、家长、学校共同关注,努力创建优良的家教环境,切实提高家长素质,优化农村家庭教育,充分发挥农村家庭教育的作用,并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融为一体,发挥教育的整体效应,促进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农村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 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农村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教育事业也呈现蒸蒸日上的景象。我们看到,教育事业的发展硕果累累,政府、人民在时代进步的洪流中努力构建的教育体系正发挥着巨大作用。但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特别是城镇边缘的农村学校的学生越来越少并且随年级的升高流失的学生成递增现象。因为没有专业的英、美、体老师多数学生向城市学校流动。一些成绩不好或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只好就读这种学校,真正做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和谐统一绝非易事。家庭教育作为整个体系的重要一环,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它暴露的问题将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直接影响。现代社会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成为人生成长的三大重要教育基地,而且相互影响,促进一个人的全面成长。孩子同家长朝夕相处,家长的言行和教育,几乎天天在反复强化,起着潜移默化的独特作用。不是学校、社会教育所能代替的。结合日常教学与生活经历,下面谈谈我对民族地区农村家庭教育的一些看法。
一、当前民族地区农村家庭教育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如现在万峰林瓮本小学教育虽然相对得到了发展,学校有了营养午餐,教师有所增强,条件有了改善,但农村家庭教育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有的家长对家庭教育责任不重视不负责
1、认为孩子进了学校就是学校和老师的事,学习不好是老师没有教得好,生病有老师管,出事故有学校和老师负责。认为只要自己的孩子完整无损就可以了,出现教育偏差行为,将教育的责任全部推给老师与学校。甚至有的家长和老师与学校产生抵触情绪,如有一年我在上纳灰教书有一位学生把学校的玻璃打坏,学校要求家长把玻璃换好,家长当着学生的面说不关我的事,管你们怎么整。
2、离婚、打工产生的“单亲”“留守儿童”日益增多
孩子长期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照顾教育,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弊端很多。他们在监护和施教时,较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只求物质、生活上的满足,而缺乏在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在孩子的行为习惯方面,即使明知不对,大多也是持一种宽容甚至放任的态度,导致孩子们从小就变得骄娇之气严重,放任甚至放纵的性格特点。这些老年人的文化水平很低,从各方面都不能正常承担家庭教育的责任。
(二)有的家长对孩子的管教有问题
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一切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由于许多农村家长日常生活行为对子女成长的意义,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子女的教育责任、义务,忽视家庭教育。许多家长缺乏家庭教育知识,无法担当起家庭教育的责任,还有一些家长采取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甚至在无意识中对孩子进行错误的教育和导向,直接影响了农村家庭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实施。比如我班只有少数学生家长会正确关心孩子的成长,他们会考虑尽量多陪伴孩子,多和孩子语言思想交流,多关心帮助孩子学习、生活。平时就给孩子把学习用具准备齐全,把孩子打扮的干干净净,辅导孩子把学习搞得好好的。帮助孩子学会生活自理能力,和孩子开展平等、和谐的交流。多数家长都是以钱为主,每天只知道打工、做生意、打扑克、打麻将认为钱是万能的,围着钱去转、去快乐、去低落,每天送给孩子的就是钱,没钱孩子校门都不进。有的孩子有了钱只买吃的和玩的弄得教室里零食味很浓。上课手里拿着钱、嘴里嚼着糖、心里想着的还是钱,老师刚讲的知识马上问他他都不知道,老师叫他做作业要么没本子要么就没笔。学习不认真作业不做,要么马马虎虎草草帅帅。良好的家庭成员关系,和谐的夫妻关系,给孩子学习上、生活上会有更多的温暖、关心和帮助,是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如果是恶劣家庭成员关系,会直接影响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如夫妻关系不和,经常口角争吵,甚至摔东西,扭打,天天吵离婚,拿孩子出气,不管子女,有的还打骂孩子,这样的家庭怎不严重伤害孩子的心灵呢?让孩子从小产生了冷漠、孤独、自卑、仇恨等心理。让孩子从小善恶难辨行为不端,脾气很粗暴,言行举止不文明,经常惹事生非,不服管教。
(三)农村家长教育方老化
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必须强调教育的科学性。当前的家庭教育普遍方法老化,许多家长认为油盐出好菜,棍棒出人才不仅不能教育好孩子,反而会使孩子性格压抑,心理自卑,产生逆反心理,于无意中形成脾气暴戾等不良习惯。也有许多家长属于“过分保护型”。这些父母就像保姆一样干家务,帮助孩子解决一切问题。这样就容易使孩子养成“惟我独尊”的不良习惯。于是孤傲、自满、胆小、自私等集孩子于一身,经常暴露出宽而无度的现象。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头脑中的烙印最深,父母的言行、环境的影响对子女的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解决农村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
家庭教育是学校、社会教育的基础。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促进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净化社会风气。而对未成年孩子的教育可以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在未来的命运。要改变民族地区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
(一)认识家长学校的重要性,举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综合素质
对于学生而言,家庭教育是教学的第一步,家庭成员对学生的影响十分巨大,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行为养成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应当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长学校的建设,可以有效地帮助学校与家长之间增强沟通,帮助家庭教育更好的进行,帮助家长提升家庭教育方面?的思维以及更好的进行相关内容的教学。青少年对于社会、民族而言都十分重要,是未来的希望,因此,建设家长学校,可以帮助每一个家庭从最初的阶段就对青少年进行良好的教育,避免由于各种不良行为对青少年造成影响,家长学校的建立,可以帮助家长提升自身的相关意识,增强对青少年的家庭教育。了解少年儿童心理发育特点和教育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儿童观、亲子观、评价观等科学新观念,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家庭关系,与孩子共同成长,科学、系统教育好孩子。?学校可以通过积极举办家长学校实现此目的。家长学校与家长要保持经常性联系,及时对家长进行科学家教主题培训活动,引导家长正视孩子的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帮助家长形成理性的、关爱的、民主的家庭教育方法,使家长重视孩子的思想、心理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促进家庭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
在实际工作中要将提高家长素质和提高家长实施家庭教育能力紧密结合起来,侧重培养家长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理念,家庭教育知识和家庭教育方法,最终实现提高农村家庭教育质量的目的。
(二)更新家教观念,重视因材施教
1.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
家长要学会尊重孩子,不能以“打骂代教”,不要对孩子的思想和行为横加干涉,百般阻挠,否则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孩子毕竟不是家长的私有物,每一个父母都应该采取民主平等的态度,尊重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意愿,使孩子得到主动和谐的发展。
2.创设良好的家教环境
家长应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努力创设一种良好的家教环境。家庭成员间互相尊重,平等相待,让孩子在一种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中自由成长。父母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孩子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让自己的品质、言行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孩子在良好的氛围中,思想受到启迪,情操得到陶冶,从而树立崇高的理想,养成顽强拼搏、健康向上的良好心理素质。
3.重视健康的家教内容
家庭教育的内容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诸方面,它对孩子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道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至关重要。家长必须设法为孩子提供健康的家教内容,如带孩子观看科教片、远足旅游、进图书馆看有益的图书、教孩子学做家务,不带孩子进入不健康的活动场所等,从而对孩子的生活习惯、思想行为和品行施以积极的影响,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4.运用科学的家教方式
家长必须采取民主的、开放式的教育方式,正确了解孩子、指点孩子、评价孩子,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让孩子心悦诚服,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三)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合力
社会的发展对家庭教育的方法及途径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家长一定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以文明、科学的态度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物质基础和心理基础,积极创建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教育环境;作为学校、教师,应充分了解当前农村家庭教育的总体现状以及不同学生家庭背景,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以达到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根本目的。当然,要彻底改变农村家庭教育较落后的现状,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总之,对于民族地区来说,有效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是重要和必要的,农村家庭教育需要社会、家长、学校共同关注,努力创建优良的家教环境,切实提高家长素质,优化农村家庭教育,充分发挥农村家庭教育的作用,并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融为一体,发挥教育的整体效应,促进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农村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