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做好初中物理概念教学
【作者】 张静茹
【机构】 陕西省咸阳市乾县黉学门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物理概念不仅是物理基础理论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构成物理规律和物理公式及理论的基础。初中阶段正是物理教学的开始,因此,如何进行初中物理概念的教学,在教学中,遵循什么样的规律,就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核心问题。本文从作者多年教学应用等几个方面对初中物理概念教学得出一些教学方法,并从中总结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物理概念不仅是物理基础理论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构成物理规律和物理公式及理论的基础。初中是物理教学的开始,如何进行初中物理概念的教学?本人结合参加新课程的实验和课型研究的一点成果,谈谈一些看法。
一、在课堂教学中重视从实践中引入概念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入概念,因为生活实践留在记忆中的形象容易为学生理解。尤其对于初中学生,从生产生活中感知到的大量的、丰富的物理现象是他们认识物理概念的必要的感性材料。这些感性材料为他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物理环境。教师利用好这些生活素材布置学生观察或动手实验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概念强烈欲望,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演示实验的作用。对初中学生,尤其要讲究实验形象、鲜明、生动。例如讲磨擦起电这一课,当教师手托一块事先使之带电的泡沫塑料块走进课堂,将它放在一个同学头上磨擦后吸引该同学头发,一定可以很快地吸引住学生,促使他继续了解磨擦起电的原因。如:“密度”概念的引入,给学生一些体积相同、材料不同的长方体木块、铝块、铁块,让他们用手掂轻重,比较其质量,再取几个试管放入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水、酒精、煤油,比较其体积的大小,使学生从中捂出物质的一个特殊性质,即“体积相同时,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质量相同时,不同物质的体积不同”。接着提问学生“我们能根据物质的颜色、气味、更度来辨认物质,但如果两种物质的颜色、气味、更度都相同时,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区分它们呢?”于是,学生感到还有必要来寻找物质的新特性,从而领会到单位体积的质量来描述物质的这一特性,由此引入密度这个概念。
二、课堂教学注重比较与归纳,加强物理概念的教学
有些物理概念,既有表面上相似的一面,又有本质不同的一面。如果在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对概念进行对比分析,就可以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起到防止混淆的作用。从物理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建立、概念的理解、概念的深化和巩固、概念的应用等,对物理概念教学进行了一些系统的、具体的分析与研究,找出形成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的重要性、复杂性。“密度”这一概念的教学,通常用公式ρ=m/v来定义,倘若不讲清楚其本质意义,学生会受数学公式的影响,认为ρ与m成正比,从而形成错误观念。教师只有抓住“密度”概念的本质特征,讲清其只与自身的性质有关,学生才能真正地掌握“密度”这一概念“密度”概念定义为“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其量度的公式是ρ=m/v。有的学生只是简单地把该公式看作一个分数,认为既然分数的分子越大,分数值越大,分数的分母越大,分数值越小,从而得出质量越大密度越大,体积越大密度越小的错误结论。而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某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这里面包含两层含义:其一,不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即不同种物质的密度不同,如空气、水、铅、铁、铜等物质,都有各自不同的密度;其二,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的,即同一种物质的密度相同或不变。
三、教学中教会学生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教学的关键是使学生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定义是明确概念内涵和外延的依据,所以,为了找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必须从分析概念的定义入手。如:力的定义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属性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即力的内涵,力的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事物是具有这特性的所有的力,即力概念的外延。同样,惯性概念的内涵是:物体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外延是:一切物体。要使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物理概念,并能牢固地掌握它,必须适时地对概念进行深化和巩固,这是由于学生的认识过程总是一个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进行,同一概念多层次,多侧面的含义逐渐地被揭示出来,我们不能设想初二年级物理课,一开始就把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全部介绍给学生;及时地对学生学过的重要概念进行深化和巩固,对新慨念和规律的建立及掌握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有利于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总之,概念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能运用概念解决有关问题,因此概念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概念来分析,解决有关物理问题,在概念的运用中,又能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形成自然记忆,并此可足进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及时暴露慨念学习中的问题,有利于对概念的进一步理解。物理概念的教学,特别是基本概念的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关键,但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无定法。因此,只有在物理概念教学中,不断创新、不断探索、不断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概念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物理概念不仅是物理基础理论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构成物理规律和物理公式及理论的基础。初中是物理教学的开始,如何进行初中物理概念的教学?本人结合参加新课程的实验和课型研究的一点成果,谈谈一些看法。
一、在课堂教学中重视从实践中引入概念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入概念,因为生活实践留在记忆中的形象容易为学生理解。尤其对于初中学生,从生产生活中感知到的大量的、丰富的物理现象是他们认识物理概念的必要的感性材料。这些感性材料为他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物理环境。教师利用好这些生活素材布置学生观察或动手实验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概念强烈欲望,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演示实验的作用。对初中学生,尤其要讲究实验形象、鲜明、生动。例如讲磨擦起电这一课,当教师手托一块事先使之带电的泡沫塑料块走进课堂,将它放在一个同学头上磨擦后吸引该同学头发,一定可以很快地吸引住学生,促使他继续了解磨擦起电的原因。如:“密度”概念的引入,给学生一些体积相同、材料不同的长方体木块、铝块、铁块,让他们用手掂轻重,比较其质量,再取几个试管放入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水、酒精、煤油,比较其体积的大小,使学生从中捂出物质的一个特殊性质,即“体积相同时,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质量相同时,不同物质的体积不同”。接着提问学生“我们能根据物质的颜色、气味、更度来辨认物质,但如果两种物质的颜色、气味、更度都相同时,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区分它们呢?”于是,学生感到还有必要来寻找物质的新特性,从而领会到单位体积的质量来描述物质的这一特性,由此引入密度这个概念。
二、课堂教学注重比较与归纳,加强物理概念的教学
有些物理概念,既有表面上相似的一面,又有本质不同的一面。如果在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对概念进行对比分析,就可以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起到防止混淆的作用。从物理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建立、概念的理解、概念的深化和巩固、概念的应用等,对物理概念教学进行了一些系统的、具体的分析与研究,找出形成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的重要性、复杂性。“密度”这一概念的教学,通常用公式ρ=m/v来定义,倘若不讲清楚其本质意义,学生会受数学公式的影响,认为ρ与m成正比,从而形成错误观念。教师只有抓住“密度”概念的本质特征,讲清其只与自身的性质有关,学生才能真正地掌握“密度”这一概念“密度”概念定义为“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其量度的公式是ρ=m/v。有的学生只是简单地把该公式看作一个分数,认为既然分数的分子越大,分数值越大,分数的分母越大,分数值越小,从而得出质量越大密度越大,体积越大密度越小的错误结论。而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某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这里面包含两层含义:其一,不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即不同种物质的密度不同,如空气、水、铅、铁、铜等物质,都有各自不同的密度;其二,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的,即同一种物质的密度相同或不变。
三、教学中教会学生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教学的关键是使学生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定义是明确概念内涵和外延的依据,所以,为了找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必须从分析概念的定义入手。如:力的定义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属性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即力的内涵,力的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事物是具有这特性的所有的力,即力概念的外延。同样,惯性概念的内涵是:物体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外延是:一切物体。要使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物理概念,并能牢固地掌握它,必须适时地对概念进行深化和巩固,这是由于学生的认识过程总是一个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进行,同一概念多层次,多侧面的含义逐渐地被揭示出来,我们不能设想初二年级物理课,一开始就把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全部介绍给学生;及时地对学生学过的重要概念进行深化和巩固,对新慨念和规律的建立及掌握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有利于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总之,概念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能运用概念解决有关问题,因此概念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概念来分析,解决有关物理问题,在概念的运用中,又能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形成自然记忆,并此可足进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及时暴露慨念学习中的问题,有利于对概念的进一步理解。物理概念的教学,特别是基本概念的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关键,但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无定法。因此,只有在物理概念教学中,不断创新、不断探索、不断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概念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