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学前教育中如何寓教于乐

【作者】 李月会

【机构】 甘肃省镇原县孟坝镇西壕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集体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教学活动之一。要在短短的二十至二十五分钟里,对幼儿进行知识、经验、技能、态度、习惯等方面的培养,真不是件简单的事。那么怎样让这班天真、幼稚、心智未成熟孩子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学呢?寓教于乐是一个比较不错的教学手段。幼儿园课程指南明确要求教师要重视幼儿的学习过程,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直接体验来学习,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学习、探索、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乐趣。在充满活力的教学氛围中,幼儿学得其乐融融。
  【关键词】 学前教育;寓教于乐;自助快乐;伙伴合作

  在现代的学前教育管理中,教师的职责就是为幼儿提供平台,让孩子们在这个空间中寓教于乐和分享成果。通过交流,张扬他们的个性;最为关键的是在寓教于乐中过程中让幼儿学会学习、学会欣赏音乐和欣赏同伴、学会合作等等,于此同时能够掌握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来建构相关的认知经验。快乐活动中的寓教于乐是指围绕某一音乐主题用语言、肢体动作、表情、乐器等多种手段表现、表达自己的感受、想像和创造,并与在他人的交流中反思、提升,使自己的感受、理解、表现更加丰富与全面。那么如何在教学活动中生成交流的气氛,推动幼儿寓教于乐达到以上所期望的教学效果呢?通过多年学前教育总结,今天想在这里与各位同仁一起交流一下。
  一、在教学中创设自主快乐活动氛围
  要促成幼儿寓教于乐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良好的音乐艺术氛围和一个互动的环境,把幼儿的注意力带入活动主题,调动幼儿所有的感官,如:听、看、想等,激发起他们强烈的表现与表达的欲望,为接下来幼儿寓教于乐奠定基础。其次,教师要注意面向全体幼儿,利用幼儿的力量互相感染、迁移、使每个幼儿的情绪都保持高昂的状态。在这样的情景中,就形成了寓教于乐的氛围。?例如:音乐活动“可爱的小鸭”开始部分我选用了音乐剧丑小鸭的一段律动“小鸭的舞”,全班小朋友就像一群可爱的小鸭子跟着欢乐的音乐摇摇摆摆的戏水、游戏。在音乐的感染下,我发出点拨性提示语:“小鸭子们在干什么呢?”双管齐下,一下子激发起幼儿想像和交流的积极性,他们很快进入交流状态,只见,有的小鸭在跳水上芭蕾,有的小鸭在比赛游泳,还有的小鸭在洗澡等等,在热烈的寓教于乐气氛中,幼儿不断擦出创造的火花,语言、表情、肢体动作等方面的交流,展现出幼儿富有童趣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非常和谐。此时人人参与交流、个个自主快乐积极,有唱不完的歌,编不完的歌词。寓教于乐的活动其乐融融。
  二、在集体活动中激发幼小的快乐心灵
  幼儿寓教于乐的过程,往往是个体思维结果呈现的过程。倘若教师听之任之,那么诸多的交流结果就会杂乱无章地堆砌在幼儿的头脑中,这种状况只能混淆幼儿的思路。在音乐活动中,当幼儿有交流的需求时,教师应把握交流的时机,鼓励幼儿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当幼儿交流热烈但是只停留在同一层面,缺乏挑战时教师应该设置有梯度的障碍及时地推动活动的进程,把幼儿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帮助幼儿建构合理的知识体系。例如:音乐欣赏活动“丑小鸭”。引导幼儿欣赏两段风格迥然不同的乐曲。一段是缓慢、悲伤,一段是愉悦、欢快的。当幼儿听赏第一段音乐,小朋友一下子被悠扬而忧伤的音乐所怔住了,此时的幼儿已经具备一定的寓教于乐的能力,因此,他们自然而然的用表情与周围的同伴交流,有的皱眉头、有的低着头,有的双手捂着胸口,有的用手捂着耳朵,有的眼睛里流露出害怕的神情……此时无声胜有声。此时,幼儿的内心感受在生生、师生、以及多种手段相互交流的作用下犹如泉涌般迸发出来。接着,在欢快的音乐背景中幼儿如鱼得水般的用肢体语言多姿多彩的表现好和表达自己的体验与感受:有的用稚嫩的双手和小巧的体态诠释丑小鸭蜕变成美丽的白天鹅过程、有的张开双臂展现天鹅在空中自由翱翔、盘旋的情景,还有的表现出丑小鸭幸福的样子、更有的自由表现丑小鸭找到许多朋友的场面……几乎每个孩子都在积极地互动着,大胆的想像着,在交流中,幼儿互相学习、互相欣赏,彰显个性。老师的助推,多元的互动,使交流活动层层推进,幼儿的思维火花和艺术灵感不断涌现。孩子们用他们特有的方式来诠释安徒生笔下那只可爱的丑小鸭。
  三、教学中引导幼儿学会伙伴合作互动交流
  随着幼儿的成长与发展,交流活动不仅仅是个体的,也可以是多人或小组交流的形式进行的。我有意识的为幼儿创设合作交流的机会,尽可能的提供适宜的材料和相应环境,留足思维的空间,让幼儿自主快乐讨论、合作交流,在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中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形成新经验。于此同时体验到合作的乐趣和成功感。音乐活动中的合作交流视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为促进幼儿发展的主要途径,因而这种交流互动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与传统音乐活动大不相同,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互动除单向型外,大致还有:双向型、多向型、、角色型。音乐活动的合作交流就是这些互动的交互运用,有机结合。例如:音乐活动“小溪流”:幼儿听赏一段溪水流动的音乐后与同伴选用不同的合适的乐器或非乐器的物体合作表现小溪流的流动声音,有两个幼儿是这样合作的:一个在木琴上划出流水的声音另一个用小铃铛有节奏的配上叮叮的声音;另两个幼儿一个选用玩具升拉管模拟青蛙的叫声,他的合作伙伴用三角铁配上戏水叮咚的声音,这时我即兴加入用流水桶表现流水的声音,此时幼儿仿佛感受到溪流和青蛙嬉戏的情景也体验到合作成功的快乐和交流时热烈活跃的气氛。在第二个环节的肢体语言表现时,我用启发式的语言提示幼儿可以与同伴合作表现。由于幼儿已经有了合作的经验,因此他们很快并非常自然的与身边的同伴合作表现。在分享的时候,幼儿之间与师幼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又会形成新的经验与合作伙伴。
  总之,随着学前教育的课改的深化,幼儿园自主活动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的确,孩子们能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展现出他们神奇的童心世界。在实践研究中我发现,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由于每个幼儿生活经验和认知风格各不相同,所以我为幼儿创设动态的音乐艺术氛围,把他们带入美妙的音乐世界里,让他们在音乐活动中与同伴、老师、环境的互动交流中思维相互碰撞、相互交流、分享成果,大胆而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现与表达,潜移默化的提高幼儿对美的欣赏力和感受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真挚美好的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