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要素组合法在小学低年级识字课中的巧妙运用

【作者】 李星国

【机构】 广西那坡县德隆乡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强调兴趣在学生学习上的意义,其实就是强调通过培养兴趣来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过程的关注度和专注力。只有学生的关注度和专注力达到了要求,学习效果才得以保证和显现。但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不可能叫所有的学生对所有的学习内容都有浓厚的兴趣,更不可能时时刻刻都保持着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因此,教师很有必要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另谋出路,采取其他办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没法三心二意,也不愿意走神分心。
  注意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它指的是人的意识专注于外界的一定事物,即人们常说的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具有注意的能力,被称为注意力,它是学习、工作效率的保证,缺少它就必然降低效率。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人类的意识都是通过“注意”得来,可以说没有“注意”就没有人类的意识。
  小学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还不会控制自己的意识、情绪和行动,在课堂上极易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是注意力持续集中的时间不长,达不到学习的需要。如果学习的内容比较枯燥无味,或者是教师的教学手段过于单一,小学生在课堂上分心走神的时间可能远多于专心听课的时间,导致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变为“无效时间”或是“垃圾时间”。很多教师课堂上教得很认真很卖力,但是学生的成绩却很差,那是因为学生的分心走神抵消了教师的认真努力。有的教师习惯于在课堂上斥责魂不守舍的学生,妄图以此来“留住”学生的心,其实是徒劳无功。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责任不在学生本人,而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
  孟照彬教授创立的要素组合法,有意识地把人们习以为常的5种行为要素即“看、听、说、想、做”加以适当排列组合,5种动作轮换交叉使用,再加上课堂上“动”态与“静”态(相对而言)相互转换,使传统的“讲、听”为主的课堂模式得以打破,使学生哪怕是小学低年级学生也不易分心,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达到了其“效率优先,过程优化”的初衷。这种教学模式推广多年,由于极易掌握,深得边远地区广大教师的喜爱。
  实践证明,要素组合法不失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下面笔者以小学语文识字课为例来谈谈如何使用它。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识字七》这篇课文,它的学习目标有三个:1.识记“孔、雀、灵、鹂、鹰、锦、护、丛、牢、嬉”十个生字,会写“丛、牢”2个生字;2.准确熟练地朗读课文,对拍手歌要求读出感情和节奏感,理解它的内容,体会这首儿歌的意境;3.在学习中体会人与动物是互相依存的关系,从而从内心深处知道人类应该保护动物。教学重难点有二个:1.掌握本课生字和新词,能正确读和写;2.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理念。
  整个教学过程可以分为导入、识字、悟读、拓展四个环节,我们来看看“看、听、说、想、做”如何交替使用。
  在导入环节,教师先是播放动画片《森林动物园》,让学生听配乐、看动画,接着带领全班学生做模仿各种动物走路的游戏,最后教师用话语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导入新课:“亲爱的小朋友们!动物园里住着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你们想不想到动物乐园里跟可爱的动物们一起联欢呢?让我们坐上旅游小火车,开始愉快的旅行吧,看看动物乐园里住着哪些我们的朋友。”这个环节使用了听、看、做几个要素,其中做游戏最能激起小学生的兴趣,教学场面呈现以动态为主。
  识字环节是重要环节,它是突破教学难点的地方。第一步,教师指导学生自读。首先是学生个人试读课文,把自己不会读的字圈起来;其次是学生小组内互助读课文,边拍手边朗读;再次是学生个人借助识字卡片自主认字;最后是小组内互助认读所有卡片上的字。第二步,教师点名学生读。办法是每次点名叫出5个学生,叫他们后者双手搭在前者的肩膀上组成“小火车”,然后“开”过生字卡片之前,把每个生字都读出来。“小火车”开动之前,教师都要更换识字卡片,保证每列“小火车”碰上的生字都不一样。第三步,师生朗读课文。首先是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聆听;其次是全班学生齐读课文一遍;再次是男女生各齐读一遍。第四步,抄写生字。首先教师出示需要会写的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每个字的特点;其次让学生分小组分析生字的笔画、笔顺以及字的结构;再次是教师抓住重点生字进行书写指导;第四是全部学生单独写字,教师巡视,期间课堂处于完全静止状态;最后是小组内交换写字本,互相欣赏、评价。这个环节“看、听、说、想、做”和“动、静”七个要素全部呈现,其中开小火车认生字是典型的“动”,学生思考每个字的特点、学生单独写字等等是典型的“静”。
  悟读环节是在识字环节的基础上深化。第一步,教师引导学生诵读课文。首先是学生自主诵读,爱看着课本读的就看着课本读,爱背诵的就背诵,鼓励学生多背诵;其次是同桌互读,也就是一个朗读另一个聆听,两人轮换;再次是小组成员(下转第88页)(上接第89页)边拍手边背诵,互相提醒、点拨、带动;最后是小组背诵接龙,一组接一组,每组背诵一句,把课文从头背到尾。第二步,教师引导学生研读。首先是学生分小组齐读课文,然后各小组成员在小组内交流读后感,有什么收获谈什么收获;其次是各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谈谈本组的收获,把成果给大家分享。第三步,完成课后练习。首先是学生个人独立做练习,组词越多越好;其次是各组成员在本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再次是各组派代表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供全班同学借鉴、学习;最后教师提出“类似的练习你还能编出几题?”这样的问题,先引发学生思考,然后学生动手练习。
  最后环节是拓展。第一步,教师让学生根据课文的话说一说如何讲卫生,讲卫生需要做到哪几个方面,为编拍手歌做准备。第二步,四人一组,大家一起编讲卫生的拍手歌,要求编得生动活泼、节奏感强、朗朗上口。第三步,各组展示成果,一组接一组把本组的讲卫生拍手歌唱给大家听。第四步,然后教师对编得特别好的小组予以表扬,并隆重推介他们的作品,让全班同学学唱他们的拍手歌。
  这样的教学设计,使课堂教学完全摆脱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窠臼,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虽然“看、听、说、想、做”和“动、静”都是人们经常性的行为,但是在课堂上加以艺术性的排列组合,竟然就像一根魔棒一样,轻轻一点就使原本死气沉沉的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在这个教学设计里,“看”就是学生看动画片、看课文、看卡片、看同学表演等等,“听”就是学生听配乐、听朗读、听发言、听拍手歌等等,“说”就是学生说看法、说思路、说心得等等,“想”就是学生想问题、想答案、想创作等等,“做”就是学生做游戏、做练习、抄生字、拍拍手等等。学生学动物走路、开小火车识字、表演拍手歌的时候教室里处于动态,学生看动画片、看课文、抄生字、想问题、听老师讲解的时候教室里相对地处于静态,动与静轮换交替,教室里张弛有度、收放自如,俨然是一首节奏明快、轻松活泼的歌曲,使人陶醉。“看、听、说、想、做”和“动、静”原本是稀松平常的行为,但是却被教学设计者灵活运用。把简单的东西变身为艺术,这充分体现了创造者的无穷智慧。
  在这样生机盎然的课堂里,小学生的多种感官都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好动的特点得以发挥。他们亲自动手做一做、唱一唱、跳一跳、写一写、说一说,真是忙得不亦乐乎,怎么会分心走神?哪里有机会分心走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