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培养初中数学的学习兴趣

【作者】 冯 怀

【机构】 四川省资中县双龙镇铧头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一点也不假,对数学更是不例外。学好初中数学需要态度,更需要方法,最需要好的老师,但兴趣才是关键。
  初中数学,老师教起来枯燥,学生学起来没兴趣、难学,随着年级的升高,大部分同学的数学成绩开始下降,昔日的尖子生变成今日的差生,越来越对数学没兴趣,尤其是女生。提升学生对于数学课堂的兴趣,维持学生对于数学坚持不懈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动力,就非常需要数学老师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身的魅力和善于挖掘数学科的知识魅力。
  一、课堂上充分利用行为、语言艺术激发学生的激情
  1、教师进入教室要充满活力
  教师进入课堂,要有激情、有较强的亲和力,充分利用自身的行为影响学生、调动学生,教师的一个夸张或优美的动作,一个眼神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受到老师的激情感染。给学生留下这堂课的最初好印象,从而产生对当堂课知识的期待。如果老师进教室没精神,没精打采,心不在焉,就会传染学生,必然对数学课没兴趣,也就学不好数学了。
  2、教学中充分运用语言这门艺术
  语言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在初中数学的课堂上,数学教师若具备较强的语言艺术,使用更加幽默诙谐的教学语言能够对学生产生很强的求知诱惑力,一方面可以调整学生学习数学的心情,另一方面还可以构筑更为和谐的数学课堂气氛,化解枯燥、死板的数学课堂,从而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的效率,这也需要教师使用语言艺术的魅力。语言艺术能够辅助数学知识更加形象具体,能够帮助教师将较为抽象难以理解的数学教学内容通俗化,也能够推动课堂中难以理解的数学理论更加通俗易懂,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高度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浓厚兴趣。风趣的语言更能感染学生,更能喜欢你的课。
  二、充分利用教具、多媒体教学激发兴趣
  教具是数学课堂必要的教学工具,能使数学问题简单化,学生也更容易弄明白。随着时代的进步,多媒体早已是学校的标配。多媒体教学显得更生动形象,当前普遍应用于课堂的多媒体教学能够将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更加形象生动地表现给学生,展现的办法更加直接和容易理解,除了可以辅助学生更加直观地深入观察空间以外,还可以提升学生在学习中视觉以及听觉的辅助效果,并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构筑的数学知识的课堂情景当中,从而帮助学生创设更加活泼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获得更多学习方面的经验,极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也让学生觉得数学更易学。比如说,数学教师在初中课堂上讲述关于行程方面的数学题时,如果学生无法精确地明晰什么是两地、同时出发等概念,就一定会阻碍学生获得正确的解题办法。这个时候数学教师就能够通过使用多媒体的办法放映动画版的解题过程,其成果必然十分显著。教师在数学课堂中通过使用多媒体办法的先进的影像技术,能够把关于行程方面题目的不同状况更加形象深刻的显示在数学课堂之中,通过把数学知识通过更加新奇的娱乐办法解答出来,帮助学生构筑更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针对数学概念和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兴趣,极大程度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从而高度提升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特别是在讲解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时,用多媒体展示,效果非常好,把抽象问题浅显化。既培养了学生三维空间思维,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极大兴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的老师,特别是年纪较大的、农村的老师不注重使用多媒体教学,认为是上观摩课才使用的花架子。一本教科书、一只粉笔、一根教鞭的教学走天下早已过时了。
  三、通过生活中使用的数学知识激发兴趣
  学习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切实地运用知识。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更加看重如何引领其学生正确使用课堂数学知识,进而理解日常生活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疑问,必须帮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是怎样使用的,他们才可能更加主动地对数学知识的吸收,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极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并培育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兴趣。因此,数学教师在初中教学课堂中,可以更频繁地使用一些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案例,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觉得数学无处不在,大有用处,这样才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如:教师在讲样本知识时,可以通过将生活中购买枣子的案例进行辅助讲解,买家往往会询问“枣子甜不甜”,此时的卖家往往会让买家进行品尝,而这种品尝自然只能是一个或两个而已,无法进行全部品尝,此刻就展现了样本的含义——仅仅抽取主体的部分做调查就可以估计总体,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对其进行理解,也可以高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比如:在讲黄金分割时,让学生回家将所学知识对照自身,看看自己的身体是否最接近黄金分割。譬如说,学习了“三角形的稳定性”的数学知识,教师能够引领学生走入日常生活,要求学生去观察日常生活哪些地方在运用这一原理。如:钢架桥梁、工地塔吊、自己家晾晒衣服搭的三脚架等。教师还能够鼓励学生进行必要的讨论课,引领学生搜寻生活中可以看到的数学知识进行探讨。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能够将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加入进数学教学中,推动学生更深层地明白数学其实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这就提升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使用意识以及创造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兴趣。
  四、使用分层教学激发兴趣,多表扬,尽量不批评
  学生都是独立的,具有其独特个性的,每个学生接收知识能力有快慢,加之学生的数学基础也不尽相同,当然从教学角度来说,每个学生接收知识的层次也不尽相同。因此身为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充分明白这一特性,在数学教学中更加看重使用分层教学的办法,依据学生的现实状况依据其所在层次实现不同地教学。针对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的学生,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作业布置、批改的时候需要区别对待,通过这种方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以及学习自信心,推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体验学习的趣味;针对数学知识接收较快的学生,教师则可以适当提升难度,进而激发这类学生对数学更加深层次的探索。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适当鼓励学生。在学生在接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陷入困境时,教师必须激励学生主动克服困难;学生有所进步的时候应当对学生进行表扬,有针对性的表扬,让差生也有获得感、成就感。教师必须更多地看重学生具备的优点,在学习过程中重视表扬的作用,帮助学生产生得到学习成就的快乐,从而高度鼓励学生产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忱,激发其兴趣。表扬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掌声、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一个小礼品等。
  五、开展课堂小活动激发兴趣
  课堂不一定要十分安静,太安静反而不利于学习。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开展一些小活动,进而缓解数学的枯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小组比赛、解题方法PK赛、速度与激情赛等。
  总之,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进程中,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是能够更快接收课程知识的关键条件。所以,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进程中,必须使用不同的办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潜力,充分使用以上方法激励学生针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学生才可以把学习兴趣变为学习动力,才可以更加主动地落实课堂知识的实践与运用,进而高效增强数学课堂的教学成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