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作者】 杨小娅

【机构】 青海省格尔木市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很多教师由于受到应试教育以及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使作文教学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再加上很多学生没有激发出对作文学习的兴趣,平时进行的作文训练又比较少,所以就会出现在写作的时候缺少思路,写出的内容也与实际相偏离的现象。很多教师过于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思想严重偏离,抑制了学生作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所以,对作文教学的方法进行创新是十分有必要的。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体会

  作文考查学生对于字词句章、语法、结构、修辞、体裁、情感等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语文素养与语文能力。因此,作文教学是對日常字词教学、阅读教学、综合学习教学的汇总与综合,是对日常教学的拔高。正因为如此,学生的作文创作才显得非常的艰难,因此学生没有对于语文日常教学做出及时的整合与评估,因此,在作文创作的过程中略显捉襟见肘。语文作文教学是综合性学习的具体内容,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与学习特征,结合当前的教学环境与物质支持,从而实现作文教学的提高与发展。
  1.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
  1.1小学语文写作缺少真情实感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心智还没有发育成熟,但是小学语文作文中明确规定写作要真情实感,这明显与实际的情况不符,不仅如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形式化十分严重,很多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了很多作文的表达技巧,但是始终不能够将真情实感融入作文中。
  1.2写作方式千篇一律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对待事物有着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对待写作也是一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情抒发,即使出发点是一样的,但是表现手法也不会完全相同。但是在现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作文教成一个模板化的应用,对于文章的结构以及写作手法都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导致学生写出的文章千篇一律没有新意。这样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的作文变成一个脱离实际的内容,导致学生对于写作失去兴趣。
  1.3作文与生活之间缺少联系
  写作就是将头脑中的知识素材进行加工处理,通过语言技巧将想要表达的内容叙写出来,倘若作文与生活脱离了联系,那么学生的作品将会变得没有生机。就目前情况来看,在小学进行作文教学时,学生也仅仅只能够在教室内进行练习,从而使得作文失去了活力。
  1.4忽视学生的文化积累
  很多教师在写作方面也强调量的积累,对于学生的写作数量有一定的要求,却没有注重引导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进行好词好句的积累,虽然说这样的方式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会有一定的帮助,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因为在这个练习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积累较少,能运用到作文中的内容更少,很多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都觉得没有话说,写出来的文章也是内容生涩没有内涵。
  2.创新小学生写作教学策略
  2.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
  要想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观念,这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要给学生施加过大的压力,帮助学生打消写作学习的顾虑,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到写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正确的对待写作。其次,在写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情感的发挥,当学生能够抒发自己的情感时,写作就相对变得简单。
  2.2改变课堂的模式
  这就要求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科学的分析,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的进行优化改进。首先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科学的进行教学计划,使得课堂内容更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其次,对于学生的写作教学,要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真实想法,不能将个人的主观意愿强加给学生,造成学生的心理压力。
  2.3养成日常积累的习惯
  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有真实的情感,更需要有合体的语言和恰当的修饰,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的日常积累的习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将遇见的好词好句积累下来并加以利用变成自己的知识,能够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4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良好的阅读能力有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针对文章内容要带领学生进行详细的剖析,使得学生对于文章的脉络以及中心思想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教师还要对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进行详细的介绍,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对于文章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发展需要给学生进行课外书籍的推荐,并要求学生在阅读后写出自己的读后感,通过对于阅读的练习,可以促使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积累加以修饰转化为自己的文章内容,能够有效的提升写作水平。
  2.5开展作文互批活动
  以往的作文批改活动都是由教师进行的,这样不仅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而且学生在后期也很少会再针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修改。教师可以定期举行作文互批活动,组织学习小组进行,通过互批,学生可以了解他人的写作思路以及写作手法,可以在对比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在互批结合后,学生对于自己作文的批改内容也更加的感兴趣,提高了学生作文修改的积极性。这样的方式不仅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还有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互相学习进步。
  写作能力是小学语文教育中一项重要的能力,它不仅关于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而且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增长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发挥好自身的启示作用,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写作的本质,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情感的抒发,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做好基础工作。
  (青海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并蒂花开:阅读与写作共绽放》19QJG40)
  参考文献:
  [1]桑红兵.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途径分析[J].文理导航(下旬),2014(3)
  [2]许正慈.浅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分析[J].新课程(上),2015(12)
  [3]兰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创新分析[J].中外交流,201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