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析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导入策略

【作者】 雷金兰

【机构】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石角镇第二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课堂导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成功的导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可以营造活跃课堂氛围,增添课堂活力,让学生主体发挥作用,积极思考,从而为整节课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从教学体验出发,结合实际课堂教学经验来阐述课堂导入的原则,以及各种导入方法,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课堂导入

  一个良好的课前教学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能唤醒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去。不同的学科,导入的方式也是各有特色,而信息技术这门课由于教学地点和方法的特殊性,课堂导入的方法更值得我们去探究。
  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导入的原则
  课堂教学导入,就是教师在课堂开始阶段,为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而进行的教学行为。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设计一个好的课堂导入方式,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课堂导入设计要注意目的性和针对性。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及学生的差异特点灵活处理,导入的设计要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例如:在七年级教学中讲解Word的图文混排的设计与制作时,我们可以给学生先观看一些好看的校园报刊,里面的艺术字、自选图形的排版使得报刊图文并茂,这些报刊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有学生会问:“那些字是怎么设置的呢?为什么我们之前学的设置字体设置不出来这种效果?”然后老师问:“这样设置的标题和你们之前所学的设置字体格式设置出来的标题哪个好看啊?”这个时候学生兴趣高涨,积极性高。那么我们如何来设置这些好看的字体呢?这样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导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导出这一节课的内容。
  2.课堂导入应生动新颖,形式多样,对学生富有吸引力。
  教师在导入时方式要形式多样,富于变化,要着重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避免唱独角戏而忽略学生的听讲情绪,让学生对每一节信息技术课都充满期待,而且导入要力求富有趣味性,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能真正在信息技术的海洋中快乐徜徉。
  3.课堂导入应简要概括,对学生富有启发性。
  教师在课堂导入时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探索,学生在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使得他们达到了主动思考、积极议论的目的,进而实现掌握知识要点的目标。例如在讲解FrontPage制作栏目网页时,有学生会问:“我们怎么样能制作出风格一致的栏目网页呢?是每一个网页都要重新制作还是有什么比较快捷的方法?”,八年级的学生在这个阶段已经具备了计算机和软件使用的基础,也已经掌握了网页设计的一般过程和基本技巧,那么,在这个时候教师正确的引导一下学生思考:“我们在制作首页的时候不是已经用表格制作了一个模板吗,那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把那个模板拿过来这个网页中用呢?”其实讲到这里的时候,学生已经可以很快速的反应过来可以直接用首页的那个模板,把里面的内容删除就行了,这样我们就得到了风格一致的栏目网页。问题就这样在启发、思考、验证中得到了回答,从而快速地导出了这节课的内容:制作风格一致的栏目网页。
  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
  有效的课堂导入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学习思维提升,有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以下是本人结合自己的日常教学经验,浅析了以下几种信息技术课堂导入方法。
  1.直接导入法    
  所谓的“直接导入”,就是直接阐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直接明了地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难点,在一开始上课,教师就直接点明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完整清晰地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
  例如,我们在学习powerpoint2000添加演示文稿内容第一课时,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如何插入图片、图表以及对其的格式设置等知识,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直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展示学习目标。这种直接简单的导入方法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很强的导向性,可以让学生快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生的上机独立操作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2.提问导入法
  我们在导入新课时,要根据教学目标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探索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自主探究学习活动中,把教材变成学生的“学材”,要注意设计能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问题,让学生对问题产生悬念,引导他们进行思考,使学生很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状态中。我们在学习Photoshop第二节时,我们可以先问下: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去拍过艺术照啊?那些艺术照看起来漂亮吗?这时,同学们会很感兴趣的就开始讨论为什么那些艺术照拍出来的效果都那么好,那么漂亮呢?这时老师回答学生的这些问题的时候就可以很顺利地引导出来我们这一节课的内容:精彩纷呈的图形处理。
  3.创设情境导入法
  教师设计出构思巧妙、想象奇特的导入方式,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贴近学生生活、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的情境,就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学习Word《表格的设计与制作》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
  老师:同学们,你们有看过我们学校教师的兵乓球比赛吗?我们学校前段时间举行了教师分级组的兵乓球比赛,每个级组分别派6个老师参加比赛,分成三个小组。我们将如何统计各级组的成绩呢?并让学生欣赏PPT中各级组的赛事结果,让学生思考讨论:PPT课件中的赛事表格有什么优点?
  学生讨论回答,这时老师要做适当的引导:比如表格的整齐,内容一目了然,条理性强等等。
  老师:那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会经常用到表格呢?
  学生举例回答,比如我们经常接触的课程表、车站的列车时刻表等等。
  老师:现实中我们需要用表格来处理很多信息,那么,我们如何在Word中制作这样的表格呢?
  我以实际生活为切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引导学生知道表格的优势和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和兴趣。情境的创设要以学生感兴趣的题材为知识背景,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愿望。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带着问题、自觉地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
  三、结束语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导入时我们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的自身特点,扬长避短并与其他导入方法有机整合、灵活运用,这样才能使其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使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充满活力、充满快乐的地方,成为学生永不枯竭的知识海洋。
  参考文献:
  [1]于素云.新课标下的高师“信息技术教学法”课程教学实践探索[J] .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12期
  [2]陈文翀.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导入策略的实践研究.《中小学电教》2012年第Z2期
  [3]刘建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策略的实践研究.《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年27期
  [4]肖家根.信息技术课堂导入策略之我见.成才之路 2012年08期
  [5]吴烜.情境化教学及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王巧雁.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赖新元,《教师课堂教学的十大技能》,赖新元,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