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拒绝偏见 让爱的阳光为后进生导航

【作者】 邓小莉

【机构】 重庆市万州区沙河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后进生,就是那花园里的小草,只要给他们一丝阳光、一点雨露,他们就会疯狂生长,开出艳丽的花儿。——题记
  说到后进生,许多老师就会头疼,因为在老师的心目中,后进生就是那种在班级中经常违反道德原则,或者犯有严重过错的学生。他们常常表现为思想觉悟低,不遵守纪律,学习和行为习惯差,不能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成绩低下。如何让他们改变以前的坏毛病,这对教师的教育来说既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我认为教师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那么如何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真诚地关爱后进生
  一个人需要爱,只有在爱的感召下,人才能充分发挥自己潜在的能力。孩子需要爱,落后的孩子更需要爱。因此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对后进生充满爱心。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对那些因受家庭乃至社会环境条件不良影响而表现异样的孩子,要以“朋友和志同道合者那样”的态度和方式对他,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教师才能冷静地对待这部分学生的过错,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在教育转化工作中,要在平等、和谐、融洽的关系中同他们摆事实、讲道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提高后进生的道德觉悟和上进心,培养后进生是非观念,必须坚持正面诱导,以理服人,切忌简单粗暴,以势压人。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
  二、平等地尊重后进生
  自尊心是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进步的动力之一,教师应当尊重后进生,逐步消除他们的疑虑。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差,长期受冷落、歧视,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敏感,外表虽套有一层硬壳,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解和信任。教师千万不要对他们另眼相看,不要对他们的成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更不要嫌弃、斥责、批评、挖苦或者变相体罚,而是要善于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通过表扬肯定的他们的种种努力,从而使他们树立信心,扬起生活的风帆。让我们牢牢记住教育家陶行知提醒教师的一句话:“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三、给后进生前进的信心和勇气
  歌德有这样一句名言:“你失去了财富,你只失去了一点点;你失去了名誉,你就失去了很多;你失去了勇气,你就什么都失去了。”因此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树立他们的自信心,给他们前进的勇气。在学习上教师要根据知识的重点性、系统性,方法的启发性、问题的针对性和后进生的学习个性,花功夫、下力气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创造一种利于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力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设计与后进生能力相宜的课堂练习,使后进生在课堂上“有饭吃”、“有事做”,有向更高目标奋斗的希望;要对后进生以表扬为主,抓住每一次的闪光点对他们进行表扬,当后进生通过努力取得成绩时既要立即肯定,又要提出新的目标;此外还要经常与后进生谈心,融洽师生间的感情,予以必要的鼓励,并制定可行的目标,培养他们的成功感。在班级工作中不要把所有后进生排除在外,可有意安排一些适合他们干的工作,更可以让一些取得进步的后进生介绍经验,发挥作用,让他们看到希望,激发进步的内在潜力,确立起不断进步的信心。当他们出现错误时,教师不能只是“恨铁不成钢”,而需炼铁成钢,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不失时机的关心他们,引导和鼓励他们爬起来再前进。整体来说,对后进生主要以鼓励为主,当然也不能对他们太过姑息迁就。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有时适当地采用激将法,刺激其自尊心,可使其产生好胜心理,他们有可能因此奋起。古代韩信所以成为一代名将,与其少年时代受“胯下之辱”不无关系。
  四、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长期以来,在教育学生特别是后进生问题上,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配合的不够。一方面,学校苦口婆心的教育后进生,另一方面,社会上不关心和讽刺后进生的现象比较普遍,家庭教育也几乎为空白,许多家长几乎放弃了对孩子的转化,放任自流,从而淡化了学校教育。为此,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利用校外因素对他们的积极影响,尤其要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要经常家访,做好后进生家长的工作,取得家长的配合和帮助,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只有真正为后进生营造一方和谐的“精神家园”,才能使他们摘掉后进生的帽子,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五、对后进生充满信任和期待
  “人之初,性本善”我们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向善的愿望,都能成为有用的人,因此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耐心期待他们转化。后进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教师不能对他们失去信心,更不能认为他们已经?“无可救药,没有希望了”而放弃对他们的教育,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的热情,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后进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要知道“一锹挖不出一口井来,一口吃不出一个胖子来”,雕刻一座石像尚需很长的时间,更何况是塑造人的灵魂呢?郭沫若在学生时就有几门功课不及格,但并不妨碍他以后成为一位著名学者;牛顿小时候智力很平常,班上成绩不好的学生总少不了他;发明大王爱迪生曾因学习成绩不良被拒?于学校门外;法国大革命家拿破仑读小学时成绩一团糟,以至于大家都认为他没出息;英国前首相梅杰,十六岁就辍学了……这些在中小学阶段都被看作是平庸的人,后来却都成了世界上著名的人物。
  让我们摒弃对后进生的偏见,多给后进生一些爱心,让爱的阳光驱散他们成长天空的阴霾,温暖他们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敲响他们尘封的理想,滋润他们的成长。努力吧!或许另一个伟大的人物就在您的手中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