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合唱教学与德育相互融合策略新思考
【作者】 林 华
【机构】 福清市教师进修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合唱是小学音乐课堂最为常见的教学形式,也是寓德育于音乐课堂中普遍的手段。合唱教学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艺术情感,丰富课余生活,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自信心。那么核心素养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将合唱教学与立德树人目标相互融合?本文我将结合教学实践对小学合唱教学与德育相互融合策略展开探究,力求实现立德树人的音乐课堂教学目标。
【关键词】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德育渗透
合唱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是普及最广,综合素养最强的一门艺术,是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是以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演唱形式,要求歌唱群体音响的高度统一和协调。合唱教学虽然只是音乐的一种形式,但其作用很大,通过对小学生进行合唱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爱家爱国的情怀,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有助于学生德育的发展,为立德树人全面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一、将德育渗透于歌唱教学中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其教学的内容都具有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内容。那么,教学内容中的这些情感和思想,将如何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呢?在音乐中渗透德育就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1.通过语言描绘对情感给予激发。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将德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到音乐合唱的教学内容中去。比如,在进行《国歌》的合唱教学活动中,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应当采用比较激昂的语言对学生讲述新中国的国歌来历,这样做的目的是将爱国情感渗透其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当然,在进行德育渗透教育的过程中,其机会非常多。比如在合唱音乐教学中,可以通过链接教学内容有关联的音乐家故事以及音乐家的轶事等,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促进学生对美的审视能力。
2.教师通过积极范唱,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师积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学生就会依照教师这一标准进行模仿学习。所以教师榜样的水准高低对学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音乐教师应当声情并茂进行积极范唱,一方面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模仿的标准。
3.教师对学生合理引导,促进他们积极参与。在新时期的教育教学中,一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只有有效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就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而言,只有积极地调动起学生的参与意识,才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为此,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一,组织学生进行演唱。学生的年龄偏小,且模仿能力非常强,为此教师在进行示范演唱之后可要求学生进行演唱。在演唱中,学生要想唱好,就必须投入他们的情感和热情。第二,对学生进行体态律动的练习。其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在律动中,学生的节奏能得到应有的锻炼。比如,在《娃哈哈》合唱中,就可以进行律动,这样一来,能充分地表达出学生对幸福的体验。第三,教师积极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活动。让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积极讨论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体验。
二、将德育渗透于欣赏教学中
音乐教育是艺术性的教育课程,在艺术性的教育教学中积极地渗透德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在新课标中,已经明确地指出音乐教育在实现美育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就小学音乐欣赏教育而言,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比如,在欣赏教学《动物狂欢节》(圣·桑斯的重要作品)中的“天鹅”一个章节的时候,音乐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有关于天鹅的一些传说:天鹅常常把歌声深藏于心中,它们是不轻易歌唱的。但是它们在遇到死亡时,就会引吭高唱。在讲述完之后,用钢琴进行伴奏,在教師的伴奏下学生便展开想象:想象在一个特别静谧的湖泊中,有一只天鹅在悠然地游动着,还时而拍着翅膀,很轻柔······学生在这种想象中得到了美的熏陶。
三、将德育渗透于合唱训练中
在新时期中,特别强调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有必要对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群体意识给予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对学生音乐教育的人文属性进行教育的重要举措。曾经有日本教授村幸治说,合唱主要是以集体的形式来进行,在这种合唱活动中,并不是将每一个人的声音进行集中而言,必须保证每一个学生在进行合唱过程中能够积极投入到团体之中。组织学生合唱训练,一定要对学生进行这些思想的渗透,保证每一个学生在合唱中能够找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
合唱教学可以磨练学生意志。任何一门学科知识的学习绝大多数时间都是枯燥乏味的,合唱也不例外。参与合唱的训练过程是声音不断锤炼的过程,也是音乐知识不断积累更新,演唱技能不断提高的过程,在集体演唱技能质变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缓慢的积累量变,个人技能才能逐步提高。所以,合唱的训练过程对每个合唱参与者都是一次意志的考验。追求艺术的完美,对艺术创作的精益求精,不断创新,就是主动向困难挑战的意志磨练过程。熟话说的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就是对歌唱演员的真实写照。合唱队员与独唱演员相比,没有炫目的光环,享受不到个人荣耀。歌唱演员更讲究个人与集体“同呼吸,共命运”,更要求奉献精神。通过合唱训练培养学生这种超乎常人的毅力和涵养,是当今社会培养素质人才的难能可贵的教育方式之一。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积极渗透德育,有助于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此,教师应该积极将德育渗透于歌唱教学中,做好充分的范唱;将德育渗透于欣赏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审美能力;将德育渗透于合唱训练中,提高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只要从以上各方面进行努力,一定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张立.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德育渗透初探[J].北方音乐,2017(01):95-97.
[2]谭锡颐.德育在合唱教学中的无痕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8(10):53-55.
[3]周劲飚.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合唱实践中的德育教育[J].艺术教育,2019(10):67-69.
【关键词】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德育渗透
合唱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是普及最广,综合素养最强的一门艺术,是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是以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演唱形式,要求歌唱群体音响的高度统一和协调。合唱教学虽然只是音乐的一种形式,但其作用很大,通过对小学生进行合唱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爱家爱国的情怀,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有助于学生德育的发展,为立德树人全面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一、将德育渗透于歌唱教学中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其教学的内容都具有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内容。那么,教学内容中的这些情感和思想,将如何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呢?在音乐中渗透德育就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1.通过语言描绘对情感给予激发。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将德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到音乐合唱的教学内容中去。比如,在进行《国歌》的合唱教学活动中,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应当采用比较激昂的语言对学生讲述新中国的国歌来历,这样做的目的是将爱国情感渗透其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当然,在进行德育渗透教育的过程中,其机会非常多。比如在合唱音乐教学中,可以通过链接教学内容有关联的音乐家故事以及音乐家的轶事等,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促进学生对美的审视能力。
2.教师通过积极范唱,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师积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学生就会依照教师这一标准进行模仿学习。所以教师榜样的水准高低对学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音乐教师应当声情并茂进行积极范唱,一方面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模仿的标准。
3.教师对学生合理引导,促进他们积极参与。在新时期的教育教学中,一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只有有效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就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而言,只有积极地调动起学生的参与意识,才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为此,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一,组织学生进行演唱。学生的年龄偏小,且模仿能力非常强,为此教师在进行示范演唱之后可要求学生进行演唱。在演唱中,学生要想唱好,就必须投入他们的情感和热情。第二,对学生进行体态律动的练习。其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在律动中,学生的节奏能得到应有的锻炼。比如,在《娃哈哈》合唱中,就可以进行律动,这样一来,能充分地表达出学生对幸福的体验。第三,教师积极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活动。让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积极讨论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体验。
二、将德育渗透于欣赏教学中
音乐教育是艺术性的教育课程,在艺术性的教育教学中积极地渗透德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在新课标中,已经明确地指出音乐教育在实现美育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就小学音乐欣赏教育而言,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比如,在欣赏教学《动物狂欢节》(圣·桑斯的重要作品)中的“天鹅”一个章节的时候,音乐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有关于天鹅的一些传说:天鹅常常把歌声深藏于心中,它们是不轻易歌唱的。但是它们在遇到死亡时,就会引吭高唱。在讲述完之后,用钢琴进行伴奏,在教師的伴奏下学生便展开想象:想象在一个特别静谧的湖泊中,有一只天鹅在悠然地游动着,还时而拍着翅膀,很轻柔······学生在这种想象中得到了美的熏陶。
三、将德育渗透于合唱训练中
在新时期中,特别强调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有必要对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群体意识给予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对学生音乐教育的人文属性进行教育的重要举措。曾经有日本教授村幸治说,合唱主要是以集体的形式来进行,在这种合唱活动中,并不是将每一个人的声音进行集中而言,必须保证每一个学生在进行合唱过程中能够积极投入到团体之中。组织学生合唱训练,一定要对学生进行这些思想的渗透,保证每一个学生在合唱中能够找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
合唱教学可以磨练学生意志。任何一门学科知识的学习绝大多数时间都是枯燥乏味的,合唱也不例外。参与合唱的训练过程是声音不断锤炼的过程,也是音乐知识不断积累更新,演唱技能不断提高的过程,在集体演唱技能质变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缓慢的积累量变,个人技能才能逐步提高。所以,合唱的训练过程对每个合唱参与者都是一次意志的考验。追求艺术的完美,对艺术创作的精益求精,不断创新,就是主动向困难挑战的意志磨练过程。熟话说的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就是对歌唱演员的真实写照。合唱队员与独唱演员相比,没有炫目的光环,享受不到个人荣耀。歌唱演员更讲究个人与集体“同呼吸,共命运”,更要求奉献精神。通过合唱训练培养学生这种超乎常人的毅力和涵养,是当今社会培养素质人才的难能可贵的教育方式之一。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积极渗透德育,有助于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此,教师应该积极将德育渗透于歌唱教学中,做好充分的范唱;将德育渗透于欣赏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审美能力;将德育渗透于合唱训练中,提高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只要从以上各方面进行努力,一定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张立.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德育渗透初探[J].北方音乐,2017(01):95-97.
[2]谭锡颐.德育在合唱教学中的无痕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8(10):53-55.
[3]周劲飚.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合唱实践中的德育教育[J].艺术教育,2019(10):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