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高中美术欣赏课抽象美术教学的新策略

【作者】 车 勇

【机构】 山东省昌乐二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美术课程也在进行不断的策略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将各种形式的教学措施融入其中,形成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提高美术教学的效率。抽象画教学作为高中美术课中的重要教学内容,通过对欣赏课程中的有效应用,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高中美术;抽象美术;教学策略;素养提升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人们对美术教育有了新的认识,认为美术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还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重要课程。在高中阶段开展美术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同时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在美术鉴赏课教学中,涉及很多抽象艺术,通过对抽象艺术教学,可以满足学生对西方艺术的好奇心,有利于学生美术素养提升。本文就高中美术鉴赏课里的抽象艺术教学进行探究。
  一、抽象美术特点研究
  由于抽象美术作品与其他美术作品相比,更注重画家的内在感受,因此学生在欣赏这类作品时,应将传统审美观念摒弃,加强对抽象美术作品特点的了解。抽象美术形象具有抽象性,画面具有强烈的动感,趋向音乐性,意蕴具有含混性,详情如下。
  ㈠形象的抽象性
  抽象美术作品实际上是在表达作者的一种生活感受,通常由点、线、面、形、色构成,从而给人留下朦胧的印象。因此在作品欣赏中学生不应以像与不像来进行评价,尽量以主观感受对自身情绪进行调动,只有这样方可感受到作品的含义。
  ㈡画面具有强烈的动感
  抽象性绘画通常是以奔放的色彩与强烈的笔触来刺激人的视觉,因此具有强烈的动感。例如,康定斯基作品是以点、线、形、色来创作,给人一种热烈、奔放、生动的感受,如若学生在欣赏此类作品时获得了高亢、狂熱等视觉感受,便意味着学生看明白了,这类作品也被称之为热抽象绘画。除了热抽象绘画,冷抽象绘画也是抽象绘画的一种,通过有规律的变化来呈现流动之感,这也是传统绘画无法企及的。
  ㈢趋向音乐性
  另外抽象性绘画还具有音乐性,画家通过色彩与声音的联觉,通过点、线、形、色等要素构成无标题音乐,使学生在欣赏作品时产生一种难以言传的感受。
  ㈣意蕴的含混性
  由于抽象绘画作品是由点、线、面等因素构成,其含义具有一定模糊性。不同的学生对作品的感受千差万别,对作品内涵与具体物象的认识、态度与评价都不同,画家通过抽象手法将作品的感情色彩表达出来。
  二、高中美术欣赏课中的抽象美术教学策略
  为促进高中抽象美术教学的有效开展,教师还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
  ㈠改变教学理念,注重师生沟通
  为确保抽象美术欣赏课的有效实施,教师应对传统教学理念不断创新,加强师生的有效沟通。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传统教学理念加以改善,将创新意识渗透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课堂中还要加强师生互动,为学生创造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留下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作品创作,尽量减少对学生意识上的干预,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充分表达自身情感。
  美术是一项开放性学科,综合性较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善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肯定并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在教授学生作画技巧的同时,倾听学生内心所想,关注每一位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看法,这样就能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审美水平。
  ㈡培养学生自主动手能力,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师可将课堂交给学生,学生通过自主动手制作抽象画,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乐趣。通过学生自主动手创作可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深化对作品的理解。例如,学生可在玻璃、塑料板、纸板上利用水粉和油墨来作画,通过这种方式确保画作肌理的丰富自然。另外,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及审美能力,将色彩的体现性及丰富性发挥出来。
  此外,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这可以让学生对美术知识产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可以自主地掌握美术知识并独立完成画作。因此,教师在讲解美术知识过程中就要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通过实践,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学生思维,给予其充分的时间思考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绘画,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目的。
  ㈢选择科学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在抽象美术教学中,教师可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如比较欣赏法、打散组合法,现从以下两方面进行阐述。
  1.比较欣赏法。在抽象美术教学中,教师可将比较欣赏法运用其中,例如,欣赏国外抽象画时,为了加深学生的认识,可将中国的草书拿出作比较。由此发现,尽管学生不认识其中的字,但能欣赏其形式的韵味,事实上我国的草书,尤其是狂草可识性并不高,欣赏者主要对草书的虚实浓淡、节奏变化、笔墨效果进行鉴赏。关于这一点,抽象美术作品刺激的色彩、夸张的线条与草书的变幻莫测具有一致性,均属于平面抽象艺术,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欣赏者的情绪感受。因此在抽象美术欣赏中,教师通过两者比较,可达到解惑之效果,此时,教师再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去理解其中的形式意味。
  2.打散组合法。此外教师还可将打散组合法运用其中,通过练习使学生思维空间得到拓展,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具体实施中,教师应让学生对要创作的对象进行观察,通过平面处理制成剪影形式,此后依据个人审美趣味对其实施分解组合,确保新的形态的构成。另外,还可将小组或全班学生的作品重新组合成一幅新的抽象美术作品,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今我国各行业都在快速的发展,社会竞争愈加激烈,社会加大了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美术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美术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和创造美,高中美术教师应该改变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帮助学生加深对抽象美术作品的理解,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养的美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婷.浅谈美术心理学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2017(02):36-38.
  [2]吕碧霞.高中美术欣赏教学情境创设的探索与实践[J].基础教育研究,2018(07):79-81.
  [3]王丽娟.浅析高校美术欣赏教学实践对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J].美术教育研究,2019(03):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