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作者】 罗 观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北京路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做为一名历史教师深知教学历史课的重任。我们要用好课堂讲坛,用自己的行动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核心价值观就是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渗透德育教育,用正确的历史实事、伟大人物的优秀品格,用好教材中的事例和事迹,感染学生,浸润、滋润学生的心灵,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世界观。
【关键词】 历史教学;德育渗透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中学历史教学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逐渐了解中国国情,初步树立对国家、对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健全的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基础。”历史在学科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历史事实中的思想观点、品德情操、人性的光辉,对学生都是一种渗透、感染和熏陶作用,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都有重要的良好的促进作用。
历史教学的德育渗透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它具有渐进性。每一个历史的教学内容和历史小故事、人物,都有其德育教育的内容,初中历史教学纯碎讲历史,为史而讲史,学生容易陷入枯燥的境地。讲到张骞通西域时,让学生准备资料演绎张骞出使西域的情景,感受张骞身上的奉献,冒险,勇于开拓、报效祖国的进取精神等。我们不可能一节课就能达到一个好的育人效果,而是要通过每一堂课的内容、知识点去深化,引导、点拨,去让学生感知、理解。我们需要持久的积累,循序渐进的积累。纵观中国历史只要去领悟都是一个个历史事件组成的一幅幅震颤人心、感动温暖、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的优美的动容画卷。如大禹治水的大禹一心为民,扑在治水事业上,在外一干就是13年,在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我们各条战线的干部群众出苦耐劳、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出现了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开创大庆油田的“铁人”王进喜,为人民服务做好事的雷锋,结合目前冠状病毒防控疫情一线上出现的许许多多感天动地让人潸然泪下的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的人物和事迹,进行思想和情感的的教育。把历史的人物精神与时代结合,有着统一性和特殊性,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为祖国奉献,为人民服务。八年级历史教材里的谭嗣同为救国而流血,黄海海战中至死抗敌的邓世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斗争翻身做主人,五四运动的精神、抗日战争中牺牲的爱国将领们,抗美援朝的志愿军们,让火燃烧自己的邱少云可歌可泣的事迹,都是心灵的震撼和洗礼。我们在教学中贯彻教育的内容首先就是以爱国为主线,注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爱家的情怀和精神,历史上的许多人物和故事都有着这样的体现,历史书中端午节我们纪念屈原,是因为屈原在楚国被朝廷小人诬陷,虽然被流放,亦不忘忧国忧民,直至国家侵略,仍然不愿舍弃自己的祖国,投江而亡,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的乐章。到今天这种爱国主义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去学习,传承,发扬光大。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鼓励人们去自觉的维护正义,忠于国家民族,抵御外来侵略,保持高昂的民族气节,积淀为一种独特的民族精神。屈原虽然离我们远去,但他的爱国精神体现在许多方面,在教学中运用屈原的诗词,屈原的故事,通过让学生去读,去讲述,去打动学生的心灵。
传统美德教育渗透在历史教材里。有忠心报国,勇赴国难的,譬如甲午中日战争中黄海海战牺牲的邓世昌,抗日战争时期勇于抵抗日军的杨靖宇等烈士,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有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教材里的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散文八大家之一的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国共产党人一直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精神,讲述一路走来的艰辛曲折的发展历程,可以与时代紧密结合,当前冠状病毒袭击到来之时,中国共产党从维护人民利益和健康和生命出发,全力部署,精准施策,竭尽所能救助救治感染者,全国人民一道伸出援手,八方支援武汉,发扬同心同德,共克时艰的精神,生动鲜活的事例历历在目,在抗击疫情一线涌现出许多的舍家为国为他人而付出自己生命的可歌可泣的事迹,抗疫新故事,播放视频课件感染学生,丰富教育载体,强化实践体验,组织学生开展“家国情怀”为主题的思想讨论课。有勤劳俭朴、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国家总理周恩来一心为民等等。有不畏强暴,自强不息。面对敌人的铡刀,英勇就义的刘胡兰,面对国民党的屠刀的江姐,树立历史人物的榜样作用,这些都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精神,利用运用每个纪念日做好教育活动,八一建军节、国庆日、五四运动、建党节、雷锋月等、组织学生讲故事、演讲方式进行德育美育渗透,从思想、情感、意志、责任、使命等方面,进行渗透。
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无处不在,只要我们树立以德树人的理念,在教学设计中精心准备,认真分析教材内容,挖掘知识点背后的家国和人文情怀,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帮助他们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面对历史学科丰富而鲜活的的德育教育素材,要把握好素材,需要不断总结和完善。我们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更新教育理念,教育观念,牢记习总书记的谆谆教导,发挥教育的育人功能,引导好教育好青少年,培养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人。
【关键词】 历史教学;德育渗透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中学历史教学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逐渐了解中国国情,初步树立对国家、对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健全的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基础。”历史在学科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历史事实中的思想观点、品德情操、人性的光辉,对学生都是一种渗透、感染和熏陶作用,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都有重要的良好的促进作用。
历史教学的德育渗透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它具有渐进性。每一个历史的教学内容和历史小故事、人物,都有其德育教育的内容,初中历史教学纯碎讲历史,为史而讲史,学生容易陷入枯燥的境地。讲到张骞通西域时,让学生准备资料演绎张骞出使西域的情景,感受张骞身上的奉献,冒险,勇于开拓、报效祖国的进取精神等。我们不可能一节课就能达到一个好的育人效果,而是要通过每一堂课的内容、知识点去深化,引导、点拨,去让学生感知、理解。我们需要持久的积累,循序渐进的积累。纵观中国历史只要去领悟都是一个个历史事件组成的一幅幅震颤人心、感动温暖、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的优美的动容画卷。如大禹治水的大禹一心为民,扑在治水事业上,在外一干就是13年,在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我们各条战线的干部群众出苦耐劳、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出现了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开创大庆油田的“铁人”王进喜,为人民服务做好事的雷锋,结合目前冠状病毒防控疫情一线上出现的许许多多感天动地让人潸然泪下的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的人物和事迹,进行思想和情感的的教育。把历史的人物精神与时代结合,有着统一性和特殊性,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为祖国奉献,为人民服务。八年级历史教材里的谭嗣同为救国而流血,黄海海战中至死抗敌的邓世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斗争翻身做主人,五四运动的精神、抗日战争中牺牲的爱国将领们,抗美援朝的志愿军们,让火燃烧自己的邱少云可歌可泣的事迹,都是心灵的震撼和洗礼。我们在教学中贯彻教育的内容首先就是以爱国为主线,注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爱家的情怀和精神,历史上的许多人物和故事都有着这样的体现,历史书中端午节我们纪念屈原,是因为屈原在楚国被朝廷小人诬陷,虽然被流放,亦不忘忧国忧民,直至国家侵略,仍然不愿舍弃自己的祖国,投江而亡,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的乐章。到今天这种爱国主义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去学习,传承,发扬光大。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鼓励人们去自觉的维护正义,忠于国家民族,抵御外来侵略,保持高昂的民族气节,积淀为一种独特的民族精神。屈原虽然离我们远去,但他的爱国精神体现在许多方面,在教学中运用屈原的诗词,屈原的故事,通过让学生去读,去讲述,去打动学生的心灵。
传统美德教育渗透在历史教材里。有忠心报国,勇赴国难的,譬如甲午中日战争中黄海海战牺牲的邓世昌,抗日战争时期勇于抵抗日军的杨靖宇等烈士,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有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教材里的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散文八大家之一的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国共产党人一直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精神,讲述一路走来的艰辛曲折的发展历程,可以与时代紧密结合,当前冠状病毒袭击到来之时,中国共产党从维护人民利益和健康和生命出发,全力部署,精准施策,竭尽所能救助救治感染者,全国人民一道伸出援手,八方支援武汉,发扬同心同德,共克时艰的精神,生动鲜活的事例历历在目,在抗击疫情一线涌现出许多的舍家为国为他人而付出自己生命的可歌可泣的事迹,抗疫新故事,播放视频课件感染学生,丰富教育载体,强化实践体验,组织学生开展“家国情怀”为主题的思想讨论课。有勤劳俭朴、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国家总理周恩来一心为民等等。有不畏强暴,自强不息。面对敌人的铡刀,英勇就义的刘胡兰,面对国民党的屠刀的江姐,树立历史人物的榜样作用,这些都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精神,利用运用每个纪念日做好教育活动,八一建军节、国庆日、五四运动、建党节、雷锋月等、组织学生讲故事、演讲方式进行德育美育渗透,从思想、情感、意志、责任、使命等方面,进行渗透。
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无处不在,只要我们树立以德树人的理念,在教学设计中精心准备,认真分析教材内容,挖掘知识点背后的家国和人文情怀,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帮助他们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面对历史学科丰富而鲜活的的德育教育素材,要把握好素材,需要不断总结和完善。我们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更新教育理念,教育观念,牢记习总书记的谆谆教导,发挥教育的育人功能,引导好教育好青少年,培养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