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巧用信息技术,优化中学语文讲读
【作者】 刘艳翠
【机构】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初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语文不仅是一门课程,更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语文中的字词、阅读、情感理解等能力的培养都是进行其他科目学习不可缺少的基本能力,但一直以来语文的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为了解决我国现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教育部组织编写了部编版语文教材。部编版语文教材较以往的版本实现了许多的改进,比如课文设置上实现了讲读课、自读课、课外阅读的分类设置,更加科学高效。现代科技发展迅猛,新的交流媒介的普及与应用给我国社会语言生活带来较大影响。近年来我国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开展,并取得良好成绩。本文探讨了部编语文讲读课选文特征及教学要求,并从不同方面分析了信息技术如何助力优化中学语文讲读课,旨在改变语文教学止于课堂、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现状,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着手,达到学以致用。
【关键词】 信息技术,中学,语文讲读课
一、部编语文讲读课选文特征及教学要求
(一)部编语文讲读课选文特征
首先,课文选取很经典。编者考虑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及经典著作,增加了文言文的比例,突出了中国经典著作的重要性。根据各单元的主题着重选取了历代名家的文章,涉及的种类非常宽泛。其次,课文选取更加适用于语文教学。部编版的选文都根据其教学对象做了具体的规划,课文教学难度适当,更适合教学。最后,课文选取更符合时代需求,更具前瞻性。虽然在部编版中,古文作品和经典名作增加了比例,但是课文选文都与当下的时代精神相联系,在选文中灌注了现代教育的理念,更能紧紧跟随社会的发展。例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课文,学生通过学习这些文章能够激发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更能激发其爱国情怀,对于结合当下的国情,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很有帮助。
(二)部编语文讲读课选文教学要求
首先,按照汉字规律进行识字。部编教材更加关注学生的认知规律,提倡通过汉字的规律性,利用游戏、合作等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生字生词的学习。其次,注重文学阅读知识的学习。在进行讲读课文阅读教学时,部编教材在教学中也十分重视学生对文学知识及阅读知识的掌握,例如需要学生掌握文章的体裁,写作手法等等,拓展学生的文学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文学赏析水准,塑造学生正确价值观、审美观。最后,注重写作能力的培养。读与写的能力往往是相辅相成的,在进行讲读课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不仅注重文学知识的传授,同时还十分注重教学文章中人文性的解析,通过情感分析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进而提高相关文章的协作技能。
二、利用信息技术,优化中学语文讲读课
(一)信息技术在讲读课预习阶段的运用
首先,在讲读课的课文中都会加入一部分助读。这一部分在文章开篇上方,课文题目的下方,一般会为学生提供文章相关的背景知识,也可能会设置一个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的情景激发学生对文章的阅读兴趣,也有介绍阅读方法或列举相关问题进行教学提示。例如朱自清的《春》课前预习提示部分:春天展现美丽的世界……你读过哪些描写春天的诗文,这些诗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回忆一下,准备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蓬勃生机。每个学生的积累是不同的,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查阅相关的问题,比如搜集与春相关的诗,除此之外还可以搜集与春相关的歌曲等等,有效的对课文进行延伸,为自己的知识进行了拓展。其次,讲读课的课文中还有一部分注释内容,注释内容包括对于文章背景知识的介绍,对作者简介,文章文体介绍等语文基础知识,以及阅读本篇文章需要掌握的重点字词。学生在阅读遇到障碍时,比如遇到不会的字词,可以在网上查阅,老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现一些生字生词的图片,对于有作者生平影响的和本文相关的也可以进行展示,这样可以从视觉到听觉,全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同时提供了丰富的课文周边资料,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够获取充足的学习资料,同时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
(二)信息技术在讲读课阅读方法中的运用
首先,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建立在已有的情感基础上,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设学生感兴趣的与文章相关的情景,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有目的的创设符合课堂需要的学习场景,并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教材,促使学生心理可以获得充分发展。例如在进行《智取生辰纲》这一课的阅读方法学习时,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课文中的经典对话在屏幕上展示,指导学生诵读,让学生能够亲自体会并品析人物性格特征。其次,部编版对于阅读方法,在每一个不同的时段都有要求,每个单元都提出不同的阅读方法,并且这些要求都是较为具体且细致的,要求学生能够会默读、精读、浏览等。比如在七年级部编版下册语文教材中,第一、二单元要求精读,第四单元要求略读,第六单元要求扫读即可,那么学生可能并不能深刻理解默读、精读、浏览等的区别在哪里,教师在具体的课程中要根据不同的要求,分别进行指导,使学生分清并掌握不同的阅读方法。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总结的时候可以做一个阅读方式的介绍和演练集锦,通过多媒体的方式演练出来,还可以通过网上经典的案例进行展示,加深学生的理解,从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三)信息技术在讲读课课后作业中的运用
讲读课的课后共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思考探究与积累拓展。思考探究部分的问题设置从课文出发,主要是为了加强学生对于本篇文章的思考,引发学生个性思考与个性表达。最常见的探究问题是你有什么样的想法,请与同学交流等,这些问题的重点作用在于引发思维碰撞和思维火花,并促成学生的个性表达,教师还要注意正确价值观的引导。这类问题可以不占用课堂时间,通过多媒体、网络等手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加入到微信群、qq群之中,让学习者在其中交流,讨论学习的内容。这种方式拓展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有一部分学生羞涩不好意思在班里回答问题在网络的虚拟状态下反而会畅所欲言,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真正的实现了充分激荡思维的思考探究。其次,积累拓展一般会在课文中出现的,选择具有重大解读意义的句子或段落,让学生理解其内涵,并有感情的朗读。实际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精读与理解能力,拓展学生的语文积累。学生的理解往往都不够全面,在这种背景下可以允许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或者组建学习小组,大家私下通过网络方式探讨汇总,最后在课堂上或者班级群里资源共享、讨论和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的语文积累得以扩展,最终使其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
目前部编版语文教材已经成为了主流教材,部编版教材所选取的文章思想上积极,与当下倡导的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谋而合,能够弘扬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并且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塑造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然而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师启发不足,师生主次地位颠倒,学生阅读时间少,深度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信息技术与部编版语文教学的整合是新课程改革的创新与发展,是当前教学改革的迫切需求。综合运用技术手段,可以有效调整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蒲福元.巧用“清单教学法”新解语文“教读课”——部编初中语文教法探析[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09):33-35.
[2]陈菊飞.如何实现教读课价值的最大化[J].语文教学通讯,2018(11):40-41.
[3]傅登顺.部编教材“教读”课型的定位与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7(08):32-34.
[4]郭松.教育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内小说阅读学习的整合研究[J].语文建设,2015(36):21-22.
[5]周卫红.信息技术让语文课更精彩[J].学周刊,2015(05):91.
【关键词】 信息技术,中学,语文讲读课
一、部编语文讲读课选文特征及教学要求
(一)部编语文讲读课选文特征
首先,课文选取很经典。编者考虑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及经典著作,增加了文言文的比例,突出了中国经典著作的重要性。根据各单元的主题着重选取了历代名家的文章,涉及的种类非常宽泛。其次,课文选取更加适用于语文教学。部编版的选文都根据其教学对象做了具体的规划,课文教学难度适当,更适合教学。最后,课文选取更符合时代需求,更具前瞻性。虽然在部编版中,古文作品和经典名作增加了比例,但是课文选文都与当下的时代精神相联系,在选文中灌注了现代教育的理念,更能紧紧跟随社会的发展。例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课文,学生通过学习这些文章能够激发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更能激发其爱国情怀,对于结合当下的国情,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很有帮助。
(二)部编语文讲读课选文教学要求
首先,按照汉字规律进行识字。部编教材更加关注学生的认知规律,提倡通过汉字的规律性,利用游戏、合作等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生字生词的学习。其次,注重文学阅读知识的学习。在进行讲读课文阅读教学时,部编教材在教学中也十分重视学生对文学知识及阅读知识的掌握,例如需要学生掌握文章的体裁,写作手法等等,拓展学生的文学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文学赏析水准,塑造学生正确价值观、审美观。最后,注重写作能力的培养。读与写的能力往往是相辅相成的,在进行讲读课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不仅注重文学知识的传授,同时还十分注重教学文章中人文性的解析,通过情感分析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进而提高相关文章的协作技能。
二、利用信息技术,优化中学语文讲读课
(一)信息技术在讲读课预习阶段的运用
首先,在讲读课的课文中都会加入一部分助读。这一部分在文章开篇上方,课文题目的下方,一般会为学生提供文章相关的背景知识,也可能会设置一个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的情景激发学生对文章的阅读兴趣,也有介绍阅读方法或列举相关问题进行教学提示。例如朱自清的《春》课前预习提示部分:春天展现美丽的世界……你读过哪些描写春天的诗文,这些诗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回忆一下,准备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蓬勃生机。每个学生的积累是不同的,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查阅相关的问题,比如搜集与春相关的诗,除此之外还可以搜集与春相关的歌曲等等,有效的对课文进行延伸,为自己的知识进行了拓展。其次,讲读课的课文中还有一部分注释内容,注释内容包括对于文章背景知识的介绍,对作者简介,文章文体介绍等语文基础知识,以及阅读本篇文章需要掌握的重点字词。学生在阅读遇到障碍时,比如遇到不会的字词,可以在网上查阅,老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现一些生字生词的图片,对于有作者生平影响的和本文相关的也可以进行展示,这样可以从视觉到听觉,全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同时提供了丰富的课文周边资料,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够获取充足的学习资料,同时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
(二)信息技术在讲读课阅读方法中的运用
首先,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建立在已有的情感基础上,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设学生感兴趣的与文章相关的情景,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有目的的创设符合课堂需要的学习场景,并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教材,促使学生心理可以获得充分发展。例如在进行《智取生辰纲》这一课的阅读方法学习时,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课文中的经典对话在屏幕上展示,指导学生诵读,让学生能够亲自体会并品析人物性格特征。其次,部编版对于阅读方法,在每一个不同的时段都有要求,每个单元都提出不同的阅读方法,并且这些要求都是较为具体且细致的,要求学生能够会默读、精读、浏览等。比如在七年级部编版下册语文教材中,第一、二单元要求精读,第四单元要求略读,第六单元要求扫读即可,那么学生可能并不能深刻理解默读、精读、浏览等的区别在哪里,教师在具体的课程中要根据不同的要求,分别进行指导,使学生分清并掌握不同的阅读方法。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总结的时候可以做一个阅读方式的介绍和演练集锦,通过多媒体的方式演练出来,还可以通过网上经典的案例进行展示,加深学生的理解,从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三)信息技术在讲读课课后作业中的运用
讲读课的课后共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思考探究与积累拓展。思考探究部分的问题设置从课文出发,主要是为了加强学生对于本篇文章的思考,引发学生个性思考与个性表达。最常见的探究问题是你有什么样的想法,请与同学交流等,这些问题的重点作用在于引发思维碰撞和思维火花,并促成学生的个性表达,教师还要注意正确价值观的引导。这类问题可以不占用课堂时间,通过多媒体、网络等手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加入到微信群、qq群之中,让学习者在其中交流,讨论学习的内容。这种方式拓展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有一部分学生羞涩不好意思在班里回答问题在网络的虚拟状态下反而会畅所欲言,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真正的实现了充分激荡思维的思考探究。其次,积累拓展一般会在课文中出现的,选择具有重大解读意义的句子或段落,让学生理解其内涵,并有感情的朗读。实际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精读与理解能力,拓展学生的语文积累。学生的理解往往都不够全面,在这种背景下可以允许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或者组建学习小组,大家私下通过网络方式探讨汇总,最后在课堂上或者班级群里资源共享、讨论和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的语文积累得以扩展,最终使其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
目前部编版语文教材已经成为了主流教材,部编版教材所选取的文章思想上积极,与当下倡导的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谋而合,能够弘扬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并且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塑造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然而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师启发不足,师生主次地位颠倒,学生阅读时间少,深度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信息技术与部编版语文教学的整合是新课程改革的创新与发展,是当前教学改革的迫切需求。综合运用技术手段,可以有效调整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蒲福元.巧用“清单教学法”新解语文“教读课”——部编初中语文教法探析[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09):33-35.
[2]陈菊飞.如何实现教读课价值的最大化[J].语文教学通讯,2018(11):40-41.
[3]傅登顺.部编教材“教读”课型的定位与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7(08):32-34.
[4]郭松.教育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内小说阅读学习的整合研究[J].语文建设,2015(36):21-22.
[5]周卫红.信息技术让语文课更精彩[J].学周刊,2015(0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