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控制变量法在实验设计与分析中的应用

【作者】 1.唐春燕 2.贾金堂

【机构】 1.山东省邹平市第一中学 2.山东省邹平市教学研究室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 控制变量法是生物学实验设计和分析中非常重要的方法,依据所遵循的原则设置变量形成对照,从而研究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得出实验结论。本文系统归纳了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变量分析方法、实验设计的步骤等。
  【关键词】 控制变量法;对照原则;实验设计思路

  实验教学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严谨的思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高考中实验分析、实验设计能力的考查是重中之重,因此科学训练学生的实验思维、培养实验能力是中学生物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1.变量
  所谓变量即实验过程中的可变因素,分为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自变量是指实验中人为改变的变量,因变量是指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因素,无关变量是指可能会影响因变量的其他因素,但并不是要研究的因素,所以在实验中要保持适宜且等量。例如,设计实验验证光合作用需要CO2 。自变量应为CO2的有无,因变量为光合作用是否进行,无关变量则为影响光合作用的其他因素,如温度、光强等。
  2.实验设计遵循的原则
  2.1对照原则
  影响因变量的因素很多,只有控制好自变量形成对照,才能凸显出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实验一般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即为用因变量处理的实验,对照组为施以不同于实验组因素影响或不作处理的实验。对照实验一般分为空白对照、条件对照、相互对照、自身对照四种。
  2.1.1空白对照
  指对照组不作处理,自然状况下培养生长的一组。例如,验证甲状腺激素能促进幼小动物的生长发育。我们一般设计如下:
  ①取同时孵化的健康蝌蚪若干,平均分为三组,编号A、B、C
  ②A组每天饲喂含甲状腺制剂饲料,B组每天饲喂等量含甲状腺抑制剂饲料,C组每天饲喂等量的普通饲料。
  ③将三组蝌蚪在适宜温度等条件下饲喂一段时间,定期测量体长变化及发育状况,并记录。
  在以上实验中,A组为实验组,C组为空白对照组——不作处理。
  2.1.2相互对照
  指不单独设立对照组,各组实验都为实验组,自变量各有差异,从而相互形成对照。例如,探究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生长素类似物浓度。我们要设置一系列浓度梯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分别对扦插枝条处理,然后对比各组生根条数,从而选出最适浓度。各组实验形成相互对照。
  2.1.3自身对照
  指只设置一组实验,通过实验前后自身变化得出结论。例如: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在制备紫色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后,先观察表皮细胞及紫色大液泡的形态大小,而后滴加蔗糖溶液,观察变化,前后对照得出结论。
  2.2单一变量原则
  设计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或验证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对照实验中不同的自变量应该只有一个,两组实验中因变量若不同说明此自变量会影响到因变量;若相同,说明此自变量对因变量无影响。
  2.3平行重复原则
  为排除生物遗传差异及偶然因素等的影响,所做实验应该能在相同条件下可重复的。一般在选材时要尽可能的多选或设置多组实验,以便减小误差。例如,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要“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小麦幼苗若干平均分为n组”,而不是各取1株。
  3.实验设计的一般思路
  3.1明确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有两种类型: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前者的结论是已知的,即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是已知的,只需我们设计实验进一步证明。
  3.2明确实验材料用具
  实验题目一般会给出材料及用具,在做题时一定要认真研究寻求出实验思路。例如,植物组织中脂肪的鉴定,有两种方法:切片法和组织样液法。若用具中给出显微镜、载玻片、刀片等,则要用到切片法。若给出研钵等,则要制成组织样液进行检测。若让自己选材要注意材料要方便取材且实验效果要好。
  3.3明确实验原理
  实验结论是描述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一般是抽象的、规律性的、不可观察的。通过一定实验方法使自变量与因变量的这种关系可观察、直观化,这就是实验现象。为什么能由这种实验现象得出相应结论呢?这就要依靠实验原理,因此说,实验原理是连接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的桥梁。
  3.4明确实验思路
  根据实验目的分析出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根据条件分析如何控制自变量和无关变量,以及检测因变量。例如,设计实验验证顶端优势的原理。本实验实际就是设计实验验证顶芽产生生长素抑制侧芽生长发育。自变量及控制:顶芽的有无——去除顶芽;生长素的有无——是否涂抹生长素。因变量及检测:侧芽的发育情况——观察。无关变量及控制:光照、温度、水分等——控制相同且适宜。
  3.5写出实验步骤
  在分析了实验变量的基础上,实验思路就非常明确了,下面需要的就是把实验步骤条理化,一般按照“三部曲”进行:①取材并编号②设置对照③培养观察并记录。在实验描述时,要注意遵循以上所述原则。例如,以上实验的步骤设计如下:
  1)取生长状况相同的天竺葵植株3株,分别编号A、B、C。
  2)将A组植株去除顶芽,B组植株去除顶芽后在断口处涂抹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C组不作处理。
  3)将A、B、C三组植株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水分、光照等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侧芽的发育情况并记录。
  3.6结果预测及结论
  若为验证性实验,则结果是确定的,结论也是唯一的,即把实验目的抄下即可。例如上例中A组侧芽发育,B组侧芽不发育,C组侧芽不发育。结论:顶端优势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生长素抑制侧芽生长发育。若为探究性实验,则应对可能的结果都要进行预测并得出相应结论。
  4.实例分析
  例:作物的生长中心(如花、种子、果实等)对有机物的需要量比其他器官大。研究发现,生长中心与光合作用速率之间是相互协调的。请设计实验证实作物的生长中心与叶片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
  实验材料:正在抽穗的小麦等。
  方法步骤:
  第1步:控制适宜的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不变,进行如图操作;
  第2步:光照1小时后,        ;
  第3步:        ;
  第4步:        。
  推测最可能的结果:        。
  实验分析:
  ①实验目的:证实作物的生长中心与叶片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生长中心对有机物需要量大,并与光合作用速率相互协调。即生长中心需求促进光合作用速率)  
  ②变量分析:自变量及控制——生长中心的有无,剪去;因变量及检测——光合作用速率强弱,观察有色液滴移动情况。无关变量——影响光合作用的其他因素,如CO2、光照、水分、温度等,控制相同且适宜。
  ③实验原理: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O2,CO2缓冲液能维持透明带内的CO2浓度相对恒定,通过观察玻璃管中有色液滴移动情况判断光合作用的强弱。
  ④实验步骤:
  第2步:观察并记录滴液移动的方向和格数     
  第3步:剪去麦穗    
  第4步:光照1小时后,观察并记录滴液移动的方向和格数
  推测结果:有麦穗(生长中心)时,滴液向右移动的格数大于摘去麦穗(生长中心)时,滴液向右移动的格数。
  综上所述,用实验设计所遵循的原则去分析已有实验程序,用变量思想进行实验设计,使实验程序更加科学严谨,实验结论更加科学准确。
  参考文献:
  [1]罗庆庆;浅谈高中生物对照实验[J];学周刊;2011年20期
  [2]陈先瑞;浅谈对照实验的设置与区分[J];新课程学习(上);2012年12期
  [3]孙伟国;生物对照实验设计题例析[J];中学生理科月刊;2003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