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实施“五M”举措 打造魅力校园 提升育人品质

【作者】 陈雪玲

【机构】 广西灵山县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党建引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和生命线,学校的发展提升离不开党建对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党的思想引导,发挥党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心骨作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实施多项举措,促进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有效融合,提升学校的育人品质。
  【关键词】 党建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文化在于魅力,魅力在于内涵。内涵建设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没有学校内涵的提升就没有教育质量的跨越。近年来,学校用党建引领校园文化建设,以开展“魅力党建+”活动为主要途径,实施“五M”举措(即“魅力·德育”、“魅力·名师”、“魅力·科研”、“魅力·社团”、“魅力·沟通”),可以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打造魅力校园,提升育人品质,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一、魅力德育,抓树人根本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人才培养是育人与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因此,在魅力德育工作上,学校依据《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开展了教师和学生层面的相关活动。
  (一)加强师德建设,强化立德树人主体保障。为了规范教师职业行为、提升师德水平和教师队伍素质,学校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的要求为指引,结合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了“不忘初心铸师魂、牢记使命正师风”等系列活动,每次活动结束,都尽量让老师们谈感受、谈心得体会,让老师们深刻理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古训,从而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
  (二)突出活动成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在师生中提出“抓好德育促文明,文明创建我先行”的口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以丰富多彩的“魅力·德育”活动为载体,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道德法制教育、民族精神教育、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教育、文明礼仪教育、诚信教育、习惯养成教育、防艾教育等,培育真、善、美的现代公民。1.形式多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后开展“我爱国旗· 同唱国歌”等主题活动。2.养成教育活动规范学生文明行为,开展了“创建文明校园。争当文明学生”的主题教育活动,设立了环保小卫士、文明小标兵、节约小能手、学习小主人、才艺小明星、美德好少年、安全小卫士七种“文明之星”的争星活动。3.美德讲堂活动滋养学生心灵,每周一进行“美德讲堂”活动,或孝德故事演讲,或孝德童谣朗诵,或小品表演,或来一段滑稽的三句半。表演结束后,学生互谈感想,明辨是非。4.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学生健康人格,每月一个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课,给四年级新生适应性团辅、六年级人际交往团辅活动已经成为学校的常规工作,力求以增强学生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阳光心态,塑造学生健康人格。
  二、魅力名师,助教师成长
  (一)课堂引领。组建由特级教师、名师、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组成学校教育教学专家小组,深入薄弱班级、薄弱科目的课堂开展观课议课、课堂诊课活动,以修正年轻教师的教学行为,帮助他们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重点打造。“一枝独秀不是春”,为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骨干教师,开展了“青蓝工程-师带徒”活动,从师德师风、教学艺术、班级管理、技能修炼等全方位对年轻教师进行指导、示范。
  (三)区域联动。充分发挥特级教师、钦州名师、学科带头人的辐射、示范作用,开展了“送培到基层”、“送教到基层”的活动,先后派出名师到全市各县区上示范课、做专题讲座。
  三、魅力科研,提教育质量
  (一)改变观念。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学校聚焦教育教学质量,对照质量评价标准、好课标准、好教师标准查找差距,转变过去追求学生分数的功利思想,用科学的质量观、人才观、好课评价标准等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二)完善机制。先后修改了《任课教师评价细则》,制定出台了《任课教师教学奖评分细则》、《小课题管理制度》、《深蓝工程实施细则》《特级教师工作坊实施细则》等制度。
  (三)寻找对策。每个学期,教导处和科研处都组织学科教师分别召开教育教学质量分析会。分析会上,教师进行了自我剖析,学校领导作引领,帮助教师分析影响质量提高的原因,并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
  (四)互帮互学。为实践新课改理念,整合教研组的力量,构建学习型教研组,更好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教导处还组织开展了教师“教学共同体”成果展示活动、青蓝工程成果展示活动、科研课题成果展示活动,形成了“确定主题-学科培训-科组磨课-展示团队-总结提升”(每次活动先确定主题,再由教导处先进行理论培训指导,再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磨课活动,最后团队展示,互相评课议课,总结提升。课例展示时,党员教师带头展示课例;课例展示后,及时组织教师围绕主题开展了评课议课活动。各教研组成员间互学互助,以老带新,研究氛围浓厚,有效地提升了老师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艺。
  四、魅力社团,强学生素质
  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体育、艺术2+1项目”要求,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优化育人模式,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促进学生多元成长,学校实施了“魅力·社团”校本课程改革。让全体教师进一步更新观念,改变过去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重要标准的做法。共开设88个社团,其中27个年级社团和61个班级社团,课程由艺术、科技、体育、劳技及其他版块组成,让每一名学生每学期至少能参加一个社团,以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能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学校还开展了读书节、科学节、体育节、艺术节等活动,为孩子们搭建展示才能的平台、舞台和擂台。
  五、魅力沟通,促家校共育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在家校共育方面,学校坚持“家长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陪伴”的家校共育理念,通过家长学习班、班级群、家委会等方式,给家长们介绍家校共育的知识、方法以及注意问题。此外,还邀请家长不定期到学校参加亲子活动,有力促进了家校共育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