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探根溯源 趣谈策略——浅谈统编版一年级字理识字教学

【作者】 陈贞亮

【机构】 福建省石狮市第六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鲁迅先生说汉字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音,抒情达意;形,悟义表象;义,依境而生。音形义构成汉字独特的魅力,凝聚老祖先的智慧,蕴藏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执教统编版一年级语文,我从汉字的音形义三者关系入手,进行字理识字教学研究,运用多元、灵活策略,破解识字难关,达到提高识字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概念:字理识字
  字理,顾名思义,即汉字造字的源头、道理和根据。字理识字是众多汉字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法,是依据汉字构字规律的本质特点,运用汉字形音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即通过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法的分析,运用直观、联想等手段识记字形,以达到提高识字教学效率的目的。
  1.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
  一年级教学的生字量大、字形相近、读音相近,识记有难度。但大多数生字是基本字(象形字),如上册《日月水火》除了安排常见的“日、月、水、火、山、石、田、禾”象形文字教学,还安排了“猜一猜,连一连”,让学生通过生动的图片、古朴的甲骨文建立与现代楷体简化字的联系,学习过程充满探究乐趣。我们的识字教学目标就是要让学生“激发好奇心,诱发探索欲望,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有了这种喜欢和探索,才能破解识字难,难记、难认、难写,才可以让学习汉字变得轻松、主动。
  2.有利于促进意义识记
  汉字是一种符号,是联想的产物。字理识字法运用直观的手段把枯燥的笔画、部件组合变成形象生动的思维。如学习“休”,我运用一幅图画,描述场面,让学生明白“休”的意义:一个人在树下休息,本义是“休息”,后来引申为“停止”。字理识字让学生明白汉字字形创造和意义。长期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会得到提高,逻辑思维得到发展。
  3.有利于改进记忆方法
  汉字是方块字,有若干基本笔画组合而成。低年级儿童的思维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具体性,他们的记忆特点是记得快,忘得也快,机械记忆导致枯燥、厌学。字理识字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事物的形状、特点和意义,把抽象的笔画部件组成,变成直观、形象的教学,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特点,加深感认识,使学生识字质量提高、数量增加。
  二、策略: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教学用书中明确指出:教学时要借助生动直观的手段,帮助学生建立生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加深学生对形声字构字特点的认识,提高识字效率。统编版一年级教材识字、课文单元都在强化识字。我们教学时充分借助文本,运用字理识字策略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汉字文化,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1.看图溯源策略
  教学会意字时,我们可以采用“图文对照,再现形象”的字理识字策略。上册识字课《日月明》的教学重点是认识会意字。文中“日月明,田力男。小大尖,小土尘”字形组合容易掌握。但是“男”为什么必须由“田、力”两个部件组成的?对于对入学两个月的学生来说,理解是有难度。这时,我出示图片,显示“力”是古农具,在田里耕作是古代男人的主要职责,因此用“田、力”来表示“男人”。承上启下,由此引出会意字的字理:它们是由两个或多个的独体字,根据各自的含义组成的一个新汉字。
  下册《池上》教学“采”,利用图文对照,学生清清楚楚地追溯“采”的字源:一只手(爪)正在采摘树上的果实,上“爫”下“木”,故为“采”。《古对今》中“寒”是个会意字,我让学生看金文字形,给学生讲字源,帮助记忆——“寒”指一个人在屋子里,光着脚站在两块冰上,表示天气很冷。他在旁边放了稻草取暖,但是仍无法抵御寒冷。学习“朝”字,我出示图片,让学生看到“朝”的字形组合,指太阳从草丛中刚刚升起,而残月还未消失。字理识字看图策略增加识字趣味性,生动真实再现汉字起源,进而理解字义。
  教学形声字时,我们可以结合课文彩图和汉字演变图来认识,引导学生了解象形字的特点。教学下册《夜色》中的“窗”,我引导学生结合图片,读准字音,根据字理,理解字义——小篆的“囱”像天窗形,即在屋上留个洞,可以透光,也可以出烟。后加“穴”字头构成形声字。再如《要下雨了》中的“息”字是象形字,“自”代表鼻子,“心”代表胸,表示以心为鼻进行呼吸,引申为呼吸时进出的气,所以有词语为“叹息、气息、喘息、鼻息、生生不息”。
  在字理识字教学中,我们就是要善用“看图策略”,通过图片溯源,了解构字特点,加强理字形识记,加深字意理解。
  2.动作表演策略
  “拔、拨”与手部动作有关,字形相近,破解难点是第四笔的差异。如果强硬引入右边字源字形变化对比,反而增加识字难度。我就充分利用小学生热爱游戏的心理特点,邀请学生手持一条绳子表演“拔河”。这时,学生观察到拔河时绳子被拉成一条直线,强化对“拔”的笔画“一”的记忆。化解“拨”的关键笔画“??”时,我利用“拨打电话”的游戏,让学生观察自己大小拇指摆成的形状。学生体验游戏的快乐,迅速掌握“拔、拨”字形、字义上的差异。
  下册《小猴子下山》中有6个表示动作的词“扛、扔、捧、摘、掰、抱”。我借助课文插图、动作表演帮助学生区别、理解字义。学生从动作表演中,明白“扛、捧、抱”三个动词的不同用法。“掰”是会意字。“分”义为“一分为二。”学生在动作表演中理解、识记——双手与“分”联合起来表示:用双手把一物分成两份。
  动作表演策略既可用于动词的词义教学和词形教学,又可用指导学生运用于具体语境的表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辨思维。
  3.比较辨析策略
  比较策略是运用得较多的字理识字教学策略。汉字的形声字所占比重最大。尤其是大量识字以后,学生容易对形近字、形声字分辨不清,容易混淆,给汉字的认读、书写和使用带来困难。
  下册语文园地五“字词句运用”的“选一选,填一填”,要求学生能辨别形近字和同音字,并能在具体语境中正确运用。我首先引导学生理解字义,从而辨析填空。如,“青山”是指绿绿的山,应该选择表示颜色的“青”;“清泉”与水有关,应该选择三水的“清”。“在教室门口”的“在”表示在哪里,“再”是表示又一次,表示重复。之后,我再进行适当拓展补充“请、情”“近、进”等形近字、同音字的练习,强化学生在语境中根据字义正确选择汉字的能力。
  再如“瓜、爪”采用比较策略,会事半功倍。我出示“瓜、爪”的字源图,学生一眼就从图中对比出,“瓜”中间部分是代表椭圆形的果实,“爪”的竖为手指,解决辨析难点。“燕”的上部是易写错的部件,可结合字源图,让学生明白上部不是“艹”(草字头与草本植物有关),应是“廿”,形似燕子的头部。
  字理识字教学法运用对比策略,使教学关键落实到形近字的形、义上,让学生进行精细识别,体会汉字造字的奇妙,降低书写错误率。
  4.偏旁归类策略
  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是“声旁表音、形旁表义”,要利用其构字特点,帮助学生建立起音、形义联系,然后理解字义,让学生对汉字的常用偏旁有基本的了解,做到观“形旁”而大致知其义。
  一年级教材的识字内容有大量的同类事物列举识字。上册语文园地五“我的发现”让学生观察“花草莲苹、树林桃桥”两组汉字的特点,初步理解偏旁代表的意义,渗透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语文园地七则是安排“明晚昨时、妈奶姐妹”偏旁归类识字,逐步建立字形、字义的联系。下册的识字内容更是安排大量形声字,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发现同一类偏旁往往表示同一类内容,如带“氵、月、?、扌、鸟、虫、犭”的字义多与该偏旁的意义有关,强化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构字规律,提高识字效率。
  5.字族归类策略
  偏旁归类策略是从偏旁部首入手,字族归类策略则是从母体字入手。例如“青”字是一个具有派生功能的母体字,加上不同偏旁派生出一系列生字,如“清、晴、睛、情、请、蜻、精”等字族。根据字族编写的诗文就叫字族文。下册的《小青蛙》:“河水清清天气晴,小小青蛙大眼睛。保护禾苗吃害虫,做了不少好事情。请你爱护小青蛙,好让禾苗不生病。”学生边学文边识字,掌握“青、清、情、晴、睛”拼音特点,明白“青”作声旁,充分展示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构字规律,同时体现汉字的趣味性。
  下册语文园地五有一篇以“包”为母体字创编的字族文:有饭能吃饱,有水把茶泡。有足快快跑,有手轻轻抱。有衣穿长袍,有火放鞭炮。链接生活实际、通俗易记。
  字族文将“字与文”整合在一起,不断巩固字族中各字的音形义,简化教学过程,从而达到扩大识字量的目的。学生通过读文识字,发展语感,培养识字兴趣。
  6.迁移明理策略。
  所谓迁移,即将学过的甲字字理用来学习乙字。运用迁移明理策略,展开联想,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发展,对字形、字义认识也更深刻。
  “羊”,甲古文像羊,突出一对弯曲长角,可作声旁,如“样、洋”。羊性情温顺,被古人视为吉祥的象征,因此作形旁时,指代美好。在会意字和形声字中再遇到形旁“羊”,稍加点拨,就可以想到它与美好有关。如《荷叶圆圆》的“美”、《人之初》的“善”。
  “页”,其甲骨文是一个端坐的人,这个人的头特别大,作偏旁时表示头部。带“页”的字大都是与“头”有关的事物。“颗”表示头小如果实,如“颗粒”;《咕咚》文中的“领”本义指脖子,如“红领巾、领带”,引申义为“带领”;“须”本义指人头面部毛发,如胡须。“顶”中的“丁”表示读音,本义为人头最上端,如“头顶、顶天立地”。
  构字部件进行字理迁移,字义也可以进行迁移,促使词汇量增大。如学习《动物王国开大会》的“通”,学生看图溯源,明白“通”就是没有障碍地穿过。那么,没有障碍地行走,就是“通行”;没有障碍地过去,就是“通过”;没有障碍地传达,让别人知道,就是“通知”。 
  当然,字理识字的教学策略还有很多,如猜谜法、故事法等。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因字而异,多元策略,互通相融。
  多角度、全方位的字理识字教学,依形推义,形义关联,趣味生动,蕴含哲理,打破传统识字机械记忆的单一格局,有效提高识字的质量和数量。充满字理的识字课堂,让学生领略汉字的意象美、音韵美、字形美,留住汉字的根,传承汉字的内涵,汲取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