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 陈满华

【机构】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邝维煜纪念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五大方面,相互之间存在着递进式的关系,包括宏观与微观结合的能力、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在这三大素养的基础上,学生会逐渐地产生科学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产生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意识。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是综合性的,教师要重视核心素养与化学课程内容之间的联系,关注核心素养的培养针对性。
  【关键词】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问题

  一、通过小组自主学习模式,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中,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参与、展示的机会,学生不仅能够进行实验操作,还能够在小组中向其他学生展示自己的操作,通过展示获得肯定以及意见。学生获得的肯定,对于其学习信心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接受到意见,可以促进学生提升自我的实验水平,达成科学探究能力提升的效果。为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
  例如,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中,教师可以选择一名化学综合水平较高的学生,作为小组中的组长,为此,要在小组分组的过程中,将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平均分配到各个小组中。组长的任务是在正确操作实验的前提下,对组员的操作进行观察,并且提出建议。在这一过程中,小组中每一个组员的实验过程都能够得到组长的指导与关注,在遇到双方都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可以向教师示意,由教师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这一过程中,小组组长也能够多次观察实验过程,提升自己的实验熟练程度以及认知理解水平。
  二、应用实验设计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中,涉及的学习内容较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实验的设计,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实验设计的方式较多,包括整合已经完成的实验,设计对比实验:根据自己存在的疑问,设计出新的化学实验。总体来说,实验设计的难度比较高,学生进行单独的实验设计是困难的,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班级合作或者与教师合作的形式展开设计。
  例如,在对比实验的研究中,教师要提出一个实验研究的主题,班级中的学生进行发言,说明自己的对比实验方案。比如,进行白磷与红磷的着火点实验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自主的实验设计,避免参考其他的资料。该实验的装置较为简单,在对比设计中,通过一次操作就能够完成实验的过程,并且得到明确的结果,适用于学生自行的实验设计。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就该实验提出多种方案,并且根据各自的方案进行实验,总结实验的结果以及实验设计的过程。在实验完成之后,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实验设计创意,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在以简约性、环保性、安全性等因素为前提的条件下,通过积极思考,对实验进行设计改造,以达到能安全有效地进行演示或者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为改造实验,学生需要钻研教材、阅读资料,这不仅增强了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的热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比如,铜和稀硝酸反应的实验可以把试管改成注射器。
  三、规范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在化学学习中,学生的科学精神培养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通过实验的方式,得出相应的化学结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科实践是检验学科知识正确性的关键步骤。在其他的学科,包括生物学科以及物理学科中,同样会呈现出这种特点。因此,教师要对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第二个方面进行关注。化学实验中,需要应用的各种实验材料较多,一些实验中应用材料具有危险性,在实验的过程中,要重视实验的安全问题。这就要求实验操作必须遵守相关的规范,规范的行为与严谨的态度,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重点。
  为了使得学生的实验操作规范性得到提升,教师要重视自我操作的规范程度,教师示范中的规范性越高,相应学生操作中的规范性也能得到提升。为此,教师可以对自己实验操作的过程进行录像,反复地观看自己的录像内容,纠正自己在操作中存在的失误,强化规范程度。
  四、重视实验总结,提升学生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理念的认识
  高中阶段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更为关注,相对而言,存在一些教师忽略了学生实验的实验总结。为此,要结合核心素养中的认识性内容,提升对实验总结的重视程度。
  首先,教师需要要求学生填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可以总结实验的全过程,并且得出一定的结论。教师需要要求,学生独立的填写实验报告,根据自己实验的状况,如实地记录实验中的状况。通过实验报告的总结,学生在脑海中可以还原实验的整个过程,化学实验中所表现出的科学理念就会较为明显。
  其次,教师要结合化学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向学生展示出较为标准的实验报告。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化学核心素养的认识就会更为具体,不再认为核心素养中的认识是一个抽象的观念内容。例如,通过总结氧化铜还原实验,学生就能够在实验的基础上,产生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了解到化学物质在不同的实验中相互转化的状况,并且由此及彼,联想其他的化学实验。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小组探讨的形式,对于实验中所包含的核心素养观念进行总结,强化核心素养的认识。
  五、结束语
  在高中阶段的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教学与化学核心素养的结合。核心素养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认识性的观念,其次,是能够直接指导学生行为的观念。教师要对此进行明确的认识,根据实验教学的不同内容、不同阶段,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观念。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有着充分的耐心,引导学生产生认识、明确认识并深化认识,要将核心素养中的认识,应用于相应的化学学习实践中,使之能够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王和.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实践与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0):162.
  [2]谢兆刚.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分析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化路径[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7(09):103-104.
  [3]毕淑娟.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实践与思考[J].考试周刊,2018(05):151.
  [4]刘丽华.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19(47):159.
  广州市花都区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2018年度《基于宏-微结合核心素养电化学教学实践》,编号:HDJYKYC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