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教学方法
【作者】 谢 萍
【机构】 四川省三台县潼川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长期以来,在各级各类的教研会中讨论的是教的成分比较多,但在平常的教学中,一线教师更加希望得到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如何让学生能懂。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方法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正如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指出的那样:“教学方法是由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运用的协调一致的效果决定的。”即教学方法是受教与学相互依存的教学规律所制约的。为此,我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明确数学教学目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作为教师,需明确教学目的,并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展开教学。并经常以此检查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效果,从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1)激发学习动机。首先,以数学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其次,以我国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激发学习动机。再次,挖掘数学中的美育因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内容,选用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可以运用形象生动、贴近学生、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感染学生;安排既严谨又活泼的教学结构,形成热烈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磨砺学习意志。心理学家认为:“意志在克服困难中表现,也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中发展,困难是培养学生意志的‘磨刀石’”。因此,教学中要常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题,让他们独立思考,独立解决。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二要反复训练,持之以恒;三要树立榜样,激发自觉性;四要适时评价表扬,鼓励发展;五要建立学习规章制度,严格管理;六要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如搞好校风、学风、教风、班风建设。
二、切实抓好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长期以来,许多的课堂教学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即只注重师生间的互动,却忽视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学习,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表现为:教师权威高于一切,对学生要求太严太死;课堂气氛紧张、沉闷,缺乏应有的活力;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形成了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教学模式。长此以往,学生的依赖性增强,厌学情绪高涨,致使学习效率普遍降低。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创设情境,活跃思维
精彩的课堂开头,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异、亲切的感觉,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因此,创设一个学生学习情境,不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起学生好奇的心理,促使学生由“好奇”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如讲几何“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时,向同学们提问:“同学们,能在不用刻度的情况下,将这个三角形分成三个全等的三角形吗?”这样一来,创设了探究问题的情境,激起了学生学习兴趣,活跃了学生思维,很快进入了最佳学习状态。这节课的学习效果非常明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
教学应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知识。如讲授“轴对称图形”时,出示松树、衣服、蝴蝶、双喜等图形,让学生讨论这些图形具有的性质。学生经过讨论得出“这些图形都是沿一条直线对折;左右两边都是对称的,这些图形的两侧正好能够重合……”。学生自己得出了“轴对称图形”这个概念。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可让学生两两提问生活中的(比如数字、字母、汉字、人体等)“轴对称图形”。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经历了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数据处理等思维过程。
(3)鼓励学生合作交流
为了促使学生合作交流,在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上要变革,由原来单一的班级授课制转向班级授课制+小组合作的多种教学模式。教师可指导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借助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并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但应注意合理分组,明确小组合作目标。因此,每次合作学习,教师应明确提出合作的目标和要求。
在教学中,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自主探究,敢于挑战教材,挑战教师。如果每一节课学生都能对所学的知识多问几个为什么,甚至提出独特的看法,这样就会不断有新思想涌现,久而久之,他们才会逐渐树立创新意识。在数学教学中,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明确数学教学目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作为教师,需明确教学目的,并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展开教学。并经常以此检查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效果,从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1)激发学习动机。首先,以数学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其次,以我国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激发学习动机。再次,挖掘数学中的美育因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内容,选用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可以运用形象生动、贴近学生、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感染学生;安排既严谨又活泼的教学结构,形成热烈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磨砺学习意志。心理学家认为:“意志在克服困难中表现,也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中发展,困难是培养学生意志的‘磨刀石’”。因此,教学中要常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题,让他们独立思考,独立解决。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二要反复训练,持之以恒;三要树立榜样,激发自觉性;四要适时评价表扬,鼓励发展;五要建立学习规章制度,严格管理;六要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如搞好校风、学风、教风、班风建设。
二、切实抓好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长期以来,许多的课堂教学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即只注重师生间的互动,却忽视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学习,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表现为:教师权威高于一切,对学生要求太严太死;课堂气氛紧张、沉闷,缺乏应有的活力;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形成了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教学模式。长此以往,学生的依赖性增强,厌学情绪高涨,致使学习效率普遍降低。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创设情境,活跃思维
精彩的课堂开头,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异、亲切的感觉,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因此,创设一个学生学习情境,不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起学生好奇的心理,促使学生由“好奇”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如讲几何“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时,向同学们提问:“同学们,能在不用刻度的情况下,将这个三角形分成三个全等的三角形吗?”这样一来,创设了探究问题的情境,激起了学生学习兴趣,活跃了学生思维,很快进入了最佳学习状态。这节课的学习效果非常明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
教学应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知识。如讲授“轴对称图形”时,出示松树、衣服、蝴蝶、双喜等图形,让学生讨论这些图形具有的性质。学生经过讨论得出“这些图形都是沿一条直线对折;左右两边都是对称的,这些图形的两侧正好能够重合……”。学生自己得出了“轴对称图形”这个概念。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可让学生两两提问生活中的(比如数字、字母、汉字、人体等)“轴对称图形”。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经历了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数据处理等思维过程。
(3)鼓励学生合作交流
为了促使学生合作交流,在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上要变革,由原来单一的班级授课制转向班级授课制+小组合作的多种教学模式。教师可指导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借助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并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但应注意合理分组,明确小组合作目标。因此,每次合作学习,教师应明确提出合作的目标和要求。
在教学中,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自主探究,敢于挑战教材,挑战教师。如果每一节课学生都能对所学的知识多问几个为什么,甚至提出独特的看法,这样就会不断有新思想涌现,久而久之,他们才会逐渐树立创新意识。在数学教学中,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