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作文教学之感悟
【作者】 麦 芳
【机构】 广西省钦州市灵山县实验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不仅对学生语文水平影响很大,而且还关系到学生思想品德、人格品质等多方面问题,因此,广大语文教师对于语文教学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关键词】 说;阅读;积累;修改;兴趣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也是许多教师教学中比较棘手的课题,更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但是,作文的教学能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扩展想象的翅膀;写作文还需要语言组织,从而培养了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所以,作文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小学教育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教师不可忽视的一项课题。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作文就是指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然而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或者是茶壶煮饺子——有话吐不出。即使是东凑西拼勉强完成一篇习作,也是内容空洞,没有真情实感。条理分不清,或者是词不表意.牛头对不上马嘴。有些学生甚至抄写作文书,让教师难以修改,苦不堪言。
一堂作文课,无论教师多么的妙语连珠,学生似乎都无从下笔。有时候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个个踊跃的发言,但是却不能把事情说清楚、说完整,即使有的学生能够把事情大致讲清楚,可是一旦涉及动笔,就下不了手了,说的和写的相差甚远。现在的孩子虽然见过的事比以前多,玩过的地方也多,可是却没有转化成为作文的题材。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总结、摸索。
一、激发学生说的能力
说话训练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小学生的说话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进其他各项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说能促进想、促进写。从信息加工的过程看“说”和“写”均属于信息输出,都是个体的思想、观点或情感的表达,只是表达方式不同而已。由于说话要求随机应变、见机行事并要立即做出反应,因此经常锻炼说话,培养说话能力,可以为写文章打下良好的基础。
首先,老师要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害怕当众说的心理。只要是大胆举手的学生,老师都给他一个说的机会,并且给予表扬与鼓励;胆怯的学生敢当众说,老师更要给予加以表扬;遇到学生说不下去的情况,老师要主动帮他“拉线搭桥”,使之能顺利的说完;学生说乱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整理思绪后重说。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研究认为,那些爱讲故事和阅读的儿童,其想象力、创造力比其他小孩要高出一头。因为,儿童从小听故事、爱阅读,会接受较多的刺激,对他的语言的积累和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也可让他获得更多的知识。因此,在作文起步时我们非常重视让孩子多讲故事、多阅读。
我们从低年级的识字学习到中年级和高年级的段、篇、章的学习都是为以后的写作打基础。能独立运用各种文体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才是文章的初步形成,但是要想完成一篇比较优秀的作品,就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知识技能,而这些知识技能必须来源于阅读,所以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还可以运用好所学的课文,模仿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仿写,从而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当然,在对学生进行范文指导的过程中,我们应教育学生避免机械地照搬照抄。仿写是指仿其文(仿范文部分精言、警句),仿其格(仿范文布局、格式、结构、写作思路),仿其法(仿范文观察方法、思路方法)。学生经过反复多次的仿写练习,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方法后,再鼓励他们采取不同的表现手法反映同一中心的题材,发展求异思维。
⒈注重积累
语言是写文章的基本材料。学生写作文要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感受。要想表达清楚,就必须有准确、恰当的语言。然而,我们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常常看到的却是枯燥无味,苍白无力,搭配不当等现象。原因是词汇太贫乏、语言使用不当,要改变这一状况唯有多积累。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句、精彩片段等。
⒉积累语言
我们所使用的苏教版语文教材,每一课后面都会有词语积累,每一个练习后面都有“处处留心”、“读读背背”,这些都能让学生积累到好词好句。在课内外阅读时,不仅课本中要求背诵的诗、词、段等要积累,就是没有要求的那些文章凡是贴切的比喻句,生动的描写句,精辟的议论句、优美感人的抒情句,以及名言、警句、格言、歇后语、对联……也要自觉地积累下来,并形成习惯,长期坚持,有时间拿出来看一看,背一背。学生词汇丰富了,写起文章来就会得心应手。
⒊积累素材
要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从积累好作文素材开始,所以应该重视孩子对素材的积累。第一,利用文本,从教材中获取素材;第二,坚持写日记是最好的积累素材的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第三,通过生活观察积累作文素材,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第三,在交际中积累素材;第四,从课外阅读中积累素材。
三、学会自己修改作文
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是作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培养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并不是为了减轻教师修改作文的负担,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从心理学的观点看,“自己修改”是培养学生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能力的重要方法,这是一种自我反馈的教学形式。心理学所说的“结果的知识”对人们行为的调节作用,这对学生来说可以从两个方面获得信息。一是教师批改,一是学生自我检查。通过这种检查,可以修正练习中的疏漏,不足与错误,由于小学生在练习中疏漏与错误是难免的,所以“自己修改”能力的培养更显出它的必要性。
通过“大改”和“小改”帮作文做好“手术”。“大改”指的是改整篇文章的大毛病,如:偏题、中心不明、详略不当等,这需要重写。“小改”指的是纠正语言文字上的毛病,方法是增、删、改、调。具体地说,“增”,就是充实文章的内容,添加必要的字词。“删”,就是把多余的字、词、句、段删去,把重复的内容、罗嗦的语句改得简洁、明白。“改”,就是,把不合理,不通顺的语句改得合理、通顺。“调”,就是把文章结构不合理和词序不对的地方作必要的调整。
四、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才能让学生愿写、爱写。首先,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的时候,应该尽可能的发现他写得好的地方,多表扬、多肯定,有不足之处应用委婉的话语指出。如果教师一味的批评,只看到学生的缺点,就会打击学生的自信,让学生不爱作文,甚至讨厌作文。其次,让学生多写日记、多写片段。一般在课外时间,让学生写一整篇作文学生会感到力不从心,因此,可以让学生多练笔,多写片段、多写日记。平时让学生练的多了,可以大大提升写作水平。最后,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创作,写得好的可以张贴在教室后面或者当众宣读,这样能刺激孩子的写作欲望,从而爱写作文。
作文即做人。作文教学不仅对学生语文水平影响很大,而且还关系到学生思想品德、人格品质等多方面问题。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还未真正确立,因此,广大语文教师对于语文教学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关键词】 说;阅读;积累;修改;兴趣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也是许多教师教学中比较棘手的课题,更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但是,作文的教学能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扩展想象的翅膀;写作文还需要语言组织,从而培养了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所以,作文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小学教育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教师不可忽视的一项课题。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作文就是指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然而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或者是茶壶煮饺子——有话吐不出。即使是东凑西拼勉强完成一篇习作,也是内容空洞,没有真情实感。条理分不清,或者是词不表意.牛头对不上马嘴。有些学生甚至抄写作文书,让教师难以修改,苦不堪言。
一堂作文课,无论教师多么的妙语连珠,学生似乎都无从下笔。有时候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个个踊跃的发言,但是却不能把事情说清楚、说完整,即使有的学生能够把事情大致讲清楚,可是一旦涉及动笔,就下不了手了,说的和写的相差甚远。现在的孩子虽然见过的事比以前多,玩过的地方也多,可是却没有转化成为作文的题材。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总结、摸索。
一、激发学生说的能力
说话训练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小学生的说话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进其他各项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说能促进想、促进写。从信息加工的过程看“说”和“写”均属于信息输出,都是个体的思想、观点或情感的表达,只是表达方式不同而已。由于说话要求随机应变、见机行事并要立即做出反应,因此经常锻炼说话,培养说话能力,可以为写文章打下良好的基础。
首先,老师要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害怕当众说的心理。只要是大胆举手的学生,老师都给他一个说的机会,并且给予表扬与鼓励;胆怯的学生敢当众说,老师更要给予加以表扬;遇到学生说不下去的情况,老师要主动帮他“拉线搭桥”,使之能顺利的说完;学生说乱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整理思绪后重说。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研究认为,那些爱讲故事和阅读的儿童,其想象力、创造力比其他小孩要高出一头。因为,儿童从小听故事、爱阅读,会接受较多的刺激,对他的语言的积累和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也可让他获得更多的知识。因此,在作文起步时我们非常重视让孩子多讲故事、多阅读。
我们从低年级的识字学习到中年级和高年级的段、篇、章的学习都是为以后的写作打基础。能独立运用各种文体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才是文章的初步形成,但是要想完成一篇比较优秀的作品,就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知识技能,而这些知识技能必须来源于阅读,所以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还可以运用好所学的课文,模仿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仿写,从而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当然,在对学生进行范文指导的过程中,我们应教育学生避免机械地照搬照抄。仿写是指仿其文(仿范文部分精言、警句),仿其格(仿范文布局、格式、结构、写作思路),仿其法(仿范文观察方法、思路方法)。学生经过反复多次的仿写练习,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方法后,再鼓励他们采取不同的表现手法反映同一中心的题材,发展求异思维。
⒈注重积累
语言是写文章的基本材料。学生写作文要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感受。要想表达清楚,就必须有准确、恰当的语言。然而,我们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常常看到的却是枯燥无味,苍白无力,搭配不当等现象。原因是词汇太贫乏、语言使用不当,要改变这一状况唯有多积累。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句、精彩片段等。
⒉积累语言
我们所使用的苏教版语文教材,每一课后面都会有词语积累,每一个练习后面都有“处处留心”、“读读背背”,这些都能让学生积累到好词好句。在课内外阅读时,不仅课本中要求背诵的诗、词、段等要积累,就是没有要求的那些文章凡是贴切的比喻句,生动的描写句,精辟的议论句、优美感人的抒情句,以及名言、警句、格言、歇后语、对联……也要自觉地积累下来,并形成习惯,长期坚持,有时间拿出来看一看,背一背。学生词汇丰富了,写起文章来就会得心应手。
⒊积累素材
要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从积累好作文素材开始,所以应该重视孩子对素材的积累。第一,利用文本,从教材中获取素材;第二,坚持写日记是最好的积累素材的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第三,通过生活观察积累作文素材,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第三,在交际中积累素材;第四,从课外阅读中积累素材。
三、学会自己修改作文
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是作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培养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并不是为了减轻教师修改作文的负担,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从心理学的观点看,“自己修改”是培养学生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能力的重要方法,这是一种自我反馈的教学形式。心理学所说的“结果的知识”对人们行为的调节作用,这对学生来说可以从两个方面获得信息。一是教师批改,一是学生自我检查。通过这种检查,可以修正练习中的疏漏,不足与错误,由于小学生在练习中疏漏与错误是难免的,所以“自己修改”能力的培养更显出它的必要性。
通过“大改”和“小改”帮作文做好“手术”。“大改”指的是改整篇文章的大毛病,如:偏题、中心不明、详略不当等,这需要重写。“小改”指的是纠正语言文字上的毛病,方法是增、删、改、调。具体地说,“增”,就是充实文章的内容,添加必要的字词。“删”,就是把多余的字、词、句、段删去,把重复的内容、罗嗦的语句改得简洁、明白。“改”,就是,把不合理,不通顺的语句改得合理、通顺。“调”,就是把文章结构不合理和词序不对的地方作必要的调整。
四、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才能让学生愿写、爱写。首先,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的时候,应该尽可能的发现他写得好的地方,多表扬、多肯定,有不足之处应用委婉的话语指出。如果教师一味的批评,只看到学生的缺点,就会打击学生的自信,让学生不爱作文,甚至讨厌作文。其次,让学生多写日记、多写片段。一般在课外时间,让学生写一整篇作文学生会感到力不从心,因此,可以让学生多练笔,多写片段、多写日记。平时让学生练的多了,可以大大提升写作水平。最后,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创作,写得好的可以张贴在教室后面或者当众宣读,这样能刺激孩子的写作欲望,从而爱写作文。
作文即做人。作文教学不仅对学生语文水平影响很大,而且还关系到学生思想品德、人格品质等多方面问题。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还未真正确立,因此,广大语文教师对于语文教学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