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作者】 唐瑞强
【机构】 四川省泸化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在学习中获得知识对于学生而言极为重要,不仅能够为学生即将面临的高考打好基础,而且能够为学生在日后发展过程中的进步提供助力。本文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思路展开研究,意在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改善原有环境下的学习效率,同时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思考
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无法有效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因此,如何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已然成为广大教师重点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为促进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与生成,教师应在始终坚持新课程理念的前提下,在准确把握数学学科教学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教学模式,积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来优化数学教学过程,发挥学生内在的主体价值,以促进高效课堂教学目标更好地达成与实现。
一、基于教学观念的创新思路
高中数学对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的要求较其他学段而言更高,且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方式等基本已经养成,在学习过程中亦会运用自身思维解决问题。从教学角度而言,教师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创新教学观念,从而实现对学生的教学。
首先,应充分研究以往的教学模式,对以往教学模式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基于实际解决问题。如以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目标为例,以往教学模式中很可能存在片面追求教学进度、教学目标而忽略学生主体性的问题,教师应基于教学实际状况严肃对待此问题,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效解决。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是否应布置大量习题,展开题海战术”这一内容,结合以往教学模式中的教学经验与现阶段教学实际状况、学生接受程度展开分析,更新教学观念,尝试使用有层次、有针对性的习题进行教学。以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中的“函数简单性质”一课为例,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以逐次提升难度的习题内容为练习部分,应用“题海战术”后针对习题难度、层次提升展开分析,根据学习效果逐渐提升训练难度,综合考量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情况,有效提升学习效率。
二、基于情境构建的创新思路
情境构建是常见的教学方式,意在通过教学情境构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的。高中教学过程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可通过情境构建引导学生,通过创新情境构建内容提升学习效率,尽快引导学生理解抽象概念。以高中数学必修3中的“概率”一课为例,可创设情境:“如果有一次能够实现愿望的机会,只需在两个白球、三个黑球、一个绿球中一次抽中绿球,那么实现愿望的机会是多少?”引导学生理解概率,并在后续学习过程中了解“概率”的相关内容。值得注意的是,高中学生的年龄较大,这代表他们可能对“小明、小红做游戏”“小明今天出门”这种类型的情境或是题型早已习惯,甚至产生厌烦,如果教师仍然在情境构建中以此类对象或是环境进行情境构建,那么将无法引导学生兴趣,使学习效率降低。由此,教师应在情境选择的过程中注意以学生喜好为主,结合学生实际对情境构建进行优化与更新。
三、基于教学实践的创新思路
教学实践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能够直观地展现出教学的主要内容,便于学生了解与学习,更能促进师生间的关系。不过,有很大一部分教师认为数学这门学科依靠的就是计算量、逻辑思维,可供直观分析的实践内容较少,随之对实践内容的重视程度较低。由此,教师首先应创新对教学实践的认知,即教学实践无须必然在课堂教学中展开,亦可在课后实践。尤其是现阶段已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如“微课”等能够方便学生在碎片时间展开学习,“微信”能够引导学生与教师在线沟通。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为学生在课后学习、实践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更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展与提升,实现课下自主学习。高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强,为此类创新工作提供了基础,而教师亦应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并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积极沟通,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其克服困难,实现师生共同进步。
四、基于能力培养的创新思路
对于数学学习而言,思维能力属于其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学科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在高中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在能力培养方面展开创新,如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在线学习等多种方式实现对知识的理解与提升。以教材中“椎柱、球、台的体积”一节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线获取资源,通过各类渠道自主学习,通过教师引导及自身努力获得知识,既可提升教学水平,亦可加强学生记忆的持续程度,印象较为深刻。
五、开展合作学习,落实主体地位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只注重课本内容和解题技巧的灌输,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发现、探索与体验的过程,这便极易引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抵触情绪,进而影响学习效果。鉴于此,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我们应努力做好自身角色的转变,通过合作学习的开展来充分发挥学生内在的主体价值,从而有效改善教与学二者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实现高中数学高效教学。
例如,在教学“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这部分内容时,我先是向学生问道:“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我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几何体表面积的求法,大家还记得都有哪些吗?”待引导学生回忆并互相交流之后,我利用课件出示了正棱柱、正三棱锥和正三棱台的侧面展开图,并提出了以下问题供学生交流探讨:以上图形的表面由哪些平面图形构成?该如何求它们的表面积?接下来,我让各小组合作探究圆柱、圆锥、圆台侧面展开图的结构,并推导其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通过开展合作学习,不仅充分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了教与学的相互促进,这便为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提供了可靠保障。
总而言之,教学创新思路还需教师根据实际自主创新,以实际条件、教学实例为基础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亦应注意自身素养,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实现各类创新,有效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升数学思维能力,实现有效发展,为日后升学、进步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王谦.浅谈高中数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策略[J].学周刊,2017(8):195-196.
[2]赵秀梅.浅谈高中数学创新教学的实施策略[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17(8).
【关键词】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思考
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无法有效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因此,如何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已然成为广大教师重点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为促进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与生成,教师应在始终坚持新课程理念的前提下,在准确把握数学学科教学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教学模式,积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来优化数学教学过程,发挥学生内在的主体价值,以促进高效课堂教学目标更好地达成与实现。
一、基于教学观念的创新思路
高中数学对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的要求较其他学段而言更高,且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方式等基本已经养成,在学习过程中亦会运用自身思维解决问题。从教学角度而言,教师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创新教学观念,从而实现对学生的教学。
首先,应充分研究以往的教学模式,对以往教学模式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基于实际解决问题。如以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目标为例,以往教学模式中很可能存在片面追求教学进度、教学目标而忽略学生主体性的问题,教师应基于教学实际状况严肃对待此问题,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效解决。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是否应布置大量习题,展开题海战术”这一内容,结合以往教学模式中的教学经验与现阶段教学实际状况、学生接受程度展开分析,更新教学观念,尝试使用有层次、有针对性的习题进行教学。以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中的“函数简单性质”一课为例,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以逐次提升难度的习题内容为练习部分,应用“题海战术”后针对习题难度、层次提升展开分析,根据学习效果逐渐提升训练难度,综合考量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情况,有效提升学习效率。
二、基于情境构建的创新思路
情境构建是常见的教学方式,意在通过教学情境构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的。高中教学过程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可通过情境构建引导学生,通过创新情境构建内容提升学习效率,尽快引导学生理解抽象概念。以高中数学必修3中的“概率”一课为例,可创设情境:“如果有一次能够实现愿望的机会,只需在两个白球、三个黑球、一个绿球中一次抽中绿球,那么实现愿望的机会是多少?”引导学生理解概率,并在后续学习过程中了解“概率”的相关内容。值得注意的是,高中学生的年龄较大,这代表他们可能对“小明、小红做游戏”“小明今天出门”这种类型的情境或是题型早已习惯,甚至产生厌烦,如果教师仍然在情境构建中以此类对象或是环境进行情境构建,那么将无法引导学生兴趣,使学习效率降低。由此,教师应在情境选择的过程中注意以学生喜好为主,结合学生实际对情境构建进行优化与更新。
三、基于教学实践的创新思路
教学实践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能够直观地展现出教学的主要内容,便于学生了解与学习,更能促进师生间的关系。不过,有很大一部分教师认为数学这门学科依靠的就是计算量、逻辑思维,可供直观分析的实践内容较少,随之对实践内容的重视程度较低。由此,教师首先应创新对教学实践的认知,即教学实践无须必然在课堂教学中展开,亦可在课后实践。尤其是现阶段已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如“微课”等能够方便学生在碎片时间展开学习,“微信”能够引导学生与教师在线沟通。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为学生在课后学习、实践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更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展与提升,实现课下自主学习。高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强,为此类创新工作提供了基础,而教师亦应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并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积极沟通,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其克服困难,实现师生共同进步。
四、基于能力培养的创新思路
对于数学学习而言,思维能力属于其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学科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在高中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在能力培养方面展开创新,如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在线学习等多种方式实现对知识的理解与提升。以教材中“椎柱、球、台的体积”一节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线获取资源,通过各类渠道自主学习,通过教师引导及自身努力获得知识,既可提升教学水平,亦可加强学生记忆的持续程度,印象较为深刻。
五、开展合作学习,落实主体地位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只注重课本内容和解题技巧的灌输,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发现、探索与体验的过程,这便极易引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抵触情绪,进而影响学习效果。鉴于此,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我们应努力做好自身角色的转变,通过合作学习的开展来充分发挥学生内在的主体价值,从而有效改善教与学二者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实现高中数学高效教学。
例如,在教学“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这部分内容时,我先是向学生问道:“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我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几何体表面积的求法,大家还记得都有哪些吗?”待引导学生回忆并互相交流之后,我利用课件出示了正棱柱、正三棱锥和正三棱台的侧面展开图,并提出了以下问题供学生交流探讨:以上图形的表面由哪些平面图形构成?该如何求它们的表面积?接下来,我让各小组合作探究圆柱、圆锥、圆台侧面展开图的结构,并推导其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通过开展合作学习,不仅充分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了教与学的相互促进,这便为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提供了可靠保障。
总而言之,教学创新思路还需教师根据实际自主创新,以实际条件、教学实例为基础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亦应注意自身素养,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实现各类创新,有效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升数学思维能力,实现有效发展,为日后升学、进步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王谦.浅谈高中数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策略[J].学周刊,2017(8):195-196.
[2]赵秀梅.浅谈高中数学创新教学的实施策略[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