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策略巧,效果好——待进生转化之我见
【作者】 汤锦洪
【机构】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大观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转化待进生,是每位教师的重要工作,要因人而异,因势利导,针对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策略,有的放矢,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 信任;身教;沟通;赏识
一直以来,教师们往往把过多的关注和荣誉给了优秀生,而把过多的不满和批评给了待进生。转化待进生成了教育工作的顽疾。其实,我们若能恰当地运用一些教育法宝教育他们,是完全可以医治这种顽疾的。本人所任教的学生小林,12岁,六年级学生,生性活泼好动,自控力差,废话多,早熟,喜欢结交同样行为学生,坚持性差,学习成绩不理想。经家访,了解到他的父母早婚,对教育子女的策略不成熟,对小林宠爱过度。如小林要买游戏机,其父母亦顺从他意。使小林养成了“我行我素”的坏习惯。为了转化小林,我甩出了四法宝。
法宝一:信任
教师信任待进生,能消除他们的疑虑、自卑心理,更是拉近教师与待进生之间距离的重要法宝。开学初,经了解,小林是1—5年级出名的待进生,且有一定的号召力。我决定封以其“官”职,让他知道我这个新老师是信任他的,增强他的责任感。当时刚好有一组的科学组长左选右选都没确定下来,于是我找来小林谈话,我对他说:“小林,第二组的科学组长你来当,怎么样?”他满脸不相信,结舌地说:“我?我怎能行?”我语气坚定地说:“你行的,老师相信你,亦会帮助你的。”只见他兴奋又害羞地点了点头。我的决策使我在极短时间内取得了小林的信任,他劲头十足地开始了工作——收发科学书本、布置科学课外作业等。由于“官”的责任,自己要起带头作用,使其完成科学作业、遵守纪律等的情况有所好转。
信任,拉近了师生距离,使待进生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
法宝二:身教
言传身教,是教育界一直提倡的,可事实证明身教胜于言传,身教是最有说服力的教育。有一件事,给我的印象很深刻。有一次,因小林在课堂上玩手表,被我没收了,并要求他,等他表现有所好转才还给他。随后,我就把没收的手表放在办公桌的抽屉里,可是没过几天,这只手表就不翼而飞。我分析情况,发现小林最有“作案动机”,于是就找他来了解。谁知他死活不认,没办法,我只得先把事情搁置着。又过了两天,小林来向我报告,他发现了邻班一个男生戴了他那只手表。一调查,手表果真是该男生拿的。我为自己错怪小林而惭愧,于是我在班上公开向小林道歉。事后,小林对我说:“老师,真没想到您那么勇敢,居然当着全班向我道歉,我很佩服您。”我趁机对他说:“是啊,圣人也有错。错不可怕,只要我们敢于面对,就是人最可贵的品质。”我用自己的行动——知错能改,做了最有说服力的教育。经过这件事,小林以后犯错,都能勇于承认,并改正。
法宝三:沟通
师生心理沟通是教师打开学生心灵天窗的钥匙,是教育成功的又一法宝。多数待进生,他们的坚持性都差,容易出现反复。我们万万不可一句“烂泥扶不上壁”来否定学生,要知道,烂泥只要有一定的时间,等它有了一定的韧性,是完全可以扶上壁,做有用的材料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或男女青年。”我认为后进生不良行为出现反复,教师要有耐性,多跟学生沟通,将心比心,了解学生的想法。
小林的行为亦经常出现反复。如开学初,他对年轻的科任老师说:“Miss,您好漂亮,我想‘电’您。”科任老师向我反映了这件事。对这件事,我跟小林作了沟通,他说:“我只是觉得她很漂亮,心里头喜欢而已,没有恶意的。”我跟他说:“你挺会审美,会赞美别人是好的,但你说‘电’人家,人家会认为你小小年纪就不怀好意,所以说话要注意分寸,懂吗?”只见他听后点了点头。没多久,又听同学反映他当众说:“我爱××。”我把他找来谈心,他说:“我是真心喜欢她的。”我没气也没训斥他,并笑着对他说:“呵,懂得去爱,是件好事,证明你长大了,但是否想过,爱一个人要付出相应的责任的,你年纪那么小,能付诸如经济类的责任吗?”他摇摇头,我又说:“况且含蓄的爱才是最美的,大声说爱谁,反而是对别人的一种侮辱,让人认为你是无耻之徒,你现在的任务应好好学习,你说对吗?”他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小林的不良行为很多,说不定今天发生这个,明天又出现一个意想不到的,但我还是耐着性子跟他沟通,朋友式的聊天,让彼此的心逐渐贴近。
法宝四:赏识
赏识的力量是无穷的。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被赏识。我们都体验过,自己勤勤恳恳地工作,当得到领导赏识,就满心喜悦,干劲更足,工作成绩更突出。成人希望被赏识,小孩更甚。而待进生更需要教师的赏识。记得有一次上科学课,我提了一个不太深的问题,巡视课堂后,发现平时不大举手的小林把手举得特别高,于是提问了他,结果也答对了。课堂顿时响起响亮的掌声,我既为他积极举手而高兴,又为他居然能得到全班同学的赏识、支持的掌声而惊讶。我马上表扬他:“答得真好,看!全班同学都支持你,继续努力,不要辜负同学们对你的期望哦。”只见他的小脸因激动而涨红,微笑地向我点头。以后,我每次课堂上让学生表现自我时,都鼓励他大胆说,并及时表扬他,他的自信逐渐增强。课堂上更积极举手发言了。
微笑、点头、赞许、拍拍肩、鼓掌、口头表扬……这些包含着我们教师对学生无限爱和关切的精神奖励,是赏识孩子行之有效的方法。我常用这些方法去赏识小林,我的赏识成了促小林上进的催化剂。
我甩出的四法宝,散发出它的魅力,小林的思想、行为有了明显的改变,学习态度也变的积极多了。
作为教师,要有目的地对待进生进行转化,及时进行小结反思,科学合理运用教育的方法。在这样的时间、地点和场合能够成功,在另一个时间、地点、场合可能就不成功:对这样一个学生适合,对另一个学生可能就不适合:这一个老师用效果好,另一个老师用起来可能很糟。所以我们在教育的同时,及时调整转化策略。事实证明只要我们班主任善用教育法宝,教育得法,待进生是完全可以转化的。
参考文献:
[1]《班主任之友(小学版)》2016年7-12月
【关键词】 信任;身教;沟通;赏识
一直以来,教师们往往把过多的关注和荣誉给了优秀生,而把过多的不满和批评给了待进生。转化待进生成了教育工作的顽疾。其实,我们若能恰当地运用一些教育法宝教育他们,是完全可以医治这种顽疾的。本人所任教的学生小林,12岁,六年级学生,生性活泼好动,自控力差,废话多,早熟,喜欢结交同样行为学生,坚持性差,学习成绩不理想。经家访,了解到他的父母早婚,对教育子女的策略不成熟,对小林宠爱过度。如小林要买游戏机,其父母亦顺从他意。使小林养成了“我行我素”的坏习惯。为了转化小林,我甩出了四法宝。
法宝一:信任
教师信任待进生,能消除他们的疑虑、自卑心理,更是拉近教师与待进生之间距离的重要法宝。开学初,经了解,小林是1—5年级出名的待进生,且有一定的号召力。我决定封以其“官”职,让他知道我这个新老师是信任他的,增强他的责任感。当时刚好有一组的科学组长左选右选都没确定下来,于是我找来小林谈话,我对他说:“小林,第二组的科学组长你来当,怎么样?”他满脸不相信,结舌地说:“我?我怎能行?”我语气坚定地说:“你行的,老师相信你,亦会帮助你的。”只见他兴奋又害羞地点了点头。我的决策使我在极短时间内取得了小林的信任,他劲头十足地开始了工作——收发科学书本、布置科学课外作业等。由于“官”的责任,自己要起带头作用,使其完成科学作业、遵守纪律等的情况有所好转。
信任,拉近了师生距离,使待进生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
法宝二:身教
言传身教,是教育界一直提倡的,可事实证明身教胜于言传,身教是最有说服力的教育。有一件事,给我的印象很深刻。有一次,因小林在课堂上玩手表,被我没收了,并要求他,等他表现有所好转才还给他。随后,我就把没收的手表放在办公桌的抽屉里,可是没过几天,这只手表就不翼而飞。我分析情况,发现小林最有“作案动机”,于是就找他来了解。谁知他死活不认,没办法,我只得先把事情搁置着。又过了两天,小林来向我报告,他发现了邻班一个男生戴了他那只手表。一调查,手表果真是该男生拿的。我为自己错怪小林而惭愧,于是我在班上公开向小林道歉。事后,小林对我说:“老师,真没想到您那么勇敢,居然当着全班向我道歉,我很佩服您。”我趁机对他说:“是啊,圣人也有错。错不可怕,只要我们敢于面对,就是人最可贵的品质。”我用自己的行动——知错能改,做了最有说服力的教育。经过这件事,小林以后犯错,都能勇于承认,并改正。
法宝三:沟通
师生心理沟通是教师打开学生心灵天窗的钥匙,是教育成功的又一法宝。多数待进生,他们的坚持性都差,容易出现反复。我们万万不可一句“烂泥扶不上壁”来否定学生,要知道,烂泥只要有一定的时间,等它有了一定的韧性,是完全可以扶上壁,做有用的材料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或男女青年。”我认为后进生不良行为出现反复,教师要有耐性,多跟学生沟通,将心比心,了解学生的想法。
小林的行为亦经常出现反复。如开学初,他对年轻的科任老师说:“Miss,您好漂亮,我想‘电’您。”科任老师向我反映了这件事。对这件事,我跟小林作了沟通,他说:“我只是觉得她很漂亮,心里头喜欢而已,没有恶意的。”我跟他说:“你挺会审美,会赞美别人是好的,但你说‘电’人家,人家会认为你小小年纪就不怀好意,所以说话要注意分寸,懂吗?”只见他听后点了点头。没多久,又听同学反映他当众说:“我爱××。”我把他找来谈心,他说:“我是真心喜欢她的。”我没气也没训斥他,并笑着对他说:“呵,懂得去爱,是件好事,证明你长大了,但是否想过,爱一个人要付出相应的责任的,你年纪那么小,能付诸如经济类的责任吗?”他摇摇头,我又说:“况且含蓄的爱才是最美的,大声说爱谁,反而是对别人的一种侮辱,让人认为你是无耻之徒,你现在的任务应好好学习,你说对吗?”他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小林的不良行为很多,说不定今天发生这个,明天又出现一个意想不到的,但我还是耐着性子跟他沟通,朋友式的聊天,让彼此的心逐渐贴近。
法宝四:赏识
赏识的力量是无穷的。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被赏识。我们都体验过,自己勤勤恳恳地工作,当得到领导赏识,就满心喜悦,干劲更足,工作成绩更突出。成人希望被赏识,小孩更甚。而待进生更需要教师的赏识。记得有一次上科学课,我提了一个不太深的问题,巡视课堂后,发现平时不大举手的小林把手举得特别高,于是提问了他,结果也答对了。课堂顿时响起响亮的掌声,我既为他积极举手而高兴,又为他居然能得到全班同学的赏识、支持的掌声而惊讶。我马上表扬他:“答得真好,看!全班同学都支持你,继续努力,不要辜负同学们对你的期望哦。”只见他的小脸因激动而涨红,微笑地向我点头。以后,我每次课堂上让学生表现自我时,都鼓励他大胆说,并及时表扬他,他的自信逐渐增强。课堂上更积极举手发言了。
微笑、点头、赞许、拍拍肩、鼓掌、口头表扬……这些包含着我们教师对学生无限爱和关切的精神奖励,是赏识孩子行之有效的方法。我常用这些方法去赏识小林,我的赏识成了促小林上进的催化剂。
我甩出的四法宝,散发出它的魅力,小林的思想、行为有了明显的改变,学习态度也变的积极多了。
作为教师,要有目的地对待进生进行转化,及时进行小结反思,科学合理运用教育的方法。在这样的时间、地点和场合能够成功,在另一个时间、地点、场合可能就不成功:对这样一个学生适合,对另一个学生可能就不适合:这一个老师用效果好,另一个老师用起来可能很糟。所以我们在教育的同时,及时调整转化策略。事实证明只要我们班主任善用教育法宝,教育得法,待进生是完全可以转化的。
参考文献:
[1]《班主任之友(小学版)》2016年7-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