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优化小学作文课堂教学
【作者】 何仕平
【机构】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灵城镇中心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作文教学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还要学会积累,学会观察,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重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写出他们对生活、对人生的独特感受。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之一,是小学生学习语言当中的难题,也是小学教师辅导作文的最棘手的问题。突破难点,开辟小学作文教学的有利途径。掌握小学作文教学的规律,研究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方法。优化作文课堂教学,千方百计提高小学作文的教学质量就显得非常重要。常常听到有些学生说:“我学习语文,感觉写作文比较难,一到写作文就比较苦恼,总觉得没东西可写,不知写什么,脑中一片空白。”有的学生说:“我真不知道该写什么,从何写起。”有的学生作文虽然也完成了,但仔细一看,刚开个头,敷衍几句,就写到结尾,内容不具体。针对这些情况,我常常鼓励学生,作文就是用笔说话,会说话就会写作文,把你说的写下来不是难事。而要想有话说就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由于缺乏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分析,头脑中缺乏材料,因而才觉得无话可说,无从下笔。怎样优化作文课堂,写好作文呢?从以下几方面谈谈。
一、培养兴趣是作文教学的前提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认为:“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这两句话突出地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这就告诉我们,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唤起和利用学生的兴趣,并使之直接转化为学习动机,从而促使他们兴味盎然地去学习,去写作。因此,要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前提。我在教学中耐心启发诱导,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知识价值观和学习目的性,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通过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和课件的展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小稻秧脱险记》,课文的结尾我设计让学生想象一下小稻秧在以后的生长过程中,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还会遇到什么样的情况,仿照课文的写法,自编一个童话故事。先让学生分组戴头饰表演再写下来,激起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
二、作文要学会积累
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累作文材料。(一)语言方面要建立“语汇库”。语汇是文章的细胞。要做好“语汇库”,第一是阅读。平时要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并做好读书笔记。只要是想读的,文笔比你好的文章,不管是小说还是故事都可以读,但不要只读个热闹看个情节,要会思考和总结。多写,只要是想写的,不管是看到的、想到的或者是听到的都可以写。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摘录在本子上。第二是生活。平时要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的语言,并把这些语言记在随身带的小本子上,这样日积月累,多读书多积累,说话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会妙笔生花。(二)要加强材料方面的积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什么是观察?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深入观察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并以写日记、写观察笔记等形式,及时记录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见闻。比如记录校园生活中的校运会、一年级新生开笔礼,表彰会、庆六一活动、文艺汇演等都让学生练笔。记录时要抓住细节,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这些学校活动形式都是学生亲身经历,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这样的作文内容就丰满,写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
三、写好作文先学会观察
要想写好作文,一是多看,二是多练。多练多写。要写好文章,就要多观察,学会观察。观察是写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把观察锻炼成习惯,锻炼成第二天性,是很有作用的。我平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校园里的花草树木,龙眼树和千层塔树什么时候开花,花是怎样的?有没有味道呢?什么时候结果,果子从小到大怎么变化,落叶飘零是在哪个季节?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从中猎取你作文时所需要的材料,写起作文就信手沾来。平时生活中要对一些看似不大,实则很有意义的事情产生兴趣,注意观察起因、过程和结果。注意运用好“烂笔头”。俗语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思索生活贯穿于你生活的每一天,这样你才会写出妙文佳作来。学会观察对于写好作文有着巨大的奠基和推动作用,离开了观察,你往往会感到难以有话可说。我布置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写一篇随笔,隔周抽查一次,并进行讲评。写随笔,就是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选材自由,命题自由,文体自由,字数自由。只管写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可议论,可抒情,可记叙、随心所欲。洋洋洒洒几百字,不嫌多;点点滴滴几十字,不嫌少:有话则长,无话可短,尽兴而写,随意而止。指导学生观察家乡的美景,屋前房后的翠绿的山坡,学校边上的公路上川流不息的行人车辆,都是很好的作文素材。这样不知不觉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事物的兴趣和能力。他们写的内容起初比较简单,渐渐地,观察视野不断扩大,就从身边的小事写开去,写社会、写生活。内容越来越丰富:班级的趣事,家庭的欢乐,社会见闻等等,真是大到宇宙,小到自我,尽入笔底。我引导学生对校园要经常细致观察,从景到人,从人到事。在随笔里,我看到了学生的写作欲望,也看到了学生因创作热情而引出的观察兴趣。不仅有话可写,而且更真实,更贴近生活。教学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学生能够完成了我布置的每周作文的任务,而且由于对周围事物的兴趣,不少学生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这样学生就爱写作文了,不觉得写作文是难事了。
四、延伸情节,培养想象力
教材中一些故事性较强的文章似乎把故事讲完了,实际上文已尽,意未穷,留下无限想象空间。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或者延伸故事情节,或者补充课文内容,或者深化文章主题,让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如教学《三袋麦子》一课,课文结尾说土地爷爷回访了小猪、小猴、小牛后发生什么事呢?我让学生发挥想象,延伸故事情节,让学生说一说再写下来。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又如教学《狼和小羊》一课,课文结尾是狼向小羊扑过去,没有明确地把事情的结果写出来,给我们留下了思考的余地,我让学生续编故事,进行口头作文后再写下来。这样学生写起作文来得心应手,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实践表明,学生蕴藏着创造思维的潜力。教师应想方设法为他们创造条件,优化课堂教学,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有助于他们写出富有时代感,有创新意识的作文来。学生乐于作文,能不断提高写作水平,从而大大提高作文的教学质量。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之一,是小学生学习语言当中的难题,也是小学教师辅导作文的最棘手的问题。突破难点,开辟小学作文教学的有利途径。掌握小学作文教学的规律,研究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方法。优化作文课堂教学,千方百计提高小学作文的教学质量就显得非常重要。常常听到有些学生说:“我学习语文,感觉写作文比较难,一到写作文就比较苦恼,总觉得没东西可写,不知写什么,脑中一片空白。”有的学生说:“我真不知道该写什么,从何写起。”有的学生作文虽然也完成了,但仔细一看,刚开个头,敷衍几句,就写到结尾,内容不具体。针对这些情况,我常常鼓励学生,作文就是用笔说话,会说话就会写作文,把你说的写下来不是难事。而要想有话说就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由于缺乏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分析,头脑中缺乏材料,因而才觉得无话可说,无从下笔。怎样优化作文课堂,写好作文呢?从以下几方面谈谈。
一、培养兴趣是作文教学的前提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认为:“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这两句话突出地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这就告诉我们,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唤起和利用学生的兴趣,并使之直接转化为学习动机,从而促使他们兴味盎然地去学习,去写作。因此,要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前提。我在教学中耐心启发诱导,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知识价值观和学习目的性,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通过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和课件的展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小稻秧脱险记》,课文的结尾我设计让学生想象一下小稻秧在以后的生长过程中,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还会遇到什么样的情况,仿照课文的写法,自编一个童话故事。先让学生分组戴头饰表演再写下来,激起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
二、作文要学会积累
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累作文材料。(一)语言方面要建立“语汇库”。语汇是文章的细胞。要做好“语汇库”,第一是阅读。平时要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并做好读书笔记。只要是想读的,文笔比你好的文章,不管是小说还是故事都可以读,但不要只读个热闹看个情节,要会思考和总结。多写,只要是想写的,不管是看到的、想到的或者是听到的都可以写。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摘录在本子上。第二是生活。平时要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的语言,并把这些语言记在随身带的小本子上,这样日积月累,多读书多积累,说话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会妙笔生花。(二)要加强材料方面的积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什么是观察?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深入观察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并以写日记、写观察笔记等形式,及时记录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见闻。比如记录校园生活中的校运会、一年级新生开笔礼,表彰会、庆六一活动、文艺汇演等都让学生练笔。记录时要抓住细节,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这些学校活动形式都是学生亲身经历,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这样的作文内容就丰满,写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
三、写好作文先学会观察
要想写好作文,一是多看,二是多练。多练多写。要写好文章,就要多观察,学会观察。观察是写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把观察锻炼成习惯,锻炼成第二天性,是很有作用的。我平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校园里的花草树木,龙眼树和千层塔树什么时候开花,花是怎样的?有没有味道呢?什么时候结果,果子从小到大怎么变化,落叶飘零是在哪个季节?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从中猎取你作文时所需要的材料,写起作文就信手沾来。平时生活中要对一些看似不大,实则很有意义的事情产生兴趣,注意观察起因、过程和结果。注意运用好“烂笔头”。俗语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思索生活贯穿于你生活的每一天,这样你才会写出妙文佳作来。学会观察对于写好作文有着巨大的奠基和推动作用,离开了观察,你往往会感到难以有话可说。我布置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写一篇随笔,隔周抽查一次,并进行讲评。写随笔,就是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选材自由,命题自由,文体自由,字数自由。只管写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可议论,可抒情,可记叙、随心所欲。洋洋洒洒几百字,不嫌多;点点滴滴几十字,不嫌少:有话则长,无话可短,尽兴而写,随意而止。指导学生观察家乡的美景,屋前房后的翠绿的山坡,学校边上的公路上川流不息的行人车辆,都是很好的作文素材。这样不知不觉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事物的兴趣和能力。他们写的内容起初比较简单,渐渐地,观察视野不断扩大,就从身边的小事写开去,写社会、写生活。内容越来越丰富:班级的趣事,家庭的欢乐,社会见闻等等,真是大到宇宙,小到自我,尽入笔底。我引导学生对校园要经常细致观察,从景到人,从人到事。在随笔里,我看到了学生的写作欲望,也看到了学生因创作热情而引出的观察兴趣。不仅有话可写,而且更真实,更贴近生活。教学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学生能够完成了我布置的每周作文的任务,而且由于对周围事物的兴趣,不少学生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这样学生就爱写作文了,不觉得写作文是难事了。
四、延伸情节,培养想象力
教材中一些故事性较强的文章似乎把故事讲完了,实际上文已尽,意未穷,留下无限想象空间。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或者延伸故事情节,或者补充课文内容,或者深化文章主题,让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如教学《三袋麦子》一课,课文结尾说土地爷爷回访了小猪、小猴、小牛后发生什么事呢?我让学生发挥想象,延伸故事情节,让学生说一说再写下来。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又如教学《狼和小羊》一课,课文结尾是狼向小羊扑过去,没有明确地把事情的结果写出来,给我们留下了思考的余地,我让学生续编故事,进行口头作文后再写下来。这样学生写起作文来得心应手,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实践表明,学生蕴藏着创造思维的潜力。教师应想方设法为他们创造条件,优化课堂教学,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有助于他们写出富有时代感,有创新意识的作文来。学生乐于作文,能不断提高写作水平,从而大大提高作文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