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谈乡镇薄弱学校初中语文经典美文“悦”读策略
【作者】 刘 兵
【机构】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初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己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和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阅读是学习之母,是树人之源,更是语文之本。它是托起学生语文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最主要的支柱。我们的语文教育,应该想方设法的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优秀的语文阅读材料,更多地直接参与经典名著的阅读活动,这样才能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为学生一生的发展,一生的幸福打好基础,让学生的生命充满阅读的喜悦,让学生从读书中获得幸福的人生,这就是我们在初中阶段推行经典美文“悦”读的初衷。
但现实情况是:经典美文“悦”读教学在国内的研究多集中在城区中学,学生的家庭环境和学校整体的阅读氛围较好,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主动性还有习惯都比较好培养。而我校是典型的镇乡结合部的薄弱学校,相当部分的学生家长要外出打工,早出晚归,甚至是一周回一次,很难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家庭环境的影响,再加上近几年电子产品特别是智能手机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很难让学生养成从小阅读的习惯。这里的学生升上初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孩子是没有阅读习惯的,当然就更别说主动阅读经典美文的兴趣了。而阅读经典是语文教育绕不开的大课题,探索此类学校引导学生进行规范的经典美文阅读并将被动阅读转化为主动“悦”读的具体有效的做法,将有助于农村乡镇学校紧跟教育发展的潮流和方向。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一系列有效的阅读策略和具体的行动研究,激发起乡镇薄弱学校学生经典阅读的兴趣,倡导学生养成终生阅读习惯,尽力让学生在基础教育的最后阶段大量汲取中外优秀文化营养,打下人生底色,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核心动力。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我们在推进乡镇薄弱学校经典美文“悦”读的一些策略。
一、 营造阅读环境,激发阅读兴趣
对于刚上初一的孩子们来说,环境是最好的教具,它能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改变一个人。镇乡结合部的孩子,如果在家里没有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和环境,学校就更应该重视学生阅读环境的营造。笔者所在学校有以下阅览场所:学校阅览室和班级图书角。其中,班级图书角最贴近学生的阅读空间,随时开放,学生参与建设和管理,最具亲和力,利用率也最高。因此,班级图书角的建设最为关键,改变阅读生态,应从完善班级图书角建设开始。笔者学校有的班级是利用家委的力量,用班费定期统一购买老师指定书目,放在班级图书角大家共同阅读;有的班级是发动学生每人每学期带两本以上适合本年龄段的学生阅读的图书,老师过目通过后,放在班级大家共享,学期末拿回家,下学习再带新的书回来。不论哪种形式,都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硬件大环境。
硬件有了,接下来就要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软环境了,它就是阅读心境的培养。而同伴共读、师生共读、亲子共读是培育初中低年段学生良好阅读心境的重要举措。同伴共读,实践中我们为学生们设计了“好书大家读,你我共分享”登记卡。学生推荐阅读自己的好书,读后留下阅读感言。期末,班级根据感言的数量和质量评出“最佳图书”和“最佳促销员”。师生共读,每周一节课外阅读课,定期召开“整本书阅读”交流分享会,有的放矢地进行阅读指导。亲子共读,倡导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同读一本书,同议一本书,通过学校“读书节”的“亲子手抄报”比赛,让亲子共读落到实处。
通过“你读、我读、大家读”的氛围营造,可以让学生对好书有兴趣地“读起来”。
二、 开展丰富活动,为阅读意识和行动保鲜
没有活动,就没有活力。有效组织活动对推动学生对经典美文的持续阅读甚至是整本书阅读尤为重要。活动组织的关键是主题选定与形式安排。除了校级层面的读书节活动外,还应鼓励各年进行级、各班级教师创新做法,为学生的阅读意识和行动保鲜。
1.依托学校读书节,开展大型诵读经典的比赛
笔者学校的读书节到今年已经是五个年头了,每年读书节最盛大的一个活动就是经典美文诵读比赛。这个比赛每年都是在新初一级举办,要求各班班主任和语文老师以及全班学生共选美文,同诵经典。各个班都是提前一个月开始准备,利用阅读课和自习时间,学习经典,诵读经典,编排动作,甚至配舞配乐。学生从最开始的没兴趣,被动接受,到后来的入戏快,积极参与,我们看到了学生主动阅读感悟经典美文意识的增强和一个节目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完整地被呈现出来的成就感。
2.开展形式多样创意无限的班级读书活动
针对美文阅读,在班级中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比如优秀读书笔记展评、读书手抄报比赛、周末故事会、古诗文背诵、经典咏流传、情景剧表演等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既能有效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又能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乐意为完成任务“走进书里去”,使学生慢慢地喜欢阅读经典,并乐于阅读经典。逐步将“我阅读”转化为“我悦读”。
三、 教授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初中阶段,我们对经典美文的阅读不光是要培养兴趣,更要教导学生会读,
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那么,必要的阅读方法的指导必不可少。
1.圈点勾画法。“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要边读边画边思考,做到“眼到手到心要到”。画出文中的生字词、画出重点词句及自己喜欢的词句、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通过阅读,在文中留下阅读的足迹,并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2.联系法。阅读一篇美文,一是要学会联系与之相似的或相关的文章;二是要学会联系时代背景;三是要学会联系现实生活。比如我们读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可以联系《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和《官场现形记》中的严监生这个角色。通过比较,学生能很快理解变态的社会造就变态的读书人,然后让学生再联系现实生活思考我们现在读书环境和读书的目的。这样,让他们通过真正的思考,实现思想认识上的深化,回过头来再读文本,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大大增强。
我们这类乡镇薄弱学校,学生的阅读兴趣需要教师给予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和行动需要用各种活动给予保鲜;学生的阅读质量需要教师用正确的方法给予引领。这两年来,通过对本地学生因地制宜的研究,我们初步掌握了一些引导这里学生进行经典美文阅读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从情绪化阅读、快餐化浏览、感性阅读、无意识阅读向有意识阅读、理性分析和人文思考转变。使相当部分的学生在阅读经典时由“我阅读”提升到了“我悦读”的层面。
今后,我们还将在这个领域开展更广泛深入地探索和研究,努力形成一套适合我们这类学校的行之有效的经典美文“悦”读的教学模式,以期改变目前我们语文教学不够高效的现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徐敏美.唱响“悦读”欢歌[J].语文教学通讯,2013.6
[3]吴永红.“悦”读是这样炼成的[J].江苏教师2013.2
[4]曹明海,龚梅娟.语文阅读活动论[M].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8
[5]何艳婷.为学生开启“悦读”的大门[J].广东教育,2011.11
[6]陈付亮.初中语文“悦”读教学的实践研究[J].知网,2017.6
[7]胡玉龙.教师深度阅读:实现语文有效教学的必由之路[J].语文考试研究,2009.3
[8]陆海空.读书活动——“悦读之旅”[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1.10
[9]王璇.促进初中语文课外经典“悦读”的策略研究[J].知网,2013.4
[10]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阅读是学习之母,是树人之源,更是语文之本。它是托起学生语文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最主要的支柱。我们的语文教育,应该想方设法的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优秀的语文阅读材料,更多地直接参与经典名著的阅读活动,这样才能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为学生一生的发展,一生的幸福打好基础,让学生的生命充满阅读的喜悦,让学生从读书中获得幸福的人生,这就是我们在初中阶段推行经典美文“悦”读的初衷。
但现实情况是:经典美文“悦”读教学在国内的研究多集中在城区中学,学生的家庭环境和学校整体的阅读氛围较好,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主动性还有习惯都比较好培养。而我校是典型的镇乡结合部的薄弱学校,相当部分的学生家长要外出打工,早出晚归,甚至是一周回一次,很难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家庭环境的影响,再加上近几年电子产品特别是智能手机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很难让学生养成从小阅读的习惯。这里的学生升上初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孩子是没有阅读习惯的,当然就更别说主动阅读经典美文的兴趣了。而阅读经典是语文教育绕不开的大课题,探索此类学校引导学生进行规范的经典美文阅读并将被动阅读转化为主动“悦”读的具体有效的做法,将有助于农村乡镇学校紧跟教育发展的潮流和方向。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一系列有效的阅读策略和具体的行动研究,激发起乡镇薄弱学校学生经典阅读的兴趣,倡导学生养成终生阅读习惯,尽力让学生在基础教育的最后阶段大量汲取中外优秀文化营养,打下人生底色,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核心动力。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我们在推进乡镇薄弱学校经典美文“悦”读的一些策略。
一、 营造阅读环境,激发阅读兴趣
对于刚上初一的孩子们来说,环境是最好的教具,它能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改变一个人。镇乡结合部的孩子,如果在家里没有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和环境,学校就更应该重视学生阅读环境的营造。笔者所在学校有以下阅览场所:学校阅览室和班级图书角。其中,班级图书角最贴近学生的阅读空间,随时开放,学生参与建设和管理,最具亲和力,利用率也最高。因此,班级图书角的建设最为关键,改变阅读生态,应从完善班级图书角建设开始。笔者学校有的班级是利用家委的力量,用班费定期统一购买老师指定书目,放在班级图书角大家共同阅读;有的班级是发动学生每人每学期带两本以上适合本年龄段的学生阅读的图书,老师过目通过后,放在班级大家共享,学期末拿回家,下学习再带新的书回来。不论哪种形式,都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硬件大环境。
硬件有了,接下来就要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软环境了,它就是阅读心境的培养。而同伴共读、师生共读、亲子共读是培育初中低年段学生良好阅读心境的重要举措。同伴共读,实践中我们为学生们设计了“好书大家读,你我共分享”登记卡。学生推荐阅读自己的好书,读后留下阅读感言。期末,班级根据感言的数量和质量评出“最佳图书”和“最佳促销员”。师生共读,每周一节课外阅读课,定期召开“整本书阅读”交流分享会,有的放矢地进行阅读指导。亲子共读,倡导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同读一本书,同议一本书,通过学校“读书节”的“亲子手抄报”比赛,让亲子共读落到实处。
通过“你读、我读、大家读”的氛围营造,可以让学生对好书有兴趣地“读起来”。
二、 开展丰富活动,为阅读意识和行动保鲜
没有活动,就没有活力。有效组织活动对推动学生对经典美文的持续阅读甚至是整本书阅读尤为重要。活动组织的关键是主题选定与形式安排。除了校级层面的读书节活动外,还应鼓励各年进行级、各班级教师创新做法,为学生的阅读意识和行动保鲜。
1.依托学校读书节,开展大型诵读经典的比赛
笔者学校的读书节到今年已经是五个年头了,每年读书节最盛大的一个活动就是经典美文诵读比赛。这个比赛每年都是在新初一级举办,要求各班班主任和语文老师以及全班学生共选美文,同诵经典。各个班都是提前一个月开始准备,利用阅读课和自习时间,学习经典,诵读经典,编排动作,甚至配舞配乐。学生从最开始的没兴趣,被动接受,到后来的入戏快,积极参与,我们看到了学生主动阅读感悟经典美文意识的增强和一个节目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完整地被呈现出来的成就感。
2.开展形式多样创意无限的班级读书活动
针对美文阅读,在班级中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比如优秀读书笔记展评、读书手抄报比赛、周末故事会、古诗文背诵、经典咏流传、情景剧表演等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既能有效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又能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乐意为完成任务“走进书里去”,使学生慢慢地喜欢阅读经典,并乐于阅读经典。逐步将“我阅读”转化为“我悦读”。
三、 教授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初中阶段,我们对经典美文的阅读不光是要培养兴趣,更要教导学生会读,
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那么,必要的阅读方法的指导必不可少。
1.圈点勾画法。“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要边读边画边思考,做到“眼到手到心要到”。画出文中的生字词、画出重点词句及自己喜欢的词句、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通过阅读,在文中留下阅读的足迹,并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2.联系法。阅读一篇美文,一是要学会联系与之相似的或相关的文章;二是要学会联系时代背景;三是要学会联系现实生活。比如我们读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可以联系《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和《官场现形记》中的严监生这个角色。通过比较,学生能很快理解变态的社会造就变态的读书人,然后让学生再联系现实生活思考我们现在读书环境和读书的目的。这样,让他们通过真正的思考,实现思想认识上的深化,回过头来再读文本,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大大增强。
我们这类乡镇薄弱学校,学生的阅读兴趣需要教师给予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和行动需要用各种活动给予保鲜;学生的阅读质量需要教师用正确的方法给予引领。这两年来,通过对本地学生因地制宜的研究,我们初步掌握了一些引导这里学生进行经典美文阅读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从情绪化阅读、快餐化浏览、感性阅读、无意识阅读向有意识阅读、理性分析和人文思考转变。使相当部分的学生在阅读经典时由“我阅读”提升到了“我悦读”的层面。
今后,我们还将在这个领域开展更广泛深入地探索和研究,努力形成一套适合我们这类学校的行之有效的经典美文“悦”读的教学模式,以期改变目前我们语文教学不够高效的现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徐敏美.唱响“悦读”欢歌[J].语文教学通讯,2013.6
[3]吴永红.“悦”读是这样炼成的[J].江苏教师2013.2
[4]曹明海,龚梅娟.语文阅读活动论[M].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8
[5]何艳婷.为学生开启“悦读”的大门[J].广东教育,2011.11
[6]陈付亮.初中语文“悦”读教学的实践研究[J].知网,2017.6
[7]胡玉龙.教师深度阅读:实现语文有效教学的必由之路[J].语文考试研究,2009.3
[8]陆海空.读书活动——“悦读之旅”[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1.10
[9]王璇.促进初中语文课外经典“悦读”的策略研究[J].知网,2013.4
[10]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