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关于分泌蛋白合成的一些思考

【作者】 彭俊红;纪 磊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神经肿瘤疾病诊疗中心; 湖北省十堰市第一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1、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教材中关于分泌蛋白的合成表述为:“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大致是:首先,在游离的核糖体中以氨基酸为原料开始多肽链的合成。当合成了一段肽链后,这段肽链会与核糖体一起转移到粗面内质网上继续其合成过程。”而实验教科书(老教材)的表述为:“分泌蛋白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争议的焦点在于分泌蛋白最初到底是在哪里合成肽链的?是在游离的核糖体中还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若在在游离的核糖体中合成肽链,那肽链与核糖体如何一起转移到粗面内质网上继续其合成过程的呢?











  2、关于信号肽序列
  70年代初期,许多研究发现,在编码分泌蛋白的基因中,许多基因的5'端都有一段DNA编码的15~35个氨基酸的疏水性肽片段,这一位于蛋白质N—末端的肽段在成熟的分泌蛋白中并不存在,其功能在于引导随后产生的多肽链穿过内质网膜进入腔内。这一段疏水性短肽在蛋白质的内质网—高尔基体—质膜分泌途径中具有重要作用,并被称之为信号肽。
  1975年,布洛贝尔提出了信号肽假说。根据这一假说,在细胞质中,编码分泌蛋白的mRNA与游离的核糖体大小亚基结合而形成翻译复合体。从起始密码子开始,首先翻译产生信号肽,当转译进行到大约50~70个氨基酸之后,信号肽开始从核糖体的大亚基上露出,露出的信号肽立即被细胞质中的信号肽识别体(SRP)识别并与之相结合。此时,翻译暂时停止,SRP牵引这条带核糖体的mRNA到达粗面内质网的表面,并与粗面内质网表面上的信号肽识别体受体(或称停泊蛋白)作用,这时,暂时被抑制的翻译过程恢复进行,同时,内质网膜上某种特定的核糖体受体蛋白聚集,使膜磷脂双分子层产生孔道,带mRNA的核糖体与其受体蛋白结合,翻译出的肽链便通过孔道进入内质网腔内。











  3、一点思考
  关于分泌蛋白的合成,普通高中教科书(新教材)的表述与原教材相比,更加详细、准确,具体说明了核糖体的两种状况(游离状态和附着在内质网上),澄清了只有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才能合成蛋白质的错误概念,同时对内质网的作用描述更加准确:加工、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教材知识内容的修订还有很多处,限于篇幅,本文不做全面介绍。教师在通读全书的基础上,可以细心体会这些知识内容变化的表述,教学时要以新教材的表述为准,做到概念教学的严谨和科学,但也不要死抠概念,更不可死记硬背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