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改进教学方法 提升育人质量

【作者】 李 晖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北京路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十四五”规划提出了“全面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教育强国,体育强国”的新举措。进一步要求体育教学不仅要承担着强身健体的责任,更要发挥育人的功能。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以传授学生多元化体育技能、体育锻炼方法为基础,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体育学习、训练、锻炼方式,使学生能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积极的体育锻炼意识,树立自我锻炼、增强身体素质的体育意识,为提高初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关键词】 初中体育;赏识教育;合作共赢

  新课改下,中学体育教学强调课堂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教师要为每一名学生提供鼓励,真正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出学生学习积极性,构建师生积极互动、教学方法多元的体育课堂。
  一、赏识教育,激发兴趣
  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就无形生命而言,每个幼小的生命仿佛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和谐社会呼唤和谐课堂,和谐课堂离不开爱心教育。初中生处于人生的叛逆期,需要体育教师的倾情关爱,需要特别的爱给予特别的学生。特别的学生既包括体育特长生,也包括更需要关爱的体育学困生。爱即教育,学会赏识,就是学会爱。有一日本学者说:“发现优点,培养天才;发现缺点,培养庸才。”赏识就是激励,激励就是叫人成功。激励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当前的认知水平,注重因材施教,讲究对症下药。力求竭尽全力地调动每一位学生的锻炼兴趣,挖掘每一位学生的锻炼潜力,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引导和帮助,给每一个学生创造成功与进步的契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对他有一份独特的希望与关爱——只要我努力,成功属于我。爱学生是做一名合格教师的底线。相信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微笑着面对学生,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学生会把爱心和敬意贡献给我们,我们的体育教学就会喜出望外,生机勃勃。好学生都是夸出来的。夸奖,是送给学生最好的礼物,是浇灌学生进取心的甘泉。为使学生的学习生涯永远是激情燃烧的岁月,每一个有水平懂教育的教师都应该始终如一、永葆热情地夸奖学生。长期的体育教育,我总是喜欢激励自己的学生道:“很好!”“真棒!”“可以!”“表现不错!”“老师相信你!”“没关系!”“加油!”“再来一次!”“你是我们学校的希望!”等等。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用赏识教育,能把学生引向成功。赏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赏识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是帮助学生获得自我价值感、发展自尊自信的动力基础;是激励学生积极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只要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能够真正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赏识学生,那么,学生心灵的苗圃就会阳光明媚,春色满园,学生个性的幼苗就会一派生机,茁壮成长!   
  二、师生互动,合作共赢
  体育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运动、发展的实践进程,其活动过程也就是教师和学生深入沟通、有效碰撞、合作共赢的过程。体育教学过程中,合作可以是师生合作、师师合作与生生合作三种表现形式。讲究合作策略,加强师生互动,需要激发合作的动机,培育健康的合作理念;创设彼此信任的合作氛围,营造愉悦的育人环境;点燃激情激趣的运动火花,激活师生共同参与的内驱力;做到平等对话合作共享,推进师生间的融会贯通,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体育教育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以增进健康为目的,是实施素质教育、增强学生体质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体育教师要改革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积极发展。“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合作是团队精神,合作才能共赢。初中体育教学活动项目在学习方法上,实施师生合作互动很重要。例如:跳绳、篮球运球、掷实心球、排球垫球,做仰卧起坐、跳高、立定跳远、踢足球、前滚翻、一分钟投篮等等,一方面需要体育教师作认认真真的示范;另一方面也需要学生开展有经验的兵教兵,才能实现高效锻炼。现代体育教学需要与时俱进,实现教要最优化,学要最大化。将新课程理念落到实处,注重:在教学观念上由“教授”向“学习指导”转化;建立一个把享受运动乐趣和创造性学习有机结合的学习过程;重视团队学习的方法,促进学生间的互教互学;扩大和完善选择制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获;激发和提高学生的体育活动兴趣。只有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与学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做到“心有灵犀一点通”,才能真正实现高效教学。任何教学活动都离不开教与学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以自己的常识、见解、治学方法和态度影响学生,学生则从教师那里获得知识,以自己的活动、作业、学习方法影响教师,使教与学双边活动得以统一。特别是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后,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学生更加亲近老师。这种师生的互动效应,不仅可以激活课堂,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有志者事竟成。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构建高效体育课堂,其实质就是要学生“人人参与、积极参与”,通过锻炼出人才,出好人才。只要我们能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体育教学中多动脑筋,在实践中多探索,注重师生合作互动,就一定可以上好一堂高效的体育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