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作者】 于 广
【机构】 山东省肥城市实验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理念的全面推进,各学科学段教学都相继开展了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创新教育工作,小学语文作为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自然也不例外。这也促使小学语文教师一改以往传统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始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了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因此,本文将就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进行论述。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语文学科是小学教育阶段最为基础也最为重要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对于学生语言能力、阅读基础以及人文修养的提升发挥着关键作用。面对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师除了要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以外,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以此来完善和优化课堂教学活动。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语文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虽然素质教育理念已经逐渐渗透在我国教育事业的各个领域中,而且也推动着我国各学科学段教学工作的创新和改革。但是,纵观现阶段的小学语文课堂实践教学可以发现,相比于素质教育理念来说,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在众多教师的心目中仍然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也直接导致大部分的小学语文教师无法迅速转变为素质教育理念,甚至还有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性,总是一味地将教学重心放在基础知识和应试技巧教学上,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培养。主要表现为当下大部分的小学语文教师都习惯于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也就是一味地依靠知识灌输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致使大部分的课堂时间都是由教师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而学生只能长期处于被动地学习地位。这种传统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只会促使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得学生在课上的注意力不集中,课堂学习效率难以得到有效提升。此外,教师的教学内容也过于依赖语文教材,教学模式也总是循规蹈矩和按部就班,导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氛围沉闷枯燥,学生自然提不起学习兴趣来,因此就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了。
二、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1、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学科是一门充满人文色彩的综合性学科,其课程内容大多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鉴于小学生的心智思维都处在发育阶段。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教学情境的方法,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课程内容进行有机地融合,有助于拉近学生与语文学科之间的距离,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转变以往“单刀直入”的教学模式。
例如,教师在执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妈妈睡了》一课时,就可以在正式授课之前引导学生联想自身的生活实际,教师进行询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妈妈睡着之后的样子吗?”这时可能会有学生纷纷举手回答,但是也会有多数的同学表示没有见过妈妈睡着后的样子。那么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个课下任务,要让学生回家想办法观察妈妈睡着后的样子,可以通过绘画和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随后要依次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分享。通过创设这一具有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情感共鸣。
2、加强课堂互动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新课标强调现当代的教育工作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明确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真正的主人,从而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课堂互动教学,有效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进而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都能得到有效地锻炼。
例如,教师在执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小马过河》一课时,就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要求各小组成员能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分角色扮演。每个小组需要分配五名学生,分别扮演小马、老牛、松鼠、老马和旁白的角色,需要每个小组合作阅读和揣摩人物特点和语言风格,之后进行自主排练和情景展示。通过开展这种课堂互动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自主阅读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深入思考和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深刻内涵,从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和语言表达能力。
3、拓展实践教学活动,强化学生的语文素养
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进,小学语文教师除了要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以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能力,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不要仅仅局限于语文教材内容,可以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和课程标准,积极拓展实践教学活动,进而有效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语文素材积累,从而全面强化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例如,教师在执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大自然的声音》一课时,就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下时间投入到大自然中去,带领学生到郊外或者是自然景区内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从而让学生能够切身实地的感知大自然和观察大自然,引导学生能够用心聆听大自然的不同声音,用眼睛来观察大自然多姿多彩的无限魅力。随后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能够将所看所感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进而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且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和语言表达能力,促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可以得到全面强化。
综上所述,基于新课改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理念的背景下,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的素质教育要求,而且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能够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进而能够摒弃传统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寻求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和语文素养的教育举措。从而通过创设生活教学情境,加强课堂互动教学以及拓展实践教学活动的方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能够得到有效地锻炼与强化。
参考文献:
[1]徐桂美.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学周刊,2017(09):30-31.
[2]董德华.浅谈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7(02):172-173.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语文学科是小学教育阶段最为基础也最为重要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对于学生语言能力、阅读基础以及人文修养的提升发挥着关键作用。面对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师除了要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以外,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以此来完善和优化课堂教学活动。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语文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虽然素质教育理念已经逐渐渗透在我国教育事业的各个领域中,而且也推动着我国各学科学段教学工作的创新和改革。但是,纵观现阶段的小学语文课堂实践教学可以发现,相比于素质教育理念来说,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在众多教师的心目中仍然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也直接导致大部分的小学语文教师无法迅速转变为素质教育理念,甚至还有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性,总是一味地将教学重心放在基础知识和应试技巧教学上,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培养。主要表现为当下大部分的小学语文教师都习惯于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也就是一味地依靠知识灌输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致使大部分的课堂时间都是由教师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而学生只能长期处于被动地学习地位。这种传统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只会促使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得学生在课上的注意力不集中,课堂学习效率难以得到有效提升。此外,教师的教学内容也过于依赖语文教材,教学模式也总是循规蹈矩和按部就班,导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氛围沉闷枯燥,学生自然提不起学习兴趣来,因此就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了。
二、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1、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学科是一门充满人文色彩的综合性学科,其课程内容大多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鉴于小学生的心智思维都处在发育阶段。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教学情境的方法,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课程内容进行有机地融合,有助于拉近学生与语文学科之间的距离,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转变以往“单刀直入”的教学模式。
例如,教师在执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妈妈睡了》一课时,就可以在正式授课之前引导学生联想自身的生活实际,教师进行询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妈妈睡着之后的样子吗?”这时可能会有学生纷纷举手回答,但是也会有多数的同学表示没有见过妈妈睡着后的样子。那么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个课下任务,要让学生回家想办法观察妈妈睡着后的样子,可以通过绘画和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随后要依次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分享。通过创设这一具有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情感共鸣。
2、加强课堂互动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新课标强调现当代的教育工作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明确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真正的主人,从而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课堂互动教学,有效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进而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都能得到有效地锻炼。
例如,教师在执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小马过河》一课时,就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要求各小组成员能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分角色扮演。每个小组需要分配五名学生,分别扮演小马、老牛、松鼠、老马和旁白的角色,需要每个小组合作阅读和揣摩人物特点和语言风格,之后进行自主排练和情景展示。通过开展这种课堂互动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自主阅读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深入思考和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深刻内涵,从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和语言表达能力。
3、拓展实践教学活动,强化学生的语文素养
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进,小学语文教师除了要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以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能力,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不要仅仅局限于语文教材内容,可以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和课程标准,积极拓展实践教学活动,进而有效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语文素材积累,从而全面强化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例如,教师在执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大自然的声音》一课时,就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下时间投入到大自然中去,带领学生到郊外或者是自然景区内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从而让学生能够切身实地的感知大自然和观察大自然,引导学生能够用心聆听大自然的不同声音,用眼睛来观察大自然多姿多彩的无限魅力。随后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能够将所看所感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进而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且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和语言表达能力,促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可以得到全面强化。
综上所述,基于新课改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理念的背景下,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的素质教育要求,而且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能够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进而能够摒弃传统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寻求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和语文素养的教育举措。从而通过创设生活教学情境,加强课堂互动教学以及拓展实践教学活动的方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能够得到有效地锻炼与强化。
参考文献:
[1]徐桂美.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学周刊,2017(09):30-31.
[2]董德华.浅谈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7(02):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