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

【作者】 韦 利

【机构】 广西灵山县新洲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课程专家王尚志老师说:“课程目标首先要求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四基);其次在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提高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能);进而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这两个过程中发现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数学学科素养;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而三会则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外在表现。开展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教师不仅希望学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希望学生能树立敢于质疑、善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不断提高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创新意识,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
  由此可见,在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得以被进一步的关注。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采用了“主线——主题——核心内容”的课程内容结构。在这种背景下,单元知识整合意识显得尤为重要,而与之相对应的单元教学设计则更是实现课程目标、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个完整的单元设计包含6个要素:单元名称与课时、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作业与检测以及学后反思。其中,学习目标是明确让学生到哪里去,即学会什么;评价任务用以判断学生是否到达那里了,即学会了没有,掌握到什么程度;学习过程是设计让学生怎样学习、如何让深度学习发生;作业与检测一方面可用于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提高;学后反思是让学生学会梳理,形成知识图谱,感悟思想方法,以通向素养。这6个要素构成一个完整的学习故事。
  如何进行深度学习的单元设计?深度学习的单元设计包括单元主题、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等环节。
  ⒈单元主题的确定
  单元主题的确定是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结合学情,将教材内容进行划分或重组,分配好课时,一个单元至少要包含一个学科核心素养。学习单元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能系统体现学科思想方法或丰富认识世界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深度参与和可持续发展。
  在新课学习,可以以一个大的学习主题为单位来确定主题,如函数:可以划分为“函数的概念与性质”“3个基本初等函数”等学习单元。在综合复习阶段,单元主题的确定可以更加灵活,比如,采取“内容凝练主题”的方法,跨章节组合单元内容,挖掘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体现学科本质和教育价值。下面以“高中基本函数模型的研究与应用万方例通行说明。














  高中数学研究函数的思路是:定义、表示方法、定义域、值域、性质和应用,这是一种可以类比、迁移的研究思路。等差、等比数列是两种离散型变量的函数模型,一般函数的研究方法依然适用。将数列与基本初等函数、三角函数结合在一起,提高了知识学习的认识地位,有利于学生全面理解、把握数列的函数特征。以上单元的组合,是以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为整体目标,将知识、方法整合在一起,作为整个教学的外显明线,不同课时、阶段教学之间的关系是认识能力的进阶和发展,可称为“认知发展类”主题。单元主题还可以以问题解决为主线(即大问题)来建构,即“问题解决类”主题,以实际问题解决为整体目标,并作为整个教学的外显明线,不同课时、阶段教学之间的关系是问题解决的过程。教师要梳理与单元相关的知识结构,确立衔接问题串,设计相应的数学学习活动。同时,单元教学设计要在本单元的“大概念”下确定具体要求,分解核心素养培育的要点,尽可能在教学设计中展现知识发生、发展的动态过程和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根据这两个过程的合理性提出本单元教学的基本问题,设计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数学活动,通过各种数学活动建构和理解知识。
  ⒉单元设计的实践模型




















  如图, 单元设计是将整个单元视作一个整体,一次性完成设计,使得方案的系统性更强,有利于课时与课时间的衔接和思维统整,为深度学习的发生创造条件学习任务、评价任务、作业的设计都必须指向学习目标。学习过程依然分课时设计,贯彻教——学——评的一致性。图中虚线框的意思是学习任务与评价任务二合一,体现在学习过程之中。当评价任务课内来不及完成时,可以放到课外作业中。评价任务设计要注重真实情境的介人,以检测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单元中各课时的学习过程结构相似,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联结成一致性的整体。“学后反思”安排在单元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师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设计好指导语,为学生反思提供一个支架和路径,方便学生思悟。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案设计:第一,要转变立场,变“教师要做什么” 为“让学生做什么”,如思考、探究、回答问题、动手操作等;第二,要转变视角,从关注教什么、怎么教,转向关注为什么学(目标)、学什么(内容)、怎么学(实施)、何以判断是否学会(评价),以评价作为教学决策的依据;第三,要采用单元设计,增强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注重真实情境的介入与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第四,要重视学后反思,将反思作为单元学习总结的一个环节,让学生通过反思,培养批判性思维,促进知识的深度加工与结构化,实现从知识到素养的进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