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差量法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作者】 曹鑫文

【机构】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旧街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初中阶段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要求学生学会从量的角度研究及其化学变化的意义,避免繁琐的计算。一般的计算是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另一种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但是有时题目给的条件不是某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而是反应前后同一状态物质的质量的差值,解决此类问题用差量法就十分简便有效。
  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有关量发生的变化,找出所谓的“理论差量”(固体质量差、溶液质量差、气体质量差等)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种解题方法。差量法就是借助这种比例关系,解决一定量变的计算。解决此类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量”,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量,列出比例式,求出答案。
  一、固体差量
  例1.将15g的CaO和CaCO3的混合物高温加热至质量不再减少为止,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10.6g,求原混合物中CaCO3的质量分数。
  分析:首先要明确,反应前的固体是CaCO3和CaO的混合物共15g,反应后的固体(即剩余固体)是反应生成的CaO和原混物中的CaO,其质量是10.6g,则有15g-10.6g=4.4g为实际差量;然后找出理论差量,即参加反应的CaCO3为100份,生成CaO为56份,则减少了100-56=44;最后设出未知数,根据理论质量:实际质量=理论差量:实际差量,列出比例式,求解作答












  二、液体差量
  例2.有Cu、Fe的合金10g与50g稀H2SO4恰好完全反应,滤出不溶物,所得液体质量为55.4g,求合金中Fe的质量。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合金中Cu不与H2SO4反应,则与H2SO4反应的物质是Fe,反应后生成的液体物质为FeSO4溶液,其质量比原H2SO4溶液增加了55.4-50=5.4g,即为题中的实际差量;再根据98份质量的H2SO4与足量Fe粉反应生成152份质量的FeSO4,就可确定出理论差量为152-98=54;最后以比例关系,列出比例式,求解作答








  三、气体差量
  例3.将12g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后,得到的气体的总质量为18g,求原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反应前后的气体物质质量差,即实际差量为18-12=6g;根据28份CO与足量CuO反应生成44份CO2可知题中的理论差量约为44-28=16;根据比例关系,列出比例式,求解作答。








  四、增减差量
  例4.在天平左右两边的托盘上,各放一个盛有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足量稀H2SO4的烧杯,待天平平衡后,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铁和镁,若要使天平仍保持平衡,求所加的铁和镁的质量比
  分析:分别加入铁和镁后,只有当天平两端增加的质量相等时,天平才可保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