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语文课堂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研究

【作者】 郭立村

【机构】 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小泊头镇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在我国教育如火如荼的改革潮流下,很多学校都开始推行新型教学方法,对于语文课堂教学工作来说,其中阅读教学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在阅读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选择运用来展开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方式有很多,但是想要切实将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小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比较差,很多时候,教师苦口婆心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也不一定能听。因此,为了达到有效地教学效果,就需要在结合课文的基础上,摸清学生喜好,选择学生可能会喜欢的教学方式,展开相应的教学设计工作。这样一来,才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与课堂之间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 小学语文;学生;阅读兴趣;培养措施

  让教师找到能够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潮流的教学形式,加强对学生的综合培养。在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当中渗透核心素养要求学校普及与培养新的教学理念,以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作为根本,对小学生的教学进行推动,从而达到新的教学目标。
  1、加强兴趣引导
  有效的兴趣引导可以让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提高其学习兴趣,加强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性。教师在渗透核心素养时,就需要加强对小学生的兴趣引导,让其处于轻松、愉悦的氛围当中,体现教学价值。教师需要对小学生体现的不同个性及兴趣爱好进行分析,按照小学生的特性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加强小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对语文知识点进行延伸,以不同的形式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还可以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交汇,打好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
  2、发展思维品质
  在思维品质培养方面,教师需要给予小学生正确的引导,使其形成良好的思维形式及品质,从而促进小学生的综合发展。虽然小学语文教学需要以教书为主,但是很多教育学者都认为在教育当中需要将育人放在首位,其次才是教书。尤其是在渗透核心素养时,教师要培养小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及良好的品质,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受到正面影响,从而发展自身的思维品质。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思考问题,使其形成优良的思考品质及能力,充分利用教学文本让学生逐步体会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延伸到阅读、写作教学当中,使其能够形成严谨的思维形式。
  3、串联阅读法应用
  串联阅读法是将材料内容串联起来,串联阅读法一般会被用在中心意识不够明显的材料中。这些材料需要巧妙的串联才能形成明确的认识,这种阅读方法对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有极高的要求,一般学生可以在材料中将重点词句画出来,串联起来。在群文阅读中同样可以将这些相似的内容画出来,串联起来形成综合性的认识。比如,《七颗钻石》一文,作者运用情节反复的手法,通过写小女孩的行为与水罐的变化推动故事的发展,但每一个情节的结构是一致的。在小学语文教材和课外读物中,这种情节反复的故事非常多,是引导学生进行创编训练的好素材。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教师可通过勾连学生已经学过的课文《小壁虎借尾巴》《小猴子下山》等课文,让学生发现作者创作的秘密——情节反复!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阅读《今天的运气真好》《爱心树》等情节反复的群文,让学生进一步明晰作者在创作这些故事时,“变”的是哪些元素,如何“变”,为什么要这样“变”。有了群文阅读的训练,学生续编基本没有问题,教师只要在文章立意上再加点拨即可。除文章结构外,学生在进行群文阅读的过程之中,延伸写作能够将所学练手巩固,有利于表达能力的提高。
  4、落实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工作中,教师在给学生展开相应的教学活动的时候,还可以通过落实小组合作,来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与发展。在当前教师教学活动中,小组合作教学的方式是不可避免的,同时这种教学形式也能够在极大的程度上,推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想要达到切实有效的小组合作效果,就还是需要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进行有意识的整合。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平时的小组合作工作中,教师往往是单纯的将学生前后左右分为一组,从而展开相应的学习活动。虽然说这也是一种分组方式,但是相对来说,这种分组形式还是不够科学。毕竟前后左右的学生之间过于熟悉,容易在学习的过程中,开小差、说小话,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学习环境中。这样一来,小组合作所能够发挥的作用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必须要做出相应的整体。针对这一方面的工作来说,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来展开。第一步,先对学生进行观察,对学生展开相应的分配工作。在分配的过程,玩得比较好的学生不能将其分在一组,最好是能够形成优带差的形式来展开。这样一来,才能够切实有效的保障小组合作活动的开展。第二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先将学生进行分组。分组完成之后,结合所学课文给学生一个主题,让学生能够围绕主题展开具体的学习分析和探究工作。比如,在这一次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所需要教学的内容是《天窗》,那么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围绕题目进行探讨,说说看,为什么题目会叫天窗,其中可能会描述那些方面的内容呢?通过初步简单的探讨,能够让学生形成对于课文的想象。然后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而展开具体的知识内容分析和探究。以此来实现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整体性掌握,并切实的推动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阅读的有效应用对于改善阅读教学质量效果显著,尤其能够提升学生阅读质量和阅读分析能力。。阅读作为一种有效的语文教学手段,还需要我们在后期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摸索,从发现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再到多样化的阅读最为关键。
  参考文献:
  [1]张亚,杨道宇.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J].教育探索,2016(10):21-24.
  [2]张玉兰.试论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J].语文课内外,2019,000(029):228.
  [3]喻越.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分层教学[J].文学教育(下)2019(02):16-18.
  [4]陈海玉.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渗透”教育[J].赤子(上中旬)2016(11):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