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议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化学素质教育课堂优化——小组合作对学环节的重要性和模式构建
【作者】 杨敏婷
【机构】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桂凤初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和基础重要阶段,走好第一步对学生今后学习化学是很关键的。学校灌输知识和教育在于课堂,而课堂教学应该体现学生为主体的素质化教学主要阵地,课堂就是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应该要落实抓好每一个细节和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保持对学习化学的热情和新鲜感。
【关键词】 初中化学;新课改;课堂教学;素质教育;优化
当前随着课堂改革新形势的发酵催化下,现在对课堂的教学要求再不能停止在以前的课堂教学模式,对于满堂灌和一言堂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发展要求,也更不适合现代社会变化趋势,我们迫切进行课堂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是课堂,进行教学的改革和优化教学的过程是实施初中化学素质教学的一个重要核心。课堂过程的优化最根本的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会学习、懂得合作交流、互相促进、积极投入教育教学的快乐学习当中。
社会的发展需要不但要求我们有厚实的知识基础、过硬的心理素质,还要有会处理一些人际关系的基本能力,所以初中化学的素质教育显得无比重要了,特别是课堂改革带来的好处。在课堂教学当中,注意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和概念极易混淆的特点,帮助学生打好基础,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他们活学活用的能力去解决问题。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对学的学习模式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际能力、理解能力等。
一、对学环节模式教学开展的重要性
学习小组是高效课堂进行的基本单位,它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单位。课堂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促进各阶层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对学形式,指组内制定一对一的帮扶对子。实现了异质帮扶,可以有效的优化及格率、平均分等一分四率(平均分、高分率、优秀率、及格率、降低低分率)。因此,对学是合作学习中比较有效的学习方式。
二、小组合作对学环节有助于促优辅及
在课堂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对学环节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的理解与掌握重点在于学生的对学环节是否用到实处,“师傅”和“徒弟”一对一的学习,不但可以提高“师傅”对问题的理解性,还可以让“徒弟”在同学的互相帮助之下更加深一层次地学习,互相促进提高,才能实现知识的真正理解、掌握和交流应用。但有时学生在对学环节的效率不高,主要体现在“师傅”不会教或者教的方法不对,思维不清晰,语气与表达不正确;而“徒弟”的学不够主动与理解跟不上,学习的态度不端正;对学中的“师傅”与“徒弟”没有选好对子;对学的形式存在不足等等,严重影响了整节课的上课效率和进度,而且对对学环节的评价也没有很好的一个评价标准,学生就抱着无所谓、不在乎的态度,使对学环节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对学环节在学习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对学生学习成绩和能力的调查、资料收集、对子评价方案的设计、师傅培训、对子位置的编排、对学的形式等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总结出对学的教学模式在学生学习当中的必要性。
三、模式构建的措施和评价方案
(一)对师傅进行培训
在对学环节中,师傅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学友也不能忽视,更重要的是要创建一种对学的氛围。
发挥师傅的作用,培训师傅思维走向、教学方略以及习惯养成、健康心态、品德行为等层面,只有这样,才能使师傅的称号名实相符,才能教好学友。发挥师傅的作用,定期给师傅培训,培训两种方式:
第一、课堂培训。课堂培训又分集体培训和个别培训两种情况。集体培训一般是老师示范,学生模仿;或者学生当堂讲题,其他同学补充、纠正、点评,统一认识后,再给自己的徒弟讲。个别培训是老师与学生一对一或一对几的培训。在学生互助学习过程中,老师要不停地巡视,或者参与学生的互助活动,了解学生如何讲题,方法、路子是否正确,发现问题,老师要及时纠正,并适时鼓励表扬。
第二、课后专题培训。老师利用课间或其他时间对学生进行集体或个别培训。如:重点培训几个“高明”的师傅,让他们在课堂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有效地培训使小师傅对小徒弟施教变得游刃有余,徒弟在师傅的正确引导下,进步迅速,提高很快,对前途充满希望。师傅能对学友的缺点和错误能够一针见血的提出。
学友的培训也是不然忽视的。培训他们如何与师傅合作、交流,如何发现师傅的优秀品德,如何模仿师傅,如何与师傅比速度、比效率,如何培养好的学习习惯等,以及做题的高效率和对时间珍惜的意识。通过学习做题,不断鼓励学友,提高学友的自信心。
(二)对子位置的编排研究
要科学合理地划分好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宜采用异质分组的原则,每组4或6人为宜,也就是将男生和女生、学习较好的和有一定困难的、性格内向和性格外向的分到一起,其目的是形成一种互补。小组成员还可以给小组起组名,团结组员和增强各组员学习的信心。
划分小组的时候,应注意不能太随意,这涉及到哪个师傅和哪个徒弟组合最有效,应注意学生学科及性格之间的差异,尽量做到和谐,不然就不能做到和谐互助。师傅和徒弟的划分,不是单凭成绩来确定的,要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与性格品行等逐一进行了解。当然,师傅、徒弟不是固定不变的,实行的是动态管理。一个班级由班主任负责,协调任课老师,根据各学科的实际情况可对师徒做一些微调。
我们的分组情况是,一个组一共6人,根据成绩分为组内1号、2号、3号、4号、5号、6号。中间坐的是优生1、2号,在1号的左边坐3号,右边坐4号,而2号的左边坐5号,右边坐6号,如下图:
(注:1号、2号、3号、4号、5号、6号分别按成绩从高到低排列。)
其中,1、2号是对面而坐,3、6号也是对面而坐,但4、5号是并排而坐,这样坐的形式可以帮助他们监督学习,方面合作交流,促进提高。
对子对学的时候,结对子是根据组内1号对4号、2号对5号、3号对6号。对学时候的站位是3号和6号在6号桌子的前面的那个角落站好位置,而1号和4号就在4号桌子的前面的那个角落站好位置,2号和5号就到相近位置的教室墙壁站着对学。这样站位的目的是,做到不会互相影响干扰,对学要达到最好的效果;并且这样站位比较近,做到不浪费一分一秒的学习时间,不要因为路程远而影响学习效率。
(三)对学形式的探究
在对学学习当中,对学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是能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就是最好的对学方式,所以对学的形式不能一概而论,而是根据对子的性格特点、学习特征、接受能力等进行不同形式的对学学习。
对学形式可以是利用小本子或草稿本,师傅动动笔和动动手对徒弟进行详细清晰地讲解;也可以是利用已经划分好的小黑板,师傅作为小老师对徒弟进行分析题目;还可以对于简单易懂的知识,利用口头表达能力明白简单地解释清楚。
在这里也可以提倡声色并茂、行动激发的方式进行对学,学生对于理论上的学习多大不感兴趣的,但如果能融合一些行为、行动,激发“徒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为同辈和同学,他们更加容易接受同向的互学。如果能达到这样的效果,相信不用老师要求他们学习,他们自然都有目标和学习兴趣努力去学习。
通过课题研究,发现同学们还是比较喜欢、容易接受使用一边讲一边动笔纸分析这样的方式进行对学。总之对学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只在乎对子的特点而定。
(四)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定对学的评价方案
学习对子可以相互交流、讨论,主要解决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对学不应该仅仅是两名同等学习程度学生的合作学习,应该是异质但学习能力又比较接近的小组内“一个人教一个人”的合作学习,其最终目的是达到共同提高和解决问题。
收集九年级1、3、5、7、9、11班学生的化学学习情况和学习成绩的调查表进行分析,通过调查了解九年级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设定对小组合作对学环节的评价。根据学生的学习具体情况设定对学的评价方案,及时进行对子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评价对子学习,能够使每位组员更清楚自己的每一点进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兴趣。
在互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为能发挥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实现集体目标和个人目标的辨证统一,就应该建立一种促进学生作出个人努力并且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约机制。捆绑式的奖励机制使学生体会到只有共同努力,才能荣辱共进,从而使每名学生认识到“兵教兵”的价值和意义。
评价机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定期评价“师傅”和“徒弟”共同学习的情况,以便学生了解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可以将师傅与徒弟的成绩捆绑起来,作为师徒结对的评价方式。例如,在测验和月考中,把师傅和徒弟的成绩取平均分,再把全班的师徒平均分进行排名对比,定期评选优秀“徒弟”和优秀“师傅”。
2、在课堂上形成这样一副和谐图:师友们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学友讲,师傅听;师傅讲,学友记。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观察为主,对每个师徒组合进行加分评价。该组的小组长也可以对本组的师徒给出不同的等级的评价。
3、在全组交流中,师徒两人,发言人是轮流担任,每个人的机会是均等的。这样做的目的是就是在合作交流中消除权威,体现地位平等与机会均等。培养学生这种平等合作的意识。并且鼓励徒弟多发言,徒弟发言所加的分数相对师傅来说更加高,这样能更好的调动学友的积极性。
4、要给师徒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必须确保师徒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充分交流和表现的机会。如果问题提出后,只给1、2分钟的合作学习时间,师徒是无论如何不能够都得到交流的机会的。对于答案更全更细致,讨论越彻底清晰的,相应的组加分更多。
5、教师要进一步反思自己的组织和调控能力,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以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对于教学成绩比较好、落实程度高、积极参与研究、对课题有重要的贡献的老师、对学研究比较出色的,我们也评出优秀研究员,颁发证书以资鼓励。
对团体的评价主要分为纸笔评价和活动表现评价。
纸笔评价,即成绩评价。采用“徒弟”进步大,师傅绩为优的方式评价。将每个组同层次的徒弟,例如,每个组的五号进行成绩对比,分数较高的五号,他的师傅评为“优秀小老师”称号。
活动性评价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可以从多个角度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表现进行评价。评价内容贯穿整个合作学习,即包括独学、对学、群学三个环节。主要考评内容包括以下:
(1)课堂发言:发言一次加一分(正字画一笔得一分),得到老师的特殊表扬加二分;回答错误不加分。
(2)课堂展示:展示一次加一分,有解题方法的总结或得到老师的特殊表扬加二分;展示错误不加分。
(3)组内讨论:积极参与组内讨论的,一节课1分,表现比较突出的加2分;不积极不参与该项为0。
(4)完成任务:老师或组长分配的学习任务,及时完成的加1分。不及时为0。
(5)违纪: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讨论和问题无关的、注意力不够集中、纪律差的每次扣除1分,老师点名批评的扣除2分,连续两天多次违纪的的请出小组,需向老师、组长申请方可回组以观后效。该项由副组长认定,一节课结束后由组长记录。
最终得到的分数有高低之分,以周为单位奖励物质性的奖品,激发学生积极投入学习的快乐之中。
四、成效显著,我们坚定不移
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取得的成绩还是不错的。同学们接受而且喜欢对学,他们认为对学能有效提高学习的积极和兴趣,更重要的是能有效互相提高成绩。
对学环节的教学模式进行,已经达到如火如荼的阶段,学生不但在学习成绩中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心理素质、身心发展中都又有了很大的改善,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进步了不少。
这条研究道路,我们必须不动摇的坚持下去。
五、典型事例
以九(3)班、九(4)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一年,3班利用小组合作对学的方式进行小组合作,4班没有采取对学学习的方式进行,在研究当中可以看到3班的学习积极性要比4班高很多,每次的测验成绩3班相较于4班都要好。
以上学期期末成绩以及中考成绩为例:
2017年度第一学期桂凤中学九(3)、(4)班化学成绩比较
2017年度桂凤中学九(3)、(4)班中考化学成绩比较
由3、4班这两次大考的成绩可以看出,无论是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还是低分率、高分率,化学课堂上对学学习方式3班要好于没有对学学习的4班。由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对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研究过程中遇到以下的问题:
1、容易造成部分学生的惰性,特别是“徒弟”的惰性。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久而久之如果检查力度跟不上去,就会造成部分学生产生惰性,他们认为在小组中不用每次都积极思考发言,或者是只要应付课堂就可以了,这样就起不到督促他们学习,掌握课堂知识的作用。
2、学生会有审美疲劳
这种教学方式最突出的一点是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学习,使其切实成为学习的主体。但是此方法使用时间长了以后,学生会产生审美疲劳,正如好看的东西看久了就会产生审美疲劳一样,用一种方法久了,学生就不再感兴趣了。
3、没有很好的数据处理方法,只能对比课改班和非课改班的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30%低分率的绝对差值,来研究对学的高效性。
4、我们在今后的研究的道路上,要选择更多、更好、更有效的对学方式,让知识的学习有一个质的飞跃。
5、对于培训,由于是初三,时间相当紧逼,很难抽出时间出来培训,而且培训的时间不能太长,对研究造成了影响。
研究的路是漫长的,不仅限定以上的内容,今后我们必铭记不忘初心,我们要为教育事业奉献。砥砺前行,我们必将培养出更加出色的学生,向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化学素质教育的课堂要效率,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芳宏. 素质教育之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政治教育[J]. 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4):147-147.
[2]佚名.化学实验与素质教育[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15):105-106.
[3] 王俊.互动式教学应用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价值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6,(06):164-165.
【关键词】 初中化学;新课改;课堂教学;素质教育;优化
当前随着课堂改革新形势的发酵催化下,现在对课堂的教学要求再不能停止在以前的课堂教学模式,对于满堂灌和一言堂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发展要求,也更不适合现代社会变化趋势,我们迫切进行课堂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是课堂,进行教学的改革和优化教学的过程是实施初中化学素质教学的一个重要核心。课堂过程的优化最根本的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会学习、懂得合作交流、互相促进、积极投入教育教学的快乐学习当中。
社会的发展需要不但要求我们有厚实的知识基础、过硬的心理素质,还要有会处理一些人际关系的基本能力,所以初中化学的素质教育显得无比重要了,特别是课堂改革带来的好处。在课堂教学当中,注意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和概念极易混淆的特点,帮助学生打好基础,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他们活学活用的能力去解决问题。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对学的学习模式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际能力、理解能力等。
一、对学环节模式教学开展的重要性
学习小组是高效课堂进行的基本单位,它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单位。课堂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促进各阶层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对学形式,指组内制定一对一的帮扶对子。实现了异质帮扶,可以有效的优化及格率、平均分等一分四率(平均分、高分率、优秀率、及格率、降低低分率)。因此,对学是合作学习中比较有效的学习方式。
二、小组合作对学环节有助于促优辅及
在课堂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对学环节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的理解与掌握重点在于学生的对学环节是否用到实处,“师傅”和“徒弟”一对一的学习,不但可以提高“师傅”对问题的理解性,还可以让“徒弟”在同学的互相帮助之下更加深一层次地学习,互相促进提高,才能实现知识的真正理解、掌握和交流应用。但有时学生在对学环节的效率不高,主要体现在“师傅”不会教或者教的方法不对,思维不清晰,语气与表达不正确;而“徒弟”的学不够主动与理解跟不上,学习的态度不端正;对学中的“师傅”与“徒弟”没有选好对子;对学的形式存在不足等等,严重影响了整节课的上课效率和进度,而且对对学环节的评价也没有很好的一个评价标准,学生就抱着无所谓、不在乎的态度,使对学环节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对学环节在学习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对学生学习成绩和能力的调查、资料收集、对子评价方案的设计、师傅培训、对子位置的编排、对学的形式等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总结出对学的教学模式在学生学习当中的必要性。
三、模式构建的措施和评价方案
(一)对师傅进行培训
在对学环节中,师傅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学友也不能忽视,更重要的是要创建一种对学的氛围。
发挥师傅的作用,培训师傅思维走向、教学方略以及习惯养成、健康心态、品德行为等层面,只有这样,才能使师傅的称号名实相符,才能教好学友。发挥师傅的作用,定期给师傅培训,培训两种方式:
第一、课堂培训。课堂培训又分集体培训和个别培训两种情况。集体培训一般是老师示范,学生模仿;或者学生当堂讲题,其他同学补充、纠正、点评,统一认识后,再给自己的徒弟讲。个别培训是老师与学生一对一或一对几的培训。在学生互助学习过程中,老师要不停地巡视,或者参与学生的互助活动,了解学生如何讲题,方法、路子是否正确,发现问题,老师要及时纠正,并适时鼓励表扬。
第二、课后专题培训。老师利用课间或其他时间对学生进行集体或个别培训。如:重点培训几个“高明”的师傅,让他们在课堂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有效地培训使小师傅对小徒弟施教变得游刃有余,徒弟在师傅的正确引导下,进步迅速,提高很快,对前途充满希望。师傅能对学友的缺点和错误能够一针见血的提出。
学友的培训也是不然忽视的。培训他们如何与师傅合作、交流,如何发现师傅的优秀品德,如何模仿师傅,如何与师傅比速度、比效率,如何培养好的学习习惯等,以及做题的高效率和对时间珍惜的意识。通过学习做题,不断鼓励学友,提高学友的自信心。
(二)对子位置的编排研究
要科学合理地划分好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宜采用异质分组的原则,每组4或6人为宜,也就是将男生和女生、学习较好的和有一定困难的、性格内向和性格外向的分到一起,其目的是形成一种互补。小组成员还可以给小组起组名,团结组员和增强各组员学习的信心。
划分小组的时候,应注意不能太随意,这涉及到哪个师傅和哪个徒弟组合最有效,应注意学生学科及性格之间的差异,尽量做到和谐,不然就不能做到和谐互助。师傅和徒弟的划分,不是单凭成绩来确定的,要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与性格品行等逐一进行了解。当然,师傅、徒弟不是固定不变的,实行的是动态管理。一个班级由班主任负责,协调任课老师,根据各学科的实际情况可对师徒做一些微调。
我们的分组情况是,一个组一共6人,根据成绩分为组内1号、2号、3号、4号、5号、6号。中间坐的是优生1、2号,在1号的左边坐3号,右边坐4号,而2号的左边坐5号,右边坐6号,如下图:
(注:1号、2号、3号、4号、5号、6号分别按成绩从高到低排列。)
其中,1、2号是对面而坐,3、6号也是对面而坐,但4、5号是并排而坐,这样坐的形式可以帮助他们监督学习,方面合作交流,促进提高。
对子对学的时候,结对子是根据组内1号对4号、2号对5号、3号对6号。对学时候的站位是3号和6号在6号桌子的前面的那个角落站好位置,而1号和4号就在4号桌子的前面的那个角落站好位置,2号和5号就到相近位置的教室墙壁站着对学。这样站位的目的是,做到不会互相影响干扰,对学要达到最好的效果;并且这样站位比较近,做到不浪费一分一秒的学习时间,不要因为路程远而影响学习效率。
(三)对学形式的探究
在对学学习当中,对学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是能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就是最好的对学方式,所以对学的形式不能一概而论,而是根据对子的性格特点、学习特征、接受能力等进行不同形式的对学学习。
对学形式可以是利用小本子或草稿本,师傅动动笔和动动手对徒弟进行详细清晰地讲解;也可以是利用已经划分好的小黑板,师傅作为小老师对徒弟进行分析题目;还可以对于简单易懂的知识,利用口头表达能力明白简单地解释清楚。
在这里也可以提倡声色并茂、行动激发的方式进行对学,学生对于理论上的学习多大不感兴趣的,但如果能融合一些行为、行动,激发“徒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为同辈和同学,他们更加容易接受同向的互学。如果能达到这样的效果,相信不用老师要求他们学习,他们自然都有目标和学习兴趣努力去学习。
通过课题研究,发现同学们还是比较喜欢、容易接受使用一边讲一边动笔纸分析这样的方式进行对学。总之对学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只在乎对子的特点而定。
(四)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定对学的评价方案
学习对子可以相互交流、讨论,主要解决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对学不应该仅仅是两名同等学习程度学生的合作学习,应该是异质但学习能力又比较接近的小组内“一个人教一个人”的合作学习,其最终目的是达到共同提高和解决问题。
收集九年级1、3、5、7、9、11班学生的化学学习情况和学习成绩的调查表进行分析,通过调查了解九年级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设定对小组合作对学环节的评价。根据学生的学习具体情况设定对学的评价方案,及时进行对子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评价对子学习,能够使每位组员更清楚自己的每一点进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兴趣。
在互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为能发挥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实现集体目标和个人目标的辨证统一,就应该建立一种促进学生作出个人努力并且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约机制。捆绑式的奖励机制使学生体会到只有共同努力,才能荣辱共进,从而使每名学生认识到“兵教兵”的价值和意义。
评价机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定期评价“师傅”和“徒弟”共同学习的情况,以便学生了解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可以将师傅与徒弟的成绩捆绑起来,作为师徒结对的评价方式。例如,在测验和月考中,把师傅和徒弟的成绩取平均分,再把全班的师徒平均分进行排名对比,定期评选优秀“徒弟”和优秀“师傅”。
2、在课堂上形成这样一副和谐图:师友们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学友讲,师傅听;师傅讲,学友记。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观察为主,对每个师徒组合进行加分评价。该组的小组长也可以对本组的师徒给出不同的等级的评价。
3、在全组交流中,师徒两人,发言人是轮流担任,每个人的机会是均等的。这样做的目的是就是在合作交流中消除权威,体现地位平等与机会均等。培养学生这种平等合作的意识。并且鼓励徒弟多发言,徒弟发言所加的分数相对师傅来说更加高,这样能更好的调动学友的积极性。
4、要给师徒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必须确保师徒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充分交流和表现的机会。如果问题提出后,只给1、2分钟的合作学习时间,师徒是无论如何不能够都得到交流的机会的。对于答案更全更细致,讨论越彻底清晰的,相应的组加分更多。
5、教师要进一步反思自己的组织和调控能力,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以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对于教学成绩比较好、落实程度高、积极参与研究、对课题有重要的贡献的老师、对学研究比较出色的,我们也评出优秀研究员,颁发证书以资鼓励。
对团体的评价主要分为纸笔评价和活动表现评价。
纸笔评价,即成绩评价。采用“徒弟”进步大,师傅绩为优的方式评价。将每个组同层次的徒弟,例如,每个组的五号进行成绩对比,分数较高的五号,他的师傅评为“优秀小老师”称号。
活动性评价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可以从多个角度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表现进行评价。评价内容贯穿整个合作学习,即包括独学、对学、群学三个环节。主要考评内容包括以下:
(1)课堂发言:发言一次加一分(正字画一笔得一分),得到老师的特殊表扬加二分;回答错误不加分。
(2)课堂展示:展示一次加一分,有解题方法的总结或得到老师的特殊表扬加二分;展示错误不加分。
(3)组内讨论:积极参与组内讨论的,一节课1分,表现比较突出的加2分;不积极不参与该项为0。
(4)完成任务:老师或组长分配的学习任务,及时完成的加1分。不及时为0。
(5)违纪: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讨论和问题无关的、注意力不够集中、纪律差的每次扣除1分,老师点名批评的扣除2分,连续两天多次违纪的的请出小组,需向老师、组长申请方可回组以观后效。该项由副组长认定,一节课结束后由组长记录。
最终得到的分数有高低之分,以周为单位奖励物质性的奖品,激发学生积极投入学习的快乐之中。
四、成效显著,我们坚定不移
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取得的成绩还是不错的。同学们接受而且喜欢对学,他们认为对学能有效提高学习的积极和兴趣,更重要的是能有效互相提高成绩。
对学环节的教学模式进行,已经达到如火如荼的阶段,学生不但在学习成绩中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心理素质、身心发展中都又有了很大的改善,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进步了不少。
这条研究道路,我们必须不动摇的坚持下去。
五、典型事例
以九(3)班、九(4)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一年,3班利用小组合作对学的方式进行小组合作,4班没有采取对学学习的方式进行,在研究当中可以看到3班的学习积极性要比4班高很多,每次的测验成绩3班相较于4班都要好。
以上学期期末成绩以及中考成绩为例:
2017年度第一学期桂凤中学九(3)、(4)班化学成绩比较
2017年度桂凤中学九(3)、(4)班中考化学成绩比较
由3、4班这两次大考的成绩可以看出,无论是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还是低分率、高分率,化学课堂上对学学习方式3班要好于没有对学学习的4班。由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对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研究过程中遇到以下的问题:
1、容易造成部分学生的惰性,特别是“徒弟”的惰性。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久而久之如果检查力度跟不上去,就会造成部分学生产生惰性,他们认为在小组中不用每次都积极思考发言,或者是只要应付课堂就可以了,这样就起不到督促他们学习,掌握课堂知识的作用。
2、学生会有审美疲劳
这种教学方式最突出的一点是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学习,使其切实成为学习的主体。但是此方法使用时间长了以后,学生会产生审美疲劳,正如好看的东西看久了就会产生审美疲劳一样,用一种方法久了,学生就不再感兴趣了。
3、没有很好的数据处理方法,只能对比课改班和非课改班的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30%低分率的绝对差值,来研究对学的高效性。
4、我们在今后的研究的道路上,要选择更多、更好、更有效的对学方式,让知识的学习有一个质的飞跃。
5、对于培训,由于是初三,时间相当紧逼,很难抽出时间出来培训,而且培训的时间不能太长,对研究造成了影响。
研究的路是漫长的,不仅限定以上的内容,今后我们必铭记不忘初心,我们要为教育事业奉献。砥砺前行,我们必将培养出更加出色的学生,向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化学素质教育的课堂要效率,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芳宏. 素质教育之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政治教育[J]. 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4):147-147.
[2]佚名.化学实验与素质教育[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15):105-106.
[3] 王俊.互动式教学应用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价值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6,(06):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