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小学班级管理中的爱心与创新

【作者】 张 瑜

【机构】 山东省梁山县第五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爱心与创新,是强化班级班管理,立德树人,提升教育素质最基本的方式。教育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不是知识,而是对知识的热情、对自我成长的信心、对生命的珍视、对生活乐观的态度,以及对人生和社会的责任的理解。
  【关键词】 班级管理;爱心与创新;儿童心理

  一、耐心聆听,与孩子们的心声共鸣
  与孩子们心灵共鸣,是深层次的教育管理。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应是一名好的聆听者。他会静下心来,以极大的耐心聆听学生的心声。因为孩子们感知的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开阔得多。只有耐心聆听他们的心声,才能知道他们所需要的东西,才能与之共鸣,增强班级人性化管理,提升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的具体作法是:
  (一)安排特定的时间聆听。每周星期五的朝会课,是同学们讲述自己所见所闻的时间。他们会提到哪些同学做了什么好事;哪些同学学习认真,一起课外阅读、探讨数学难题很有趣;哪些同学爱追逐打闹、抄袭别人的作业、放学后不按时回家等。
  针对学生所反映的情况,我让全体学生各抒己见,哪些同学做得好,哪些同学做得不好,并说明理由。这样培养了孩子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弘扬了班级的正气。知道怎么去学习,去热爱集体,去关心他人;什么叫心胸宽广,什么叫责任感。渐渐的,一个努力奋进、文明守纪、勤学互助的班级就成长起来了。更有意义的是,表现得不好的同学,他们在集体舆论中受到的教育,比接受老师一个人的教育要深刻得多。
  (二)关注孩子的举止,走进孩子的心灵。孩子们敏感而脆弱的心灵,需要精心呵护。教育者需要蹲下身来,站在孩子的角度,关心、帮助、感化他们。班上一个瘦小的女孩,上课时经常吃东西,午餐吃的量也比较大。我没有粗暴的斥责。午间休息时,我把她带到办公室,抚摸着她的头,慈爱地望着她:“李老师喜欢你吗?”她羞涩地点着头:“喜欢。”然后关心地询问每天吃早餐情况,每年服驱虫药没有,买零食的钱哪来的。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保证再不拿爷爷奶奶的钱,不把零食带到学校。
  二、爱心融入管理是养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内在动力
  班级教育管理,仅靠外在施加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耐心与爱心的融合,使之形成强大的内在心理动力,从而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良好习惯的养成,是班级教育管理治本之策。但习惯的养成不能一蹴而就,需耐心加爱心。比如晨读纪律,路队安全,就餐秩序,课间活动,按时上学,遵守交通规则、认真听讲,保质保量完成作业等。这些工作虽然微不足道,但决不能有半点马虎。教师需要耐心加爱心,坚持不懈,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班干部的积极作用,使之形成强大的教育管理合力。
  (一)强化课间课外管理,让爱的阳光播洒在孩子们的心灵和行为之中
  如课间活动,我是孩子们的伙伴,常与他们一块欢度这“快乐的十分钟”。有时组织学生参与一个个有趣的游戏,有时与他们促膝谈心,有时与他们交流课外阅读的心得,有时与他们探讨一个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与其说与孩子们一块玩耍,不如说是拿只眼睛关注他们的安全。其次,每一组都有安全组长,替我温馨提醒同学们该怎么做,不要怎么做。同时教会安全组长以及其他学生,老师不在时,如何应对一些突发事件。对不遵守制度的同学,及时进行个别教育。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会遵守规则,文明、安全、快乐地欢度“课间十分钟”。
  (二)加强就餐管理,让爱渗透到孩子们的生活之中
  教育源自点滴培养,渗透到生活之中。我与孩子们“共进午餐”,指导他们文明用餐、垃圾分类、收拾餐具……整个过程有条不紊,孩子们的文明素养,就在细微之处逐步养成。
  细节决定教育的成败。为了让爱渗透学生的生活,我从一年级的新生抓起。安静有序进餐厅,勺子不含嘴里,以免摔跤戳伤喉咙;不追逐打闹,以免拥挤、撞伤、踩踏事故的发生。每个学生餐位固定,就餐组长管理纪律,检查卫生。归还餐具,饭碗轻轻放入餐具柜。与此同时,教会学生怎样去窗口取饭、盛汤,才不至于在上千人的食堂里让自己受到伤害,同时也不让别人受到伤害。孩子们就餐时,我就巡回“视察”,叮嘱他们遵守秩序。我每天都是最后一个离开食堂,一年级学生刚结束幼儿园生活,有的吃饭特别慢,有的还特别挑食。耐心地陪在他们身边,尽量让这些孩子多吃一点! 
  三、创新管理:新形势下立德树人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教育集体的同时,必须看到集体中每一个成员及其独特的精神世界,关怀备至地教育每一个学生……我们的原则是:既依靠集体教育个人,又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来推动集体的前进”。这段论述很深刻。爱心教育感染学生,创新拓展班级管理境界。
  (一)创新方式:循循善诱与改过自新相结合。
  学生常犯小错,这很正常。关键是老师如何看待犯错的学生,如何包容引导。如我班学生吴旭,喜欢小偷小摸,还爱找同学要钱,要是不给就打。
  我利用朝会、班队活动课,结合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告诉孩子染上这种恶习,后果不堪设想。同时教育学生人活得要有尊严。
  常与吴旭谈心,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告诉他财富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其次通知其家长共同教育,把别人的钱物,分毫不差地或当面归还,或悄悄放回原处。有时还鼓动家长用软竹片狠狠打他手板。
  有几次,吴旭怕家长知道了挨打,苦苦哀求我饶恕他。我见最佳时机到了,就顺水推舟,还私自掏钱让他悄悄还给同学。这样既保护了他的自尊心,又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吴旭偷钱就是为了买小玩意儿和零食。为了正面引导,我常常有意识地安排他为学校或班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还有意识地安排他,在家与奶奶一起为我培植一点瓜秧或者花苗,我自己出钱给他报酬。从我手中接过属于他的“劳动成果”时,吴旭脸上洋溢着一种欢快的笑容!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吴旭同学终于金盆洗手了。
  为了每一个学生健康地成长,老师应不断学习思考。既要以耐心引导,爱心感染;又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立德树人的规律,找到开启学生心门的钥匙。
  参考文献:
  [1]王健:《浅谈小学班级管理》,《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年02期
  [2]孙玉林:《浅谈中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创新教育》,《甘肃教育》《甘肃教育》,2005年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