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策略

【作者】 王彩燕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水井巷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小学语文中的习作教学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指标,是检验语文功底的“试金石”,因此写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尽管写作教学不断改进,但依然是制约学生语文水平的瓶颈。因此,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需要加强练笔指导。要重视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读写结合,顺势而导,以读带写。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朱永新也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所以阅读教学成了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但常态教学依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为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势在必行。
  一、阅读教学的现状
  首先,应该明确语文的学科边界。语文的内涵和外延是丰富且深广的,同时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课程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的主旨(语言建构和运用),而非天马行空。在教学中应该聚焦语文要素和语用能力的“关键少教”,保持清醒的课程意识和学科精神。其次,应该明确教学内容,教材是教学的凭借和依托,解决了用什么教的问题。但是,由于语文自身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等学科特性,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始终是困扰一线教师的现实问题。因此,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要依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学情实际和自身经验,将文本内容转化成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语文教师要做到由教材内容到课程内容的“二次开发”。
  二、习作教学的现状
  首先,课标中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重要方式,是语用能力的集中体现,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指标,是检验语文功底的“试金石”。因此写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此,课标提出贴近实际、减缓难度、减少束缚、鼓励创意,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尽管写作教学不断改进,但依然是制约学生语文水平的瓶颈。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不会写,缺练笔。课标指出,加强练笔指导。要重视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读写结合,顺势而导,以读带写。第二没得写,无话说。课标指出,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表达真情实感。因此,要想让学生打开“话匣子”,就得让学生有话说就得增加体验和感受,有一吐为快的冲动。
  三、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的现状
  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不断践行读写结合的策略。例如,教学部编教材四年级下册《鱼游到了纸上》这一课时,教师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范读、自由读、默读、浏览等),从文中找出体现青年爱鱼到了忘我的句子。具体来说就是引导学生找出描写青年外貌、动作、神态的句子。通过反复朗读描写青年的句子,体会出青年是先让鱼游到了自己的心里。学生再读课文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神态、动作、外貌等描写,刻画青年这一人物形象,做到以读促悟。理解了青年这一人物形象之后,总结出只有抓住了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才能刻画出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学生掌握了这一描写人物的写作技巧后,马上可以对《鱼游到了纸上》这一课进行补白,进行写作实践。让学生先来想一想当青年让鱼游到了纸上之后,围观的人们会对青年说些什么,抓住周围人们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进行描写。很快,学生就能利用这一写作技巧,描写插图中的人物。如,有同学写道“一位戴着粉色蝴蝶结,背着黄色小书包,穿着碎花裙子的小姑娘,鼓着掌说,‘叔叔,您画的鱼也太逼真了吧,能教教我吗?’小姑娘眼里流露着期待的神情。还有同学写道“一位鼻子上架着老花镜的大爷,目不转睛地盯着青年的画,嘴里不断重复着:真不错,真不错!”总之,以《鱼游到了纸上》一课为例,只要学生有了自己独特的阅读体会,加上教师的在写作方面的引导,学生就能把写落到实处。同时,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也能促进课堂教学高质量、高效率完成。
  总之,语文教学中应该不断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之上,适时利用一切机会,进行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教师加强练笔指导。要重视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读写结合,顺势而导,以读带写,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