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思维能力培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分析
【作者】 盛 霞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沈家寨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小学教育属于启蒙教育,这个时期对一个人的一生影响深远,因为学习习惯,好奇心,求知欲就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而作为小学教育的重中之重——小学数学,不应该局限于传授课本的基础知识,更应该着手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数学能力。且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教育领域和信息技术愈加紧密的结合,让小学学生在学习中初步懂得用思维数学思考现实问题,形成对数学的强烈求知欲,充分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其核心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思维数学;小学教育;核心素养;信息化教学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入以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普及,家长也越来越关注孩子的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但是填鸭式教学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和发展,也不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同时中国式家长的教育焦虑,已经是当下教育不可忽视的问题。那么,我们何不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通过趣味且便捷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难题呢?为此,笔者基于信息时代下关于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思维数学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小学数学思维能力概述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行为既反映了人类的学习共性,同时又反映了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特性。在小学阶段,大多数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都处于塑造阶段,随着对知识的不断学习,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渐在形成并且逐渐发展,并且其抽象思维能力和具象思维能力是相互发展,相互促进的。一般情况下,数学思维属于抽象思维能力,属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特定思维能力。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思维主要指的是以数字、图形及其相关内容为主要知识点,以此开展的对数学知识学习的一种思维。通过对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够在日后的数学学习中以数学观点去思考问题或者解决问题,同时展现自身良好的数学素养,同时培养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二、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自身个体因素差异以及外在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水平会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强,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对新知识的学习和内化,但是大部分学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对知识的内化。此外,还有一部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差,需要较长时间对知识进行学习。基于此,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例如,学生可以将所学习的新的知识内容与原有的知识内容进行结合,从而形成对新知识内容的独特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学生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则可以对数学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并且形成准确的判断。此外,当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之后,学生可以对所学知识以及所解答的问题进行举一反三,并且逐步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从而加深对所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应用,有效提高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学习效率。
三、小学阶段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分析
(一)小学阶段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抽象思维能力又称为抽象概括能力,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抽象思维能力的本质是剥开事物的表象从而实现对事物本质的观察和分析。最经典的例题之一就是“比较一斤铁和一斤棉花的重量”,实际上,两者重量是相同的,但是,如果被两者形态所迷惑,就会导致主观判断错误。此时,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重量这一概念抽象出来,并且让学生对此形成深刻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帮助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预习,进而在课堂结束之前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统一地复习、概括和归纳。在小学阶段要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首先需要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概括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概括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自身的引导作用和引导角色,不能让学生进行漫无目的地进行盲目概括,同时也要避免出现代替学生进行概括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全体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概括,进而选出部分学生对此进行概括发言,让学生敢于提出自身的意见和观点,从而帮助学生从实际出发,培养学生学会对课堂内容的概括。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因材施教的重要性,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授课技巧。
(二)小学阶段判断思维能力的培养判断思维能力是小学阶段的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养成良好的判断能力,只有拥有了良好的判断能力之后,才能对题目和问题的内容进行分析,进而才能进行选择,决定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知识面相对较窄,并且所接触的数学知识相对较少,因此在逻辑思维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且不能对数学问题进行准确的判断,有的时候甚至会对数学问题进行猜测。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当学生具备了完善的判断思维能力之后,不仅可以对基础知识及其解题技巧和应用方法进行分析与判断,同时可以对数学解题思路、解题过程以及计算步骤进行合理的选择,与此同时,可以有效排除解题过程中遇到的外界因素所造成的干扰,从而提高判断准确率。在小学阶段的判断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帮助学生夯实知识基础,进而在此基础上教会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地获取知识,同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判断思维能力,并且引导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寻找最佳的解题方法,使其学会判断如何确定最佳的解题方法,在此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判断思维能力。
(三)小学阶段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在任何阶段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学学习者都需要具备相应的逻辑推理能力。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逻辑推理能力使得数学学习者的思维灵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有效体现。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论是学习知识还是解决问题,如数学计算、命题论证、数学判断以及结论证明等数学学习活动都离不开数学推理能力。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推理,从而在有充足依据的情况下对数学问题进行抽丝剥茧。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了解程度较浅,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而数学科目本身就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数学科目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在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逐渐接受新的知识点,同时对问题进行解答。此外,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并且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举一反三。
(四)小学阶段探索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的探索思维能力直接决定了学生在数学领域的学习高度,因此,探索思维能力是数学学习过程中最富有创造力的思维因素,同时也是最难以养成的思维因素。而小学生在数学领域的学习过程中,其学习思维类似于一张白纸,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教师需要抓住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创造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进行自主探索,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并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此外,除了单纯的知识教学之外,教师还需要进行实践教学,并且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提出与课本知识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探索,并且得出相应的最优解。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思维,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多设置相应的开放性问题,从而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探索精神。
四、推动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措施
(一)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认识到兴趣的重要性。小学阶段的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接受能力较弱,但是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因此,教师需要认识到这一点,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并且加以利用,在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之后鼓励学生对更深层次的知识进行学习,同时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利用多样化、趣味化的教学方法进行引导,同时对学生进行适当激励,以此帮助学生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同时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并积累自身的教学经验。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就在于能够独立思考,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认识到独立思考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并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同时帮助学生养成举一反三的思维方式。教师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独立思考的前提是掌握牢固和丰富的知识,因此,教师首先需要帮助学生掌握并且巩固自身所学习的知识,同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并培养其实践能力在任何科目的学习中,都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不断应用和检验自身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数学理论,从而获得更为深刻的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任何领域的学习过程中,都必须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并且在小组内部的合作学习期间,鼓励学生进行充分交流,从而取长补短,学会尊重对方、学习对方。
五、结语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广,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认识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进而从抽象思维能力、判断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探索思维能力四个方面入手,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郭俊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8(23).
[2]黄友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8(1).
[3]曲磊.试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9(23).
【关键词】 思维数学;小学教育;核心素养;信息化教学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入以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普及,家长也越来越关注孩子的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但是填鸭式教学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和发展,也不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同时中国式家长的教育焦虑,已经是当下教育不可忽视的问题。那么,我们何不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通过趣味且便捷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难题呢?为此,笔者基于信息时代下关于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思维数学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小学数学思维能力概述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行为既反映了人类的学习共性,同时又反映了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特性。在小学阶段,大多数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都处于塑造阶段,随着对知识的不断学习,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渐在形成并且逐渐发展,并且其抽象思维能力和具象思维能力是相互发展,相互促进的。一般情况下,数学思维属于抽象思维能力,属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特定思维能力。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思维主要指的是以数字、图形及其相关内容为主要知识点,以此开展的对数学知识学习的一种思维。通过对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够在日后的数学学习中以数学观点去思考问题或者解决问题,同时展现自身良好的数学素养,同时培养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二、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自身个体因素差异以及外在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水平会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强,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对新知识的学习和内化,但是大部分学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对知识的内化。此外,还有一部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差,需要较长时间对知识进行学习。基于此,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例如,学生可以将所学习的新的知识内容与原有的知识内容进行结合,从而形成对新知识内容的独特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学生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则可以对数学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并且形成准确的判断。此外,当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之后,学生可以对所学知识以及所解答的问题进行举一反三,并且逐步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从而加深对所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应用,有效提高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学习效率。
三、小学阶段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分析
(一)小学阶段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抽象思维能力又称为抽象概括能力,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抽象思维能力的本质是剥开事物的表象从而实现对事物本质的观察和分析。最经典的例题之一就是“比较一斤铁和一斤棉花的重量”,实际上,两者重量是相同的,但是,如果被两者形态所迷惑,就会导致主观判断错误。此时,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重量这一概念抽象出来,并且让学生对此形成深刻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帮助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预习,进而在课堂结束之前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统一地复习、概括和归纳。在小学阶段要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首先需要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概括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概括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自身的引导作用和引导角色,不能让学生进行漫无目的地进行盲目概括,同时也要避免出现代替学生进行概括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全体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概括,进而选出部分学生对此进行概括发言,让学生敢于提出自身的意见和观点,从而帮助学生从实际出发,培养学生学会对课堂内容的概括。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因材施教的重要性,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授课技巧。
(二)小学阶段判断思维能力的培养判断思维能力是小学阶段的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养成良好的判断能力,只有拥有了良好的判断能力之后,才能对题目和问题的内容进行分析,进而才能进行选择,决定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知识面相对较窄,并且所接触的数学知识相对较少,因此在逻辑思维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且不能对数学问题进行准确的判断,有的时候甚至会对数学问题进行猜测。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当学生具备了完善的判断思维能力之后,不仅可以对基础知识及其解题技巧和应用方法进行分析与判断,同时可以对数学解题思路、解题过程以及计算步骤进行合理的选择,与此同时,可以有效排除解题过程中遇到的外界因素所造成的干扰,从而提高判断准确率。在小学阶段的判断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帮助学生夯实知识基础,进而在此基础上教会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地获取知识,同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判断思维能力,并且引导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寻找最佳的解题方法,使其学会判断如何确定最佳的解题方法,在此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判断思维能力。
(三)小学阶段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在任何阶段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学学习者都需要具备相应的逻辑推理能力。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逻辑推理能力使得数学学习者的思维灵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有效体现。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论是学习知识还是解决问题,如数学计算、命题论证、数学判断以及结论证明等数学学习活动都离不开数学推理能力。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推理,从而在有充足依据的情况下对数学问题进行抽丝剥茧。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了解程度较浅,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而数学科目本身就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数学科目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在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逐渐接受新的知识点,同时对问题进行解答。此外,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并且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举一反三。
(四)小学阶段探索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的探索思维能力直接决定了学生在数学领域的学习高度,因此,探索思维能力是数学学习过程中最富有创造力的思维因素,同时也是最难以养成的思维因素。而小学生在数学领域的学习过程中,其学习思维类似于一张白纸,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教师需要抓住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创造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进行自主探索,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并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此外,除了单纯的知识教学之外,教师还需要进行实践教学,并且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提出与课本知识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探索,并且得出相应的最优解。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思维,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多设置相应的开放性问题,从而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探索精神。
四、推动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措施
(一)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认识到兴趣的重要性。小学阶段的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接受能力较弱,但是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因此,教师需要认识到这一点,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并且加以利用,在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之后鼓励学生对更深层次的知识进行学习,同时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利用多样化、趣味化的教学方法进行引导,同时对学生进行适当激励,以此帮助学生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同时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并积累自身的教学经验。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就在于能够独立思考,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认识到独立思考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并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同时帮助学生养成举一反三的思维方式。教师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独立思考的前提是掌握牢固和丰富的知识,因此,教师首先需要帮助学生掌握并且巩固自身所学习的知识,同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并培养其实践能力在任何科目的学习中,都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不断应用和检验自身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数学理论,从而获得更为深刻的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任何领域的学习过程中,都必须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并且在小组内部的合作学习期间,鼓励学生进行充分交流,从而取长补短,学会尊重对方、学习对方。
五、结语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广,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认识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进而从抽象思维能力、判断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探索思维能力四个方面入手,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郭俊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8(23).
[2]黄友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8(1).
[3]曲磊.试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