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情景创设方法
【作者】 范 柳
【机构】 广西合浦县白沙镇中心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与学的过程变成师生间参与“情境、活动、体验、探究”的互动过程。因此,如何创设有效的数学学习情境就成为教师备课、上课成败的关键。
【关键词】 小学数学;有效;情景创设
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对学生学习数学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巧妙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源于情境,如何有效创设情境,从而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现在论述一下我的见解。
一、在导入新课时,创设问题情境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儿童认识需要的情趣表现,是儿童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基础。孩子的全部学习活动,都伴随着他们情感的参与。积极的情感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要把学生引入到所提问题的情境中去,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求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学生探索情思维活动,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思维的状态中,从而激活思维。
二、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思想,因此,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一年级《认识人民币》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爷爷给小红和小军每人一个小纸包钱去买东西,小红打开一看,有一张1元纸币,小红很高兴,但当他看到小军的纸包很厚时,小红撅起了嘴,可小军却高兴得跳了起来。同学们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反应?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说道:小红知道自已的钱少就不高兴;小军知道自己的钱多所以很高兴;也有的同学说了纸包厚不一定钱多,应该数一数才对啊。这时,我出示小军纸包里的钱,让同学看有几张纸币呢?每张是多少呢?小红和小军到底谁多呢?在有趣的氛围中,学生自悟得出了爷爷很公平,他们两个虽然得到的张数不一样,但得到钱的多少是一样的,1元等于10角。教师积极创设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学生非常的兴奋,积极,课堂气氛非常的热烈。
三、创设故事情境,激起求知欲
学生对故事非常感兴趣,并百听不厌,因此,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创设情景,会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数学故事、数学典故有时反映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时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用这样的故事来创设问题的情景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当然,教师也应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实际需要讲一些改编的、有趣的故事片段,使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进入到新课意境。
如在开始分数教学时,用《西游记》的故事引入:“唐僧师徒在取经途中,夏天中午时,大家都很口渴。师傅叫孙悟空去摘一些野果来解渴。第一次孙悟空摘了10个桃子,叫猪八戒分,他很快就分好了。第二次,孙悟空摘到一个西瓜,叫猪八戒分,他不知道该怎么分了。同学们,你们替他想一想该怎样分呢?”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如在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时,首先让学生看“乌鸦喝水”的故事片。然后,提问:同学们,聪明的乌鸦把石子放进瓶子里就喝到了水,谁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学生通过思考,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石子占有了原来水的空间,把水挤上来了,所以乌鸦就喝到了水。这样,从熟悉的故事入手,采用动画的方式呈现,有利于学生在情景中发现问题,学习新知。同时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景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力求体现趣味性,充分展示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四、创设游戏情景,让学生活跃起来
爱做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所以把教学内容渗透在游戏中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在教学中不仅考虑学生“能不能”学习,更重要是要看学生“乐不乐”学习。因此,教师首先要做到态度和蔼可亲、举止自然大方、语言精炼、准确流畅、幽默、富有感染力。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游戏中创设教学情景正是落实编写意图。在课堂上,教师要当好“导演”和“教练”,诱发学生“入景”,使学生产生“入景始入亲”的感受,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但是在设计游戏的时候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如:游戏的目的,游戏的组织等等。其中游戏的组织是很重要的,否则整个课堂会不好控制,而且达不到游戏的目的。
如在数学教学中讲述《分数》的相应知识点的时候,这一抽象性的内容学生在理解上存在着难度,实际教学的昂中就可通过为学生设置分苹果的游戏方法,给学生一个苹果,让不同数量的学生进行分配,怎样做是公平的?学生在参与到实践情景活动中后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学生在参与中发挥自己的思维作用,通过将一个苹果进行平等的划分,实现了公平分配的任务,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后,要给学生加以鼓励,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整体上提升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实效性。
五、提高教师问题情境创设的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认知发展水平,创设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教师的问题情境意识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自主学习。教师通过阅读小学数学教育方面的书籍和网络查询相关资料,提高其情境意识。二是组织研讨交流。可以是集体备课、教学反思、专题研讨等方式,目标就是上好每一节数学课。三是培训学习。参加校本和镇区市组织的各种培训以及网络远程教学,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情境意识的一个有效途径。
总之,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是新课标所积极倡导的教学方式,也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问题情境教学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年龄特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丁蕾.《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研究》小学生:教学实践,2013(1).
[2]葛余刚;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J];创新;2008年06期
[3]黄翔;李开慧;关于数学课程的情境化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09期
【关键词】 小学数学;有效;情景创设
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对学生学习数学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巧妙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源于情境,如何有效创设情境,从而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现在论述一下我的见解。
一、在导入新课时,创设问题情境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儿童认识需要的情趣表现,是儿童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基础。孩子的全部学习活动,都伴随着他们情感的参与。积极的情感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要把学生引入到所提问题的情境中去,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求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学生探索情思维活动,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思维的状态中,从而激活思维。
二、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思想,因此,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一年级《认识人民币》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爷爷给小红和小军每人一个小纸包钱去买东西,小红打开一看,有一张1元纸币,小红很高兴,但当他看到小军的纸包很厚时,小红撅起了嘴,可小军却高兴得跳了起来。同学们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反应?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说道:小红知道自已的钱少就不高兴;小军知道自己的钱多所以很高兴;也有的同学说了纸包厚不一定钱多,应该数一数才对啊。这时,我出示小军纸包里的钱,让同学看有几张纸币呢?每张是多少呢?小红和小军到底谁多呢?在有趣的氛围中,学生自悟得出了爷爷很公平,他们两个虽然得到的张数不一样,但得到钱的多少是一样的,1元等于10角。教师积极创设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学生非常的兴奋,积极,课堂气氛非常的热烈。
三、创设故事情境,激起求知欲
学生对故事非常感兴趣,并百听不厌,因此,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创设情景,会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数学故事、数学典故有时反映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时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用这样的故事来创设问题的情景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当然,教师也应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实际需要讲一些改编的、有趣的故事片段,使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进入到新课意境。
如在开始分数教学时,用《西游记》的故事引入:“唐僧师徒在取经途中,夏天中午时,大家都很口渴。师傅叫孙悟空去摘一些野果来解渴。第一次孙悟空摘了10个桃子,叫猪八戒分,他很快就分好了。第二次,孙悟空摘到一个西瓜,叫猪八戒分,他不知道该怎么分了。同学们,你们替他想一想该怎样分呢?”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如在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时,首先让学生看“乌鸦喝水”的故事片。然后,提问:同学们,聪明的乌鸦把石子放进瓶子里就喝到了水,谁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学生通过思考,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石子占有了原来水的空间,把水挤上来了,所以乌鸦就喝到了水。这样,从熟悉的故事入手,采用动画的方式呈现,有利于学生在情景中发现问题,学习新知。同时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景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力求体现趣味性,充分展示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四、创设游戏情景,让学生活跃起来
爱做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所以把教学内容渗透在游戏中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在教学中不仅考虑学生“能不能”学习,更重要是要看学生“乐不乐”学习。因此,教师首先要做到态度和蔼可亲、举止自然大方、语言精炼、准确流畅、幽默、富有感染力。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游戏中创设教学情景正是落实编写意图。在课堂上,教师要当好“导演”和“教练”,诱发学生“入景”,使学生产生“入景始入亲”的感受,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但是在设计游戏的时候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如:游戏的目的,游戏的组织等等。其中游戏的组织是很重要的,否则整个课堂会不好控制,而且达不到游戏的目的。
如在数学教学中讲述《分数》的相应知识点的时候,这一抽象性的内容学生在理解上存在着难度,实际教学的昂中就可通过为学生设置分苹果的游戏方法,给学生一个苹果,让不同数量的学生进行分配,怎样做是公平的?学生在参与到实践情景活动中后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学生在参与中发挥自己的思维作用,通过将一个苹果进行平等的划分,实现了公平分配的任务,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后,要给学生加以鼓励,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整体上提升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实效性。
五、提高教师问题情境创设的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认知发展水平,创设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教师的问题情境意识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自主学习。教师通过阅读小学数学教育方面的书籍和网络查询相关资料,提高其情境意识。二是组织研讨交流。可以是集体备课、教学反思、专题研讨等方式,目标就是上好每一节数学课。三是培训学习。参加校本和镇区市组织的各种培训以及网络远程教学,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情境意识的一个有效途径。
总之,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是新课标所积极倡导的教学方式,也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问题情境教学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年龄特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丁蕾.《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研究》小学生:教学实践,2013(1).
[2]葛余刚;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J];创新;2008年06期
[3]黄翔;李开慧;关于数学课程的情境化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