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为孩子们插上艺术的翅膀——浅谈版画教学

【作者】 由 雪

【机构】 黑龙江省萝北县第一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2009年我有幸在黑龙江版画教育基地接受了版画培训,师从于承佑老师,从此与版画结缘,开始了我的版画教学工作。
  版画,是同时拥有平面绘画图形和立体想象空间效果的抽象艺术创作。版画是将人文社会与自然很好的融合并且表现展示出来的艺术作品。所以版画教学的开展是既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手动能力,又丰富学生的知识类型,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和观察想象力的培养。有助于开发启迪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为了提高学生版画的制作能力,并获得持久的发展,教师就需要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首先,在美术版画的制作过程中,要让学生获取成功的喜悦。
  在版画制作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能够获得持续的成功经验,学生的兴趣才能经久不衰。要想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就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井然有序地按步骤进行,才会得到一幅相对完美的版画。如果违背版画的基本制作过程和途径,急于求成或是忽略重点步骤,不注重小节,与细节方面的处理,那么,制作版画就会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让学生蒙受挫败感。从而对版画的制作过程产生为难情绪,失去对版画的兴趣。因此在小学生版画的制作过程中,我们教师就要努力的引导学生,遵循版画的制作步骤和途径,一切都要按照美术逻辑和思维出发。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容易上手制作的作品开始学起,再到繁难程序复杂的作品。这样才能让学生们在每一次的进步中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同学们的兴趣变的持久,以至于成为终身的爱好,与职业。
  如何才能做到循序渐进呢?版画的表现方法与其他绘画艺术是有所不同,木刻版画,它的线条的运用更是充满了独特的韵味。我们一定要从最基本的线条的运用开始学习,线条的长短,粗细曲直,都有着不同的含义,木刻版画线条朴拙、擅长表达激烈的情感。而刀法是木刻版画线条表现的重要途径,我们一定要注重刀法的练习。入门的时候,首先是刀法练习——排线。可以设计一幅幅有趣的画面,比如直线练习,可以设计一个下雨天的场景,练习雨点的大小,下面设计曲线练习水坑,在一幅画里既有直线练习又有曲线练习,减少枯燥感,雨天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让学生大胆想象雨中的情景,这样加入的创作的成分,从版画入门开始我就不断的以创作创新为目的,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在熟练用刀的基础上,才能使得在刀与木的碰撞中,将线条的美充分体现。从而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动手欲望,与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完成最初的版画创作。
  其次,版画创作要在生活中寻找素材与题材
  艺术其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我在培养学生的创作过程中,不断要求学生细心的观察身边的事物,小中见大,平凡中找神奇,在琐碎中发现美。因为艺术作品的制作,需要从日常生活当中找寻制作的灵感。缺乏灵感的艺术作品没有活力,没有灵魂,缺乏生动性。我要培养孩子们的眼光敏锐独特,在细微中见真实的世界。比如在讲《新发现》这一课的时候,选材是蔬菜,水果,如何发现这些切开的蔬菜水果剖面的美就成为这节课的重点,让同学们带来各种蔬果,剖开以后寻找发现它的美,美在哪里?像什么?蔬果切开以后,它的结构形态让我们浮想联翩,无比惊奇,菜花拓印下来,像大树,青椒像小鸟,柠檬像车轮.....而艺术高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感悟与期忘。所以在创作艺术作品过程中,要求作者积极发挥自身的丰富想象力,创造力,提高艺术作品的表现力,通过对这些蔬果的联想,把对真实世界的感悟变成超出现实生活的境界,所以在小学美术版画的制作过程中,我们教师也要有这样一种艺术作品创作思维。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各方面的思维和能力还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他们的想象力也还只是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教师要将版画制作课堂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又比如我们讲版画创作的时候从最简单最小的“点”开始,“点”是在画面的最基本的存在。它的存在与它的位置大小形状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果,在版画中结构之一就是把画面中的点线面都安排、组织在一定的秩序里,这就使得这种对抗能够在同一画面存在,这样的规律就是一个画面存在的丰富多彩的规律。点的聚聚散散,就有了不同的节奏感,所形成的画面也就不同,由于点与线的关系,所以我们必须全盘考虑。而我们设计的这个点可以把它换画成同学们喜欢的任何的东西在这里就要启发学生,生活中哪些物体能看做是点,小点,(比如,砂砾,雨滴,等等)大点,(树叶小球,大球等等)哪些可以看做是线,长线还是短线,如何让你要画的物体之间产生关联,从而寓教于乐,育教与游戏之中,通过变换主体完成创作中的构图环节,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老师的引导下一步步走向成功。把持续的兴趣最终变成个人终身的爱好。
  第三、教师在课堂中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指导学生完成任务
  素质教育,提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原则,要求教师走出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而且应该将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还给学生,而教师成为指导者和引导者.素质教育不是淡化了教师的职能和责任,而是将教师的指导地位提高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在小学美术版画制作课堂中,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指导学生完成版画制作。 
  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最重要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才能有兴趣的一步步探索,这样才能克服怕苦,怕累,等为难情绪,走上探索之路,例如我在讲版画的阴刻,阳刻,这一段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如何刻线得到阳刻的线条,如何得到阴刻的线条,怎么做到的,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独立思考,以水印稿交练习作业,都提交作业后,再来和同学们一起交流经验,学生就会很兴奋的总结出他所经历的一系列努力,和他得到的结果,这对他今后自己创作自己克服遇到的困难都有很大的帮助。
  其次,注重版画的创新性,转变传统的美术教学思维,侧重于版画多变的空间结构设计和丰富的色彩搭配,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处处能够发现与众不同的关注点。提升观察力和重组思考的创新能力,全方面激发学习能力。学生最常画的就是儿童画和卡通画,如何把他们所喜爱的绘画内容和绘画形式以版画的形式制作出来,就需要学生与老师共同努力,反复探讨与实践,达成一个共识,从而既摆脱传统教学固化的单一参照绘画学习所缺少的灵活性,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有利于立体想象空间及思维创新的形成。再有就是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龄段的学生特性,开设有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对于版画学习的主动性,更有效的结合了学生不同时期的成长特性,让其兴趣不减,持续投入热情于学习制作版画中,享受版画学习所带来的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
  在提高学习版画兴趣方面,面对单一的色彩容易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选择多色彩,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色彩的选择和形成图像,是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它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在还没有形成版画之前,就能够预先想象出版画形成的大致样子,并且说明想象出的原因。在学生进行一幅版画的制作时,通常都会面临色彩选择的困难,对于一些版画的细节问题,色彩的选择非常重要。不同的色彩,能够起到不一样的视觉效果,还会给人以不同的感觉和韵味。所以在设色的时候,可以小色稿多画几张,反复揣摩,看看哪些颜色更能表达出自己的创作意图,这样减少失败,就少了挫折感,前进的路上信心满满。 
  第四、在实践中,促进师生、生生交流,发挥生本理念  
  鼓励教育是保护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力,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的重要教育方法。在小学教育阶段,孩子有对事物的新鲜感以及好奇心,教师要做的就是保护好孩子们的这种对事物的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在美术教育中,没有对错的区分,主要是要强调对所接触事物的感受,教师在对孩子进行引导的过程之中,要加强对孩子的鼓励教育,帮助孩子们树立信心,保护他们的创造力。教师要和蔼可亲,想办法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每次的课里课外,在实践中,教师要对学生的版画作品给予肯定与支持,并且让学生大胆的表白自己所创作的版画作品意义,给予学生鼓励,肯定他们自身价值,从而提高学习版画的积极性。
  第五、多渠道进行版画教育
  在小学阶段版画教育中,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下载知名版画艺术作品要求孩子进行欣赏,临摹。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版画艺术展、对版画进行实物欣赏。要求孩子评价版画艺术作品,体现孩子最为直接敏锐的感受,在提升学生表达力的同时展现对美术的认知,加强孩子们的美术素养。
  结束语
  版画教育对学生形成较高的美术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版画教学也是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观念以及优秀的美术素养的重要的手段。版画教育在我国的美育教程里现在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多方面找寻机会,让学生多接触各类版画,国内各种创作题材,各种印制方法的版画作品和世界各国的版画作品,开拓视野,提升学生对版画学习的兴趣,拓宽学生的发展道路,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他们插上理想的翅膀,在艺术的世界里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