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基于学习活动观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作者】 宫纯才
【机构】 安徽省蒙城二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英语学习活动观为整合课程内容、实施深度教学、落实课程总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变革学习方式、提升英语阅读教学质量提供了可操作途径。教师应在英语学习观的指导下创造性地进行英语阅读教学设计和开展,最终促成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和养成。
【关键词】 核心素养;英语学习活动观;阅读教学
一、背景
高中课程标准提出了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明确活动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形式,是学习者学习和尝试运用语言理解与表达意义,培养文化意识,发展多元思维,形成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指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高中阅读教学是实践新课程新理念的主阵地,教师应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视角重新审视课堂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整合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方式,为学生设计有情境、有层次、有实效的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这同时也是提高阅读教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基于学习活动观的学习活动特点
1. 学习活动目标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设计的英语学习活动要架起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之间的桥梁,在活动中落实课程内容,通过活动实现学生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发展、文化意识的增强、思维品质的提升以及学习能力的提高。
2. 学习活动应以主题意义为中心,依托具体的语篇,围绕主题语境,基于口头和书面等多模态形式的语篇,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层层递进的语言、思维、文化相融合的活动,使课程内容诸要素在学习活动中融通、互动、渐变,综合协调发展,最终实现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
3. 学习活动要体现语言学习的认知和运用维度:先是学习理解类活动,再有应用实践类活动,最后是迁移创新类活动。先引导学生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帮助学生在活动中习得语言知识,运用语言技能,阐释文化内涵,评析语篇意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情感态度,进而尝试在新的语境中运用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地表达个人观点、情感和态度。
三、单元教学目标设计中体现英语学习活动观
单元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学习单位,承载主题意义,提供与主题相关的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训练和学习策略实践,可提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的基本平台。2019版新教材整体设计的突出特点是以单元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载体,以活动为途径,以素养为目标,可以说是英语学习活动观理念的很好体现。教师在阅读教学设计时应以单元为单位进行单元教学目标的整体设计,以活动观为指导学生核心素养为依据确定目标要求。教学目标应可操作、可达成、可评价。现以人教版新教材必修二Unit3为例:
本单元主题语境是人与社会,围绕互联网的话题展开。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了极大便利,但与此同时,网络信息安全、网络霸凌、网络诈骗等问题也随之而来。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要有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正确利用网络为自己和社区服务,同时注意健康上网习惯和网络安全意识。在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准则指导下,笔者设计本单元阅读教学目标为: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
1. 阅读并欣赏关于网络和虚拟社区改变人们生活的的故事
2. 分享自身或身边人生活因互联网而改变的故事。
3. 讨论互联网对我们生活带来的利弊。
4. 阅读和写一篇关于网络安全的博客文和跟帖评论。
5. 谈论并反思自己的上网习惯
6. 对本校学生的上网习惯做一项调查,并做一份书面报告。
以上单元学习目标设计的特点如下:一是均以活动、行为方式呈现,既强调了学习过程,也显示了学习结果;二是目标清晰,可操作,也可评价;三是整合了课程内容诸要素:基于情境,依托语篇,把知识、技能、策略等统整于各项活动之中;四是目标设计内嵌了核心素养要素:既培养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又关注文化意识、价值观念的培养,同时注重学习能力即阅读策略,查阅资料、咨询他人、合作研究等;五是活动体现认知发展与递进:既有学习理解类活动,又有实践应用和迁移创新活动。通过层层递进的语言、思维、文化相融合的活动,引导学生不断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同时发展语言技能,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尝试在新的情境中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结束语
英语学习活动观产生于特定的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包含了特定思想内涵,为整合课程内容、实施深度教学、落实课程总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英语教与学的效果提供了可操作的途径。学习活动观从根本上体现了语言学习的“活动”本质和学生主体性,体现了工具性价值和人文性价值融合统一的语言教育观。教师应在英语学习观的指导下创造性地设计学习活动,将课程教学内容的完成、多维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多效融合。
参考文献:
[1]高洪德.2018.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理念与实践探讨[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4):1-6
[2]梅德明,王蔷.2018.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陈华.2020学习活动观下的英语阅读课堂[J].基础教育研究493期
【关键词】 核心素养;英语学习活动观;阅读教学
一、背景
高中课程标准提出了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明确活动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形式,是学习者学习和尝试运用语言理解与表达意义,培养文化意识,发展多元思维,形成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指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高中阅读教学是实践新课程新理念的主阵地,教师应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视角重新审视课堂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整合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方式,为学生设计有情境、有层次、有实效的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这同时也是提高阅读教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基于学习活动观的学习活动特点
1. 学习活动目标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设计的英语学习活动要架起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之间的桥梁,在活动中落实课程内容,通过活动实现学生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发展、文化意识的增强、思维品质的提升以及学习能力的提高。
2. 学习活动应以主题意义为中心,依托具体的语篇,围绕主题语境,基于口头和书面等多模态形式的语篇,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层层递进的语言、思维、文化相融合的活动,使课程内容诸要素在学习活动中融通、互动、渐变,综合协调发展,最终实现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
3. 学习活动要体现语言学习的认知和运用维度:先是学习理解类活动,再有应用实践类活动,最后是迁移创新类活动。先引导学生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帮助学生在活动中习得语言知识,运用语言技能,阐释文化内涵,评析语篇意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情感态度,进而尝试在新的语境中运用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地表达个人观点、情感和态度。
三、单元教学目标设计中体现英语学习活动观
单元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学习单位,承载主题意义,提供与主题相关的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训练和学习策略实践,可提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的基本平台。2019版新教材整体设计的突出特点是以单元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载体,以活动为途径,以素养为目标,可以说是英语学习活动观理念的很好体现。教师在阅读教学设计时应以单元为单位进行单元教学目标的整体设计,以活动观为指导学生核心素养为依据确定目标要求。教学目标应可操作、可达成、可评价。现以人教版新教材必修二Unit3为例:
本单元主题语境是人与社会,围绕互联网的话题展开。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了极大便利,但与此同时,网络信息安全、网络霸凌、网络诈骗等问题也随之而来。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要有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正确利用网络为自己和社区服务,同时注意健康上网习惯和网络安全意识。在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准则指导下,笔者设计本单元阅读教学目标为: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
1. 阅读并欣赏关于网络和虚拟社区改变人们生活的的故事
2. 分享自身或身边人生活因互联网而改变的故事。
3. 讨论互联网对我们生活带来的利弊。
4. 阅读和写一篇关于网络安全的博客文和跟帖评论。
5. 谈论并反思自己的上网习惯
6. 对本校学生的上网习惯做一项调查,并做一份书面报告。
以上单元学习目标设计的特点如下:一是均以活动、行为方式呈现,既强调了学习过程,也显示了学习结果;二是目标清晰,可操作,也可评价;三是整合了课程内容诸要素:基于情境,依托语篇,把知识、技能、策略等统整于各项活动之中;四是目标设计内嵌了核心素养要素:既培养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又关注文化意识、价值观念的培养,同时注重学习能力即阅读策略,查阅资料、咨询他人、合作研究等;五是活动体现认知发展与递进:既有学习理解类活动,又有实践应用和迁移创新活动。通过层层递进的语言、思维、文化相融合的活动,引导学生不断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同时发展语言技能,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尝试在新的情境中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结束语
英语学习活动观产生于特定的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包含了特定思想内涵,为整合课程内容、实施深度教学、落实课程总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英语教与学的效果提供了可操作的途径。学习活动观从根本上体现了语言学习的“活动”本质和学生主体性,体现了工具性价值和人文性价值融合统一的语言教育观。教师应在英语学习观的指导下创造性地设计学习活动,将课程教学内容的完成、多维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多效融合。
参考文献:
[1]高洪德.2018.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理念与实践探讨[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4):1-6
[2]梅德明,王蔷.2018.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陈华.2020学习活动观下的英语阅读课堂[J].基础教育研究49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