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 周海燕
【机构】 四川德阳市中江县玉兴镇中心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随着习近平主席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论述,全国各地掀起一场学习古诗词的热潮。中央电视台的《诗词大会》更是将这一热潮推向高峰。古诗词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一朵朵跳跃的浪花。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可以更好的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思想教育的重要时期,学习古诗词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因此,小学教师要重视诗词教学,运用有效策略提高古诗词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古诗词;有效策略
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教师以强化学生的记忆背诵为主,忽略对教学方法的探讨。诚然,学生只有在大量的记忆背诵中才能丰富诗词储备,提高文化内涵。但脱离理解的背诵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利于他们对诗词意境和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感悟,诗词的教育价值也就很难发挥出来。因此,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结合诗词的学习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不断提高诗词的教学质量。
一、学习古诗词的意义
小学生正处于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他们今后走向社会的先觉条件,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精粹,对于提高小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古诗词学习,不仅可以了解传统的文化习俗,丰富眼界,还可以通过学习古代先哲们的思想境界,提高道德修养。并且古诗词是一门美的艺术,语言美、意境美、结构美、音乐美,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有效素材,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正所谓“诗以明志”,因此,通过古诗词学习正好可以弥补小学生尚未健全的鉴赏能力。让学生获得更高层次的审美经验,得出正确的审美标准。由此可见,古诗词学习是丰富学生情感、提升思想品德的有效途径,开展古诗词教学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是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教师要重视古诗词教学,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1.运用多媒体,帮助理解
古诗词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优美的语言、意境,深刻的思想常常让人读罢仍感到意犹未尽,余音缭绕。然而由于古诗词语言短小精悍,概括抽象,并且时间、地域跨度较大,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困难。使得他们对学习古诗词不感兴趣。为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项调查中发现,多感官集中于一件事物,会增强对大脑皮层的刺激,增强认知效果。多媒体正好可以通过图画、音频等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系统。因此,教师可以将多媒体运用到古诗词教学中,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快速融入诗词的意境中,加强对诗词的理解。
例如,学习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望庐山瀑布》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教师提前从网上搜索出符合诗词意境的各种瀑布图画,并做成课件,有一泻千里的、有气势磅薄的、还有飞珠溅玉的。看着画面上从山上飞流而下的瀑布,他们真切地体会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意境。不仅如此,二年级的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的缺乏,很多学生没见过香炉,对于“日常香炉升紫烟”这句诗词内容不能够很好理解,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的优势,为学生出示香炉的图画,并且还引导他们与山雾缭绕的图画对比观察,山顶升腾的紫烟不正像是香炉里升起的烟雾吗?此时,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理解诗词的意思。
古诗词有很多内容距离学生生活的年代比较久远,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一定的障碍。多媒体具有突破时间、空间限制的优势,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一独特优势,为学生提供古诗词学习的图画、音频等资料,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優化诗词教学。由此可见,多媒体是古诗词教学中教师的得力助手,能够在学生和诗词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拉进学生与诗词的距离,让他们能够与古代先哲进行超时空的知识、情感交流,深化诗词教学效果。教师要重视多媒体在诗词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还原诗词意境,让学生入境入情,充分理解诗词内容,丰富文学素养,让学生获得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审美情趣。
2.借助背景,提高理解
每一首古诗词都是作者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创作的,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只有深入了解这些时代背景,才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让诗词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经验的教师在诗词教学中都会对作者的创作背景做深入的研究。借助诗词背景,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与作者产生情感共振。
例如,教学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登鹳雀楼》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词中蕴含的“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及诗人王之涣壮志凌云的胸怀,教学时,教师为学生补充王之涣的生平背景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王之涣是唐朝的一名诗人,当时国家昌运、百业兴旺,作者意气风发,渴望建功立业。通过对高山、大海、黄河的巧妙组合,为我们勾勒出一幅雄伟壮丽的画面,成为人们抒发理想、抱负的名篇佳作。若没有对这一诗词背景的介绍,学生怎能有效的理解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虽然低年级的古诗词教学涉及到的背景知识不是很多,但教师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分析古诗词的方法,为今后的诗词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语文学习是一个系统化的体系,教师要站在长远的角度,指导学生进行诗词学习,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如果仅仅局限于就教材讲教材,学生的思维会受到一定的局限,理解也会流于表层。诗词学习也是如此,如果不清楚写作背景,就像幼儿园的孩子拿起英语书,字母都认得,连起来就一眼黑,什么也看不懂。诗词都看不懂,还如何赏析?如何品味?因此,教师要重视背景学习,这对于学生正确理解诗词、感悟诗词意境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的古诗词有很多是作者在遭遇不平、仕途不顺、喜出望外时有感而发,是诗人情感的寄托、心志的承载,如果不能结合相应的背景知识,学生的理解会停留在语言层面,很难进入诗的意境中。因此,背景是提高诗词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3.发挥想象,丰富理解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在阅读诗词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此时,教师就可以借助想象,丰富学生的理解,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真正践行新课改理念。提高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增强诗词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部编版二年级语文《夜宿山寺》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想象诗中的情境内容,教师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谈谈从字面上你都想到了哪些事物。学生根据不同的理解,联想到很多,有古寺、黑夜、星星等。并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将这些元素结合在一起绘制成一幅幅图画。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用绘画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不同的画面就是创造力的体现。有的画出诗人独具高楼的孤独感,有的画出诗人摘星够月的愉悦感……。
通过想象,使学生多角度、多侧面理解诗的意境,丰富学生的思维,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
4.加强朗读,加深理解
朗读是学生学习诗词一种基本的方式。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正是记忆的最佳时期。因此,朗读古诗词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并且古诗词朗朗上口,很适合朗读,可以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以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一课为例,这是一首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描绘了我国内蒙古阴山下土地辽阔、牧草丰茂、牛羊肥壮的草原风光,反映了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表达了他们对生活和家乡的热爱。整首诗场面宏大、意境高远、语言通俗,为此,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朗读教学加速学生与文本的融合,培养学生通过文字体会内涵的能力,更好的感悟诗中的情境,加深理解。具体在教学中,教师是这样安排的:首先为学生播放示范朗读的动画,让学生能够按照范读的语调、节奏自主朗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从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等方面对学生做出指导。接着,让学生自由朗读,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以低声吟唱,把诗读懂、读顺。能够初步感受诗词描写的主要景象。其次跟读,让学生跟着示范跟读两遍,体会诗歌的韵律,把控诗歌的感情基调。最后,小组对读,及时指导评价。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如在“自由朗读”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你在诗中都看到了什么?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学生有的看到了天空,天空是苍茫的;有的看到了草地,它是一望无垠的;还有的看到牛羊,它们是肥壮的……。学生在边读边思中,不仅捕捉到诗中的元素,还培养他们的个性,提升了想象力。
朗读可以将学生的情绪广泛地调动起来,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这对诗词学习来说至关重要,情感是诗词的灵魂,也是得以广泛流传的主要因素。因此,重视朗读教学可以实现诗词教学的有效性,丰富学生的情感。为了提高朗读效果,教师可以采取范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避免学生出现厌烦情绪,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朗读中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对诗词的感悟力。
5.角色表演,内化理解
例如,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送别诗,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厚感情,教师在学生熟读该诗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与文本展开对话:“想象一下,杨万里早晨在净慈寺送好朋友时会说些什么呢?”学生依据对语言的理解,展开想象,思维穿越时空隧道,亲眼目睹杨万里送朋友的场景。并通过表演将自己的认知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只见“杨万里”紧紧握住“林子方”的手依依不舍地说:“到那边记得来信,照顾好自己。”一脸不舍的“林子方”深情地说:“放心吧,到那安顿好我会第一时间联系你的,保重。”……。就这样,通过角色表演学生补充和拓展了诗词内容,将送别的场景真实地为我们展现出来,让学生如临其境,深化了对诗词的理解。并且表演是小学生喜爱的活动之一,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浓厚兴趣,增添诗词教学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诗词的学习中。并且学生在表演中创造力、想象力都得到有效的提升,发展了综合素养。
总之,古诗词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学习古诗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提升文化底蕴。为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运用多媒体、想象、背景等手段,不断优化古诗词教学,帮助学生加深对古诗词文化的理解和传承,从而带动语文教学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宋少花.关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研究[A].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19
[2]刘洪娟,陈小玺,梁世初,邢淑玲.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的研究[A].第十届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基础教育“十三五”规划课题会议论文集(议题六:育人与育才)[C]. 2017
[3]张卫兰.经典浸润课堂,吟诵传承文明——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优化策略[J].学苑教育. 2019(19)
[4]郭海伟.如何认识并把握小学古诗文教学[A].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 2019
[5]景红.古诗文教学四部曲——淺谈古诗文的课堂教学[A]. 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二)[C]. 2016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古诗词;有效策略
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教师以强化学生的记忆背诵为主,忽略对教学方法的探讨。诚然,学生只有在大量的记忆背诵中才能丰富诗词储备,提高文化内涵。但脱离理解的背诵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利于他们对诗词意境和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感悟,诗词的教育价值也就很难发挥出来。因此,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结合诗词的学习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不断提高诗词的教学质量。
一、学习古诗词的意义
小学生正处于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他们今后走向社会的先觉条件,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精粹,对于提高小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古诗词学习,不仅可以了解传统的文化习俗,丰富眼界,还可以通过学习古代先哲们的思想境界,提高道德修养。并且古诗词是一门美的艺术,语言美、意境美、结构美、音乐美,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有效素材,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正所谓“诗以明志”,因此,通过古诗词学习正好可以弥补小学生尚未健全的鉴赏能力。让学生获得更高层次的审美经验,得出正确的审美标准。由此可见,古诗词学习是丰富学生情感、提升思想品德的有效途径,开展古诗词教学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是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教师要重视古诗词教学,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1.运用多媒体,帮助理解
古诗词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优美的语言、意境,深刻的思想常常让人读罢仍感到意犹未尽,余音缭绕。然而由于古诗词语言短小精悍,概括抽象,并且时间、地域跨度较大,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困难。使得他们对学习古诗词不感兴趣。为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项调查中发现,多感官集中于一件事物,会增强对大脑皮层的刺激,增强认知效果。多媒体正好可以通过图画、音频等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系统。因此,教师可以将多媒体运用到古诗词教学中,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快速融入诗词的意境中,加强对诗词的理解。
例如,学习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望庐山瀑布》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教师提前从网上搜索出符合诗词意境的各种瀑布图画,并做成课件,有一泻千里的、有气势磅薄的、还有飞珠溅玉的。看着画面上从山上飞流而下的瀑布,他们真切地体会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意境。不仅如此,二年级的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的缺乏,很多学生没见过香炉,对于“日常香炉升紫烟”这句诗词内容不能够很好理解,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的优势,为学生出示香炉的图画,并且还引导他们与山雾缭绕的图画对比观察,山顶升腾的紫烟不正像是香炉里升起的烟雾吗?此时,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理解诗词的意思。
古诗词有很多内容距离学生生活的年代比较久远,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一定的障碍。多媒体具有突破时间、空间限制的优势,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一独特优势,为学生提供古诗词学习的图画、音频等资料,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優化诗词教学。由此可见,多媒体是古诗词教学中教师的得力助手,能够在学生和诗词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拉进学生与诗词的距离,让他们能够与古代先哲进行超时空的知识、情感交流,深化诗词教学效果。教师要重视多媒体在诗词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还原诗词意境,让学生入境入情,充分理解诗词内容,丰富文学素养,让学生获得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审美情趣。
2.借助背景,提高理解
每一首古诗词都是作者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创作的,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只有深入了解这些时代背景,才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让诗词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经验的教师在诗词教学中都会对作者的创作背景做深入的研究。借助诗词背景,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与作者产生情感共振。
例如,教学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登鹳雀楼》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词中蕴含的“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及诗人王之涣壮志凌云的胸怀,教学时,教师为学生补充王之涣的生平背景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王之涣是唐朝的一名诗人,当时国家昌运、百业兴旺,作者意气风发,渴望建功立业。通过对高山、大海、黄河的巧妙组合,为我们勾勒出一幅雄伟壮丽的画面,成为人们抒发理想、抱负的名篇佳作。若没有对这一诗词背景的介绍,学生怎能有效的理解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虽然低年级的古诗词教学涉及到的背景知识不是很多,但教师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分析古诗词的方法,为今后的诗词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语文学习是一个系统化的体系,教师要站在长远的角度,指导学生进行诗词学习,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如果仅仅局限于就教材讲教材,学生的思维会受到一定的局限,理解也会流于表层。诗词学习也是如此,如果不清楚写作背景,就像幼儿园的孩子拿起英语书,字母都认得,连起来就一眼黑,什么也看不懂。诗词都看不懂,还如何赏析?如何品味?因此,教师要重视背景学习,这对于学生正确理解诗词、感悟诗词意境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的古诗词有很多是作者在遭遇不平、仕途不顺、喜出望外时有感而发,是诗人情感的寄托、心志的承载,如果不能结合相应的背景知识,学生的理解会停留在语言层面,很难进入诗的意境中。因此,背景是提高诗词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3.发挥想象,丰富理解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在阅读诗词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此时,教师就可以借助想象,丰富学生的理解,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真正践行新课改理念。提高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增强诗词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部编版二年级语文《夜宿山寺》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想象诗中的情境内容,教师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谈谈从字面上你都想到了哪些事物。学生根据不同的理解,联想到很多,有古寺、黑夜、星星等。并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将这些元素结合在一起绘制成一幅幅图画。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用绘画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不同的画面就是创造力的体现。有的画出诗人独具高楼的孤独感,有的画出诗人摘星够月的愉悦感……。
通过想象,使学生多角度、多侧面理解诗的意境,丰富学生的思维,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
4.加强朗读,加深理解
朗读是学生学习诗词一种基本的方式。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正是记忆的最佳时期。因此,朗读古诗词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并且古诗词朗朗上口,很适合朗读,可以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以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一课为例,这是一首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描绘了我国内蒙古阴山下土地辽阔、牧草丰茂、牛羊肥壮的草原风光,反映了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表达了他们对生活和家乡的热爱。整首诗场面宏大、意境高远、语言通俗,为此,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朗读教学加速学生与文本的融合,培养学生通过文字体会内涵的能力,更好的感悟诗中的情境,加深理解。具体在教学中,教师是这样安排的:首先为学生播放示范朗读的动画,让学生能够按照范读的语调、节奏自主朗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从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等方面对学生做出指导。接着,让学生自由朗读,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以低声吟唱,把诗读懂、读顺。能够初步感受诗词描写的主要景象。其次跟读,让学生跟着示范跟读两遍,体会诗歌的韵律,把控诗歌的感情基调。最后,小组对读,及时指导评价。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如在“自由朗读”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你在诗中都看到了什么?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学生有的看到了天空,天空是苍茫的;有的看到了草地,它是一望无垠的;还有的看到牛羊,它们是肥壮的……。学生在边读边思中,不仅捕捉到诗中的元素,还培养他们的个性,提升了想象力。
朗读可以将学生的情绪广泛地调动起来,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这对诗词学习来说至关重要,情感是诗词的灵魂,也是得以广泛流传的主要因素。因此,重视朗读教学可以实现诗词教学的有效性,丰富学生的情感。为了提高朗读效果,教师可以采取范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避免学生出现厌烦情绪,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朗读中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对诗词的感悟力。
5.角色表演,内化理解
例如,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送别诗,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厚感情,教师在学生熟读该诗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与文本展开对话:“想象一下,杨万里早晨在净慈寺送好朋友时会说些什么呢?”学生依据对语言的理解,展开想象,思维穿越时空隧道,亲眼目睹杨万里送朋友的场景。并通过表演将自己的认知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只见“杨万里”紧紧握住“林子方”的手依依不舍地说:“到那边记得来信,照顾好自己。”一脸不舍的“林子方”深情地说:“放心吧,到那安顿好我会第一时间联系你的,保重。”……。就这样,通过角色表演学生补充和拓展了诗词内容,将送别的场景真实地为我们展现出来,让学生如临其境,深化了对诗词的理解。并且表演是小学生喜爱的活动之一,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浓厚兴趣,增添诗词教学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诗词的学习中。并且学生在表演中创造力、想象力都得到有效的提升,发展了综合素养。
总之,古诗词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学习古诗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提升文化底蕴。为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运用多媒体、想象、背景等手段,不断优化古诗词教学,帮助学生加深对古诗词文化的理解和传承,从而带动语文教学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宋少花.关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研究[A].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19
[2]刘洪娟,陈小玺,梁世初,邢淑玲.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的研究[A].第十届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基础教育“十三五”规划课题会议论文集(议题六:育人与育才)[C]. 2017
[3]张卫兰.经典浸润课堂,吟诵传承文明——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优化策略[J].学苑教育. 2019(19)
[4]郭海伟.如何认识并把握小学古诗文教学[A].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 2019
[5]景红.古诗文教学四部曲——淺谈古诗文的课堂教学[A]. 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二)[C].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