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关于小学临界生转化策略的研究
【作者】 农 艳
【机构】 广西那坡县第二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小学阶段临界生的转化策略,已经成为各所学校抓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策略,不同类型的学校在工作方案中都安排有专门的临界生转化要求、转化目标和转化措施。很多教师也都认为,临界生转化抓实了,有效了,成功了,就可以有利于优秀率和学率的大面积提升仅此而与,但实际并非如此。新课程条件下要求知识传授者角色的变化,全面落实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在小学阶段,临界生一般定义为通过加强个体辅导和心理疏导,促使达标学生。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角度考虑,必须加强重视临界生工作。
一、小学临界生现状综述
临界生是我国当前教育考试制度下的一个新名词。抓好临界生的提升与转化,是促进高中教育全面发展、加强优秀生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临界生的概念主要围绕“界”这个字进行界定。从广义上来说,每个人都是“临界生”,因为每个人都有提升的空间。小学阶段的临界生:偏见的观点总以为所谓临界生就是班里成绩优秀的那些学生或那些差生。其实,临界生的内涵非常宽泛。临界生是指某学科、某行为习惯或思想等存在缺陷的学生。基于此临界生主要是学科临界生,即临界生是指是学科转化能力薄弱的小学生。
国内有关临界生的研究直到07年以后才出现,并且主要集中在临界生的现状、原因以及转化提升等方面。如王丽平以语文为例,分析了临界生教学的现状,转变的可行性以及转变措施。喻振南结合临界生的学习基础、思维能力、特长等,对如何培养临界生的成功心理进行了探讨。然而,目前对临界生的研究都强调的是某一学科或者某一特定方面,对小学临界生缺乏系统深度的研究。
二、小学临界生形成原因的分析
临界生是指具备一定能力并且处在高考各层次录取分数线附近的高中学生。通过对文献进行梳理后,发现前人对临界生的理解存在偏差,即部分老师用某一科的成绩来直接界定临界生,这样往往不太科学。我们应该试着用总成绩来界定临界生,然后,再依据单科成绩对临界生的弱势学科进行分析。
(一)知识贮备不足,学习偏科
很多临界生学习成绩难以提升的关键原因就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整个知识网络存在很多漏洞。小学生能够平衡各科成绩,不出现偏科现象的甚少。有一部分临界生虽然有些学科成绩非常优秀,但有的学科又存在严重的偏科现象,如果他们的薄弱学科不能提高,这种木桶的短板效应会一直制约着他们的学习,导致他们每次考试成绩都很难有突破性提高。
(二)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机低
小学临界生有时就像一艘找不到灯塔的船只,任由海水推来推去。对自己的学习他们虽然年龄较小,但还是有美好的期望和希望。然而他们不善于给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学习缺少规划意识,即便有目标也不够清晰明确,这让他们的学习缺少方向,整个学习就显得被动无序;许多临界生普遍感觉学习太苦太累,学习兴趣也不高,学习动机普遍偏低,当付出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时,他们往往显得很无奈。
(三)不良的学习习惯,自制力不足
很多临界生学习习惯不好,学习缺少时间规划意识,自习课拿起什么书就看什么书,课堂学习不够专注,课后作业疲于应付,学习方法与策略也不够系统科学,缺少训练有素的学习行为习 惯,从而导致学习效率非常低效。再加上小学生尚幼小,很难抵挡外界的诱惑,他们会沉浸于自己的“最爱”,从而无法保持稳定、持久有效的学习心境,学习效率时高时低。
(四)自信心不足,带有消极情绪
学习成绩是衡量学生在校表现的重要指标,小学生虽然小,但却也知道自己的学习成绩会给父母、老师和亲人带来什么样的印象。临界生的成绩总是游离于偏科及格分数的边界,这导致他们在学习中总是表现出自信心不足,缺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学习中往往半路打退堂鼓。学习成绩不如意,再加上面对家长老师淳淳教诲的压力下,小学临界生整天生活在焦虑和失望的消极情绪中,他们习惯性地否定自己,不愿积极应对学习中的挑战,很多时候表现出学习的懒散感和无力感。
三、转化对小学临界生的教育对策的研究
(一)基于分层教学的课堂教学
分层教学能够为层次不一的学生提供一个适应其发展的教学环境。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分层教学,即首先把备临界生作为备课的主要内容。同时,在课堂上通过提问等形式对临界生进行关注。另外,在设计作业时也充分考虑临界生的实际情况。
(二)基于掌握学习的针对性辅导
掌握学习理论主张要“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所学内容,以便提供具体的处方”。为此,我们在充分了解每位临界生的基础上,要为他们量身定制了学习计划。比如,根据临界生的态势分析结果,语文老师重点对语文偏弱的孩子关注,并提出解决改善的措施;数学老师针对数学学习平乏的孩子进行沟通教授,以改善学生的偏科现象。
(三)帮助临界生端正学习心态,树立信心
临界生的转化提升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工作。学习共同体理论强调学习中要充分发挥群体动力作用。为此,我们充分发挥班级、学校、家庭、社会等的作用,形成教育合力。比如,通过学习共同体的协作,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家长等对他们的关心和关注,从而使他们的学习情绪、身心状态正向发展。临界生的转化提升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因此,临界生一旦选定,弱势科目一旦确定以后,就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长期的辅导,在短时间内不能轻易地对临界生及其弱势学科进行改变。
(四)教师倾心聆听、对症下药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育人,在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及格临界生处于及格的边缘,他们的智力很大程度并不低于优等生往往是因为在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信心方面存在不足。如果我们能够解决这些非智力因素,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已经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五)基于研究学情、落实跟踪
在鼓励学生帮助学生重拾信心的同时,找出及格临界生的弱项,进行有效的落实跟踪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在日常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落实跟踪呢?第一,在每一次考试结束后,可以上一次测试进行对比,分析两次考试中及格临界生的变化,在题目难度相同的情况下,看看哪些同学是由于退步而成为了及格临界生,对于这些同学,要关注他们失分严重的题型,还要一对一及时 了解失分原因,并在后续的教学中进行跟踪。第二,跟踪分析同一位及格临界生在每次测试中的成绩变化,分析他每一次测试中分数的变化以及进步或者退步的原因。只有坚持不懈地跟踪分析,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殷秀娟.用心陪伴 只为成长[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35):80.
[2]王丽平. 高中临界生教学改革探索[D].辽宁师范大学,2007.
[3]鞠党生.应对新高考目标的教学改革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17(16):26-7.
[4]喻振南. 如何培养高三临界生的成功心理[J].考试周刊,2010(21);212-213
[5]陈建兰.倾心关注,静心守候——谈初中英语C等临界生的转化[J].课程教育研究,2015(01):89-90.
[6]侯刘起,李翠连,李帅.临界生的界定、态势、对策及验证——来自广西南宁市第一中学的案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29(10):42-47.
[7]唐红.基于小组合作学习背景下的教学补偿策略[J].华夏教师,2017(07):54.
一、小学临界生现状综述
临界生是我国当前教育考试制度下的一个新名词。抓好临界生的提升与转化,是促进高中教育全面发展、加强优秀生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临界生的概念主要围绕“界”这个字进行界定。从广义上来说,每个人都是“临界生”,因为每个人都有提升的空间。小学阶段的临界生:偏见的观点总以为所谓临界生就是班里成绩优秀的那些学生或那些差生。其实,临界生的内涵非常宽泛。临界生是指某学科、某行为习惯或思想等存在缺陷的学生。基于此临界生主要是学科临界生,即临界生是指是学科转化能力薄弱的小学生。
国内有关临界生的研究直到07年以后才出现,并且主要集中在临界生的现状、原因以及转化提升等方面。如王丽平以语文为例,分析了临界生教学的现状,转变的可行性以及转变措施。喻振南结合临界生的学习基础、思维能力、特长等,对如何培养临界生的成功心理进行了探讨。然而,目前对临界生的研究都强调的是某一学科或者某一特定方面,对小学临界生缺乏系统深度的研究。
二、小学临界生形成原因的分析
临界生是指具备一定能力并且处在高考各层次录取分数线附近的高中学生。通过对文献进行梳理后,发现前人对临界生的理解存在偏差,即部分老师用某一科的成绩来直接界定临界生,这样往往不太科学。我们应该试着用总成绩来界定临界生,然后,再依据单科成绩对临界生的弱势学科进行分析。
(一)知识贮备不足,学习偏科
很多临界生学习成绩难以提升的关键原因就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整个知识网络存在很多漏洞。小学生能够平衡各科成绩,不出现偏科现象的甚少。有一部分临界生虽然有些学科成绩非常优秀,但有的学科又存在严重的偏科现象,如果他们的薄弱学科不能提高,这种木桶的短板效应会一直制约着他们的学习,导致他们每次考试成绩都很难有突破性提高。
(二)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机低
小学临界生有时就像一艘找不到灯塔的船只,任由海水推来推去。对自己的学习他们虽然年龄较小,但还是有美好的期望和希望。然而他们不善于给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学习缺少规划意识,即便有目标也不够清晰明确,这让他们的学习缺少方向,整个学习就显得被动无序;许多临界生普遍感觉学习太苦太累,学习兴趣也不高,学习动机普遍偏低,当付出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时,他们往往显得很无奈。
(三)不良的学习习惯,自制力不足
很多临界生学习习惯不好,学习缺少时间规划意识,自习课拿起什么书就看什么书,课堂学习不够专注,课后作业疲于应付,学习方法与策略也不够系统科学,缺少训练有素的学习行为习 惯,从而导致学习效率非常低效。再加上小学生尚幼小,很难抵挡外界的诱惑,他们会沉浸于自己的“最爱”,从而无法保持稳定、持久有效的学习心境,学习效率时高时低。
(四)自信心不足,带有消极情绪
学习成绩是衡量学生在校表现的重要指标,小学生虽然小,但却也知道自己的学习成绩会给父母、老师和亲人带来什么样的印象。临界生的成绩总是游离于偏科及格分数的边界,这导致他们在学习中总是表现出自信心不足,缺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学习中往往半路打退堂鼓。学习成绩不如意,再加上面对家长老师淳淳教诲的压力下,小学临界生整天生活在焦虑和失望的消极情绪中,他们习惯性地否定自己,不愿积极应对学习中的挑战,很多时候表现出学习的懒散感和无力感。
三、转化对小学临界生的教育对策的研究
(一)基于分层教学的课堂教学
分层教学能够为层次不一的学生提供一个适应其发展的教学环境。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分层教学,即首先把备临界生作为备课的主要内容。同时,在课堂上通过提问等形式对临界生进行关注。另外,在设计作业时也充分考虑临界生的实际情况。
(二)基于掌握学习的针对性辅导
掌握学习理论主张要“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所学内容,以便提供具体的处方”。为此,我们在充分了解每位临界生的基础上,要为他们量身定制了学习计划。比如,根据临界生的态势分析结果,语文老师重点对语文偏弱的孩子关注,并提出解决改善的措施;数学老师针对数学学习平乏的孩子进行沟通教授,以改善学生的偏科现象。
(三)帮助临界生端正学习心态,树立信心
临界生的转化提升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工作。学习共同体理论强调学习中要充分发挥群体动力作用。为此,我们充分发挥班级、学校、家庭、社会等的作用,形成教育合力。比如,通过学习共同体的协作,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家长等对他们的关心和关注,从而使他们的学习情绪、身心状态正向发展。临界生的转化提升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因此,临界生一旦选定,弱势科目一旦确定以后,就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长期的辅导,在短时间内不能轻易地对临界生及其弱势学科进行改变。
(四)教师倾心聆听、对症下药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育人,在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及格临界生处于及格的边缘,他们的智力很大程度并不低于优等生往往是因为在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信心方面存在不足。如果我们能够解决这些非智力因素,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已经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五)基于研究学情、落实跟踪
在鼓励学生帮助学生重拾信心的同时,找出及格临界生的弱项,进行有效的落实跟踪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在日常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落实跟踪呢?第一,在每一次考试结束后,可以上一次测试进行对比,分析两次考试中及格临界生的变化,在题目难度相同的情况下,看看哪些同学是由于退步而成为了及格临界生,对于这些同学,要关注他们失分严重的题型,还要一对一及时 了解失分原因,并在后续的教学中进行跟踪。第二,跟踪分析同一位及格临界生在每次测试中的成绩变化,分析他每一次测试中分数的变化以及进步或者退步的原因。只有坚持不懈地跟踪分析,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殷秀娟.用心陪伴 只为成长[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35):80.
[2]王丽平. 高中临界生教学改革探索[D].辽宁师范大学,2007.
[3]鞠党生.应对新高考目标的教学改革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17(16):26-7.
[4]喻振南. 如何培养高三临界生的成功心理[J].考试周刊,2010(21);212-213
[5]陈建兰.倾心关注,静心守候——谈初中英语C等临界生的转化[J].课程教育研究,2015(01):89-90.
[6]侯刘起,李翠连,李帅.临界生的界定、态势、对策及验证——来自广西南宁市第一中学的案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29(10):42-47.
[7]唐红.基于小组合作学习背景下的教学补偿策略[J].华夏教师,2017(0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