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试析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方法

【作者】 祁金霞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五四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一个人如果想在社会中立足,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也是一样的,能够独立思考的同学往往学得更轻松,也能取得更好的成绩。然而,在如今的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很多老师并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未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只是一味地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学生。这样的做法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的思维,使教学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本文中,笔者着重分析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育;独立思考能力;改进教学方法

  一、小学数学教育的现状
  对于大多数的小学生来说,数学是一门枯燥的科目,他们没有足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也缺少教师恰当的引导。很多教师选择让学生用惯用的解题方法和思路解决问题,这看似是最简单的方法,能在短时间内拿到分数,却局限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数学科目的学习失去兴趣,在遇到超出教师教授范围的问题时,则会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如何解决。这是如今小学数学教育存在的一个弊端,更不利于他们之后的数学学习。另外,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不利于他们以后在社会中的发展。总而言之,小学数学的教学需要更加重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如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一)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大多数学生认为数学课堂枯燥无味,因而被动地学习数学,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以开展一些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对这些数学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活跃课堂气氛来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从而更愿意自主思考。例如,在讲解加减法时,可以在桌子上摆一排苹果,让同学们随意拿放并查数,这样可以更直观地感受数字的变化,也能让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
  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生大都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更加感兴趣,所以在设计活动时最好贴近日常生活,更加简单易懂一些,还要记得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切不可直接给出思路和答案。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将问题抛给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回答问题,而不是直接给出结果;与此同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们脱离课本,走进生活,拓宽视野,走出局限。
  (二)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采用差异化教学
  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都是有差别的,想要照顾到每个学生,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在面对胆小害羞的学生和粗心爱犯错的学生时教师更要保持十足的耐心。差异化教学要求教师对学生有更深的了解,在课下与学生勤沟通,根据不同学生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们积极讨论,回答问题,勇敢地提出质疑,一步步培养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思考的能力。例如,老师在课堂上出了一道例题,当一个学生给出了错误的答案时,不要先急着否定他,而是要先问问他为什么要这么算,也不要直接把正确的算法告知他,而是让他自己思考错在了哪里,为什么犯错,再告诉他怎么改正,这样做,当他下次遇到类似的问题时便会学会自己来解决问题。
  (三)给予学生恰当的奖励,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肯定,因此,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中,给予积极认真的同学奖励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在学生举手发言后说一句“你真棒!”或者在一个学生勇敢地指出了板书中的错误时,送给他一块糖果或者一个小文具,这些小奖励不仅会让拿到奖品的同学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还会激励没有拿到奖品的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效仿他的做法,更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大家一起努力,共同进步,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更容易让更多的同学有参与感,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小学生大都对世界充满好奇并愿意探索未知的事物,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可以设立一系列有趣的数学问题并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学习,这也是独立思考能力的一种方式。例如在童话故事中穿插数学的元素,像让七个小矮人给王子送信,有三条路,哪一条是最短的?以此得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结论。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采取新的游戏方式,让学生自由组队,然后小组之间比拼,谁最先得出正确答案则给相应的小组加分,哪一组的分数最高则有小礼品作为奖励。这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荣誉感。教师在这期间起到的是一个带领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下一步应该做什么,让学生之间互相激励。多多开展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更能提高课堂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进一步提升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然而不能只依靠教师来告知他们自己错在了哪里,他们自己也要学习如何发现这些问题并加以改正。教师要做的就是想办法对此加以引导。例如,教师可以改变自己批改作业的方式,(下转第102页)(上接第103页)只写分数而不指出对错,让他们对自己学习中漏掉的知识点加以补充,完善知识层面,这远胜过教师站在讲台上一遍遍地讲解。当教的主体从教师变成了学生自己,他们自然会深入地思考,较少对教师的依赖。
  在数学中,一道题往往有很多种解法,让学生学会探究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也是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很重要的一环。当然,在这一方面,教师起到的也只是辅助和鼓励的作用。如在课堂上将这道题的第一种解法讲解完毕后,鼓励学生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寻找它的另一种解法。像有名的鸡兔同笼问题,除了采用列方程的方法,还可以别出心裁地让鸡和兔同时“抬起”一半的脚,这样再算起来题目就立刻变得简单了。多将一些这样的有趣的题目带进课堂,不失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一种好方法,学生们在学习数学的同时感觉到了乐趣,自然有动力去迎接下一次的挑战。
  总结
  近年来,国家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而独立思考的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更是需要从小开始培养。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输送可用之材,而小学数学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它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考的方式,数学在培养人才方面的重要性就此凸显出来,然而我们深知,我国的数学的长足发展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学生要做的是配合老师的教学,老师要做的就是改进教学方法,当好领路人的角色。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积极设计并鼓励学生参与数学活动,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发问,勇于质疑,为下一步的数学学习做好准备。小学数学教师更要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独立思考成为一种习惯,这必将让广大学子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魏大江, 赵艳敏.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 基础教育论坛, 2019, 000(031):P.20-21.
  [2]常胜. 浅析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J]. 速读(下旬), 2019(1).
  [3]许馨爻. 浅谈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 赤子, 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