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育儿之浅谈

【作者】 李 琼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特区杨家畈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高尔基曾说:”爱护孩子是老母鸡都会做的事,但教育孩子却是一门艺术。”
  我是一名教师,也是一名家长。但我个人认为,做家长比做老师更不容易。因为我们当老师以前,进行过相关的学习、培训和考试,拿到了教师资格证和新教师上岗证。但是当孩子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上,作为父母的我们并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学习怎样当家长,就天然的成为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当家长会比当老师轻松。就拿我自己来说,在一线从教20多年,但做母亲却只有10余年。所以在教育孩子方面,很多时候也是疑惑的、迷茫的,甚至是力不从心的。
  一、教师角色与家长角色无法做到合理转换
  很多时候不由自主的把孩子当作学生一样对待,特别是孩子小学阶段,我的工作也很繁忙,再加上育儿经验缺乏,从而致使孩子可能无法真正感受到母爱的温暖,更多的是严厉与苛责。
  记得孩子5岁多的时候,我们把他送去培训班学钢琴。现在看来,孩子当时其实已经很认真、很尽力的在学习了,而且弹得也很不错了。毕竟孩子当时还那么小,但我每次去培训班接他或陪练时,一会儿指责他手腕抬得太高,一会儿批评他手指太塌陷,一会儿又说他弹的太慢,没力度,节奏不稳……幼小的孩子终于在我这个会弹一点钢琴的“老师妈妈”的一次又一次的指责和否定中,对学弹钢琴彻底失去了信心。再也不去培训班学钢琴了。现在一想到这事儿,我就悔不当初、后悔莫及。我想:如果我没当过老师,也不会弹钢琴的话,说不定孩子现在已经弹得一手流利的钢琴了。
  二、育儿先育己,从言教、身教再到境教,提升育儿能力
  想让孩子改变,自己先要改变。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想让孩子文明守纪,礼貌待人。自己首先要学会文明用语,不说粗话脏话,过马路走斑马线,开车礼让行人。想让孩子爱上阅读和思考,自己先要做到多阅读、勤思考。每天最好抽出固定的时间进行阅读。可以陪孩子阅读,也可以全家一起阅读,读后进行交流。想要孩子孝敬父母,自己先要做到对父母态度温和,多关心父母的心理需求,多交流、帮父母排忧解难。
  三、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不是父母的附属品
  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也没有必要和别的孩子进行比较,因为没有可比性。
  每个孩子从呱呱坠地那刻起,就已经有了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他不需要和任何人比,他就是他,独一无二的他。世间永远找不出第二个他。但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却有很多父母总喜欢对孩子说:“别人家的孩子比你聪明,别人家的孩子学习怎么那么好,别人家的孩子字写得真好看……”让孩子一直活在“别人家的孩子”阴影中。
  当父母忽视了孩子独一无二的价值时,用“别人家的孩子”的优点和自家孩子的缺点相比较时,就已经在抹杀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和上进心。慢慢的,孩子就真正会变成父母口中的样子——愚笨、学习成绩不好、胆小……
  当你把自家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放在同一架天平上作比较,并且不断强调“你怎么就是比不过“别人家的孩子”时,孩子的内心只会觉得“我是没有价值的”“爸爸妈妈不爱我,只爱别人家的孩子”。长此以往,孩子自我内在价值低,内动力会越来越不足,从而失去学习和生活的信心。
  四、无条件的接纳孩子,不溺爱和纵容孩子
  如果真的爱孩子,就不要再拿“别人家的孩子”来刺激孩子脆弱的神经,刺伤他的内心,而是要无条件的接纳自己的孩子。无论孩子当下的状态如何、情绪如好、外在表现如何、成绩如何,都要尊重孩子独立的个性,尊重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当然,无条件地接纳孩子,并不是指溺爱和纵容孩子,而是不随意给孩子贴标签,不进行破坏性的批评和指责。
  五、正面管教远比打骂、批评和指责更有效
  关注孩子做到的部分,并及时进行肯定、欣赏和赞美。比如:当孩子听写词语,写对了9个,错了一个,你应该说:“孩子,你写对了9个,而且字也比以前写得更认真了,太棒啦!妈妈相信你下次会写得更快更好,正确率也会更高的!”而不是说:“你怎么这么不用心,又写错了一个词语?”温柔、积极而坚定的话语,会让孩子更加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越来越自信,越来越阳光,内心越来越坚强。反之,批评指责的话语,会破坏孩子的良好的学习情绪,还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从而失去生命力。
  以上几点只是个人的一点儿浅见,是在孩子成长路上遇到问题,且走了很多弯路后的一些反思和体悟,不成系统。总体说来,教育真的是一项巨大的、长期的工程,更是一门高深的艺术。育儿,其实就像牵着一头蜗牛散步,过程漫长,却需要一步一个脚印。不可着急,放宽心态,慢慢等待。于己而言,只能是认真学习,潜心修炼,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家长。与孩子同成长,共进步。与学校,齐携手,育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