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关于《课堂教学中学生运算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作者】 罗中奎

【机构】 贵州省盘州市第十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课题研究背景
  数学运算作为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数学运算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数学成绩和高考的成败。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因为运算能力的缺失无法体会数学解题中茅塞顿开的美学价值;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学生学习没有获得感,就会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课堂参与度。
  通过分析试卷和课堂观察我们发现许多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比较欠缺,特别是数学运算能力很差,教学过程中表现为:(1)学习过程中往往一听就懂,一做就错;(2)解题方法会,但运算往往出错;(3)思路对,结果错;(4)会做不得分,对而不全。
  运算能力是基础,是数学能力发展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障,尤其在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重视与强化运算能力对学生学好数学至关重要。
  本课题立足于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研究,助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好数学;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参与教师的科研意识,更新教学理念,树立发展评价观;更有助于教师更全面的关注每一个学生,为学生提升数学运算能力提供科学有效的帮助与指导。
  二、前阶段概况
  本课题于2019年4月正式开题,预期到2021年5月结题,历时两年多时间,现将前一阶段的研究工作整理汇报如下:
  1.课题研究的目的
  (1)通过前阶段课题的研究,使我们的教师能进一步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革新教学行为,重视和强化学生的数学能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提高一个实效,即校本研究的实效。真正完善“以校为本”的现代教研制度,通过课题研究,找到适合盘州市第十一中学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方法及提升策略,并及时总结优秀研究成果。
  (3)深入开展如何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有机结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的研究。找到适合盘州市第十一中学师资、生源、环境、办学特色的数学课堂模式及学生评价体系。
  2.课题研究的内容
  在研究的准备阶段,我们发现学生运算能力与数学知识两者未有效链接,学生缺乏自主地根据运算的需要而去主动寻求相关知识的能力。基于这种现状,前阶段主要对学生运算能力与数学知识的链接进行培养,引导学生有效利用数学相关知识简化运算,提升运算的准确性。
  3.课题研究实施策略
  前阶段,课题组全体成员紧紧围绕课题方案中所确定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在课题论证、课题分解、研讨交流、课题实施、经验总结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达到了初步阶段的目的。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提升素养。为提高课题研究人员的素质,尽快掌握教育研究方法、实现更有效的课研,课题组成立初我们组织成员认真学习课题研究方案、自学相关理论知识,明确了“数学运算能力”的概念界定以及其提出的意义、背景等。我们还组织各位成员学习了《数学课程标准(2018版)》及其解读等有关课改的材料,学习了与课题内容相关的理论专著和一些学术期刊。在学习中我们追求形式的多样性与结果的实效性,以个人自学与集体学习、讨论交流相结合,规定内容与自主、自由学习相结合,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有了充分的教育理论支撑。
  (2)认真组织实施开展课题研究,吸取先进经验,加强交流,不断提高研究水平。课题开展以来,我们每周利用两节课开展课题组研讨活动,交流经验;在实施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始终把着力点放在“如何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算能力”上,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探索性、协作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校正研究方向。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的目标要求,把课题研究和日常的教研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多形式、多渠道开展课题研究,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
  4.前一阶段研究成果
  (1)学生方面
  ①保障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②转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提升了数学运算能力。
  ③学生能有效将运算与数学知识进行连接。
  ④通过运算能力的提升,学生数学成绩有了明显提升。
  (2)教师方面
  ①增强了课题组成员的科研意识、课改意识促进了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入。
  ②数学课堂教学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较好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
  ③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和理论素养的提升这两方面。
  ④为下一步课题研究奠定了基础。
  三、课题研究中的不足
  1.申报课题时,没有合理的计划,针对性不高。今后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研究计划,逐项逐条落实,并记载在案,研究后做好书面材料备存。
  2.全体课题组成员在时间和精力上还不够充裕,理论水平有限;对现代教学手段与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学心理等的研究还比较肤浅,有的甚至还未涉及,制约了课题的深入研究。
  3.资料搜集不充分。前一阶段的研究过程中对资料的搜集不及时,导致研究成果分析缺少材料的印证。
  四、课题研究过程的反思
  反思一年多的研究过程,我们的体会颇多:
  第一,本课题的研究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经验”方面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我们的研究还只是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后期研究还需不断加深,向更深的层次延伸,提高我们数学课堂教学效益。
  第二,对本课题的研究不能仅停留在“教师”的角度,更主要的是要加大力度进行“学生”方面的研究,即对“学生参与”的研究还需更全面、更深入。
  第三,课堂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它比较好地解决了研究过程中的方法问题,但我们在这方面做得还不是很到位,特别是对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方面还需加大监控力度,以进一步做好质的研究。
  五、课题后期研究目标
  1.落实运算的准确性:理解基本概念,明晰运算法则,掌握解题分析的一般原则,是进行运算求解的前提。数学解题过程是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这一系列思维活动来完成的,而其中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将导致解题出错。这使我们再一次认识到,准确的基础知识加上严谨的思维对正确运算解题的重要性。
  2.掌握运算的综合性:运算是与具体的数学知识相联系的,它是数学思想方法综合运用的体现。运算能力和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相互作用、相互支持的。数学解题过程中可能要用到数学中的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这是对课本概念、知识,以及推理运算、思想方法的综合应用。通过相关训练,使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联想能力、表述能力相互渗透,不断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3.辨析运算的合理性:数学解题过程中,总要进行一些运算。解答数学题,不但要保证算理正确、方法可行、计算准确,更应优化思维、简化运算,使解题更加便捷合理。这需要学生在解题训练中,不断地交流鉴赏,比较分析,归纳总结,从而形成科学合理的解题思路。
  4.培养运算的灵活性:由于解题者思维品质、解题经验、观察角度的不同,导致了思维策略的差异,表现在知识联系、转换和运算过程,运算方法的选择和调整过程。
  5.开拓运算的创新性: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这种独特的思维会使学生产生独到的见解,做出具有特色的决策,从而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数学解题离不开运算,数学推理往往要通过运算来实现。培养学生的运算求解能力,应该从“扎实的基础知识,良好的运算策略,优秀的思维品质”三个方面来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