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体育课堂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作者】 任 平
【机构】 湖北省房县上龛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体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担负着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的主要任务,而思想品德教育也是体育的教育目标之一。因此,体育教师在日常的体育教学工作中,必须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寓德育于体育之中,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把握当代中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思想品德状况,认清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创造性地探索在体育课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策略和技巧。
【关键词】 体育教学;德育渗透;研究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德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并要求把它渗透到各学科中去。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体育教学任务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的,使学生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与祖国的建设远大目标统一起来,启发学生明确认识身体好对学习好、工作好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形成长远的、持久的学习动机,以指引学生的学习方面,激励他们去努力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中学时期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又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因而我们可以抓住中学生爱好体育运动,喜欢上体育的特点和优势,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自然协调地、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使学校各项体育活动不仅锻炼学生的体格,开发学生的智力,而且能充实学生的思想,健全学生的人格。本文就如何在体育课堂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浅谈几点看法。
一、我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品德教育的几种做法
1、身教。人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只能在人类的生活和社会活动中,通过引导、教育逐渐培养与完善起来,所以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社会影响和学校教育的结果。
“身教重于言传”,“以身立教”是每一位教师应遵循的工作原则。它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对学生个性品德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凡事要求学生做到的事自己应首先做到,然后才能要求学生,要充分用自己的性格和人格作表率,使学生从中领悟和产生道德概念,从而乐于接受效仿,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我校是地处县西郊039县道边上龛学校,操场上没有塑胶,天晴时风一吹灰尘布满整个校园,室外体育课时经常要蹲下来躲避沙尘暴,所以上课前我尽量用水把周围的场地打湿,看我一个人跑进跑出地接水洒水,同学们都站不住了,纷纷也借来了水桶、脸盆,一起干了起来。而这段劳动的时间也成了我跟学生交流的好时光,他们会讲在家里做什么事情;班里谁的最勤快;谁的力量最大,可以拎多少水;谁速度最快,来回了几趟。从那天起,只要天气干燥,同学们都会在下课时将场地打湿,保证了课堂质量。又如,在气温比较低的那些日子,虽然规定不能戴帽子、围巾、手套,但不少学生还是因为怕冷一副武装来上课,练习时也缩手缩脚的。此时,教师应选择比较简单的衣着,精神饱满地向学生问好,带头做准备活动,活动后鼓励学生拿下“装备”,同时不适时机地向学生灌输要吃得起苦,不要被寒冷打倒。
2、言传。语言是人们表达感情、沟通思想、传播信息的一种工具。体育教师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作为一项塑造学生灵魂的神圣工作,必须运用符合自身性质、特点、要求的语言艺术。
在进行体育知识教学时,可向学生介绍一些我国体育发展史,体育成就和为祖国荣誉奋勇拼搏的运动员的事迹,去感染、激励学生,对学生进行爱党、爱祖国的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体育课的特点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特征。由于学生各自的身体素质、体能和意志不同,往往在练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存在着畏难的情绪,如怕苦、怕摔、胆怯等一些现象,特别是在跳高、跳山羊、技巧、单杠动作等难度较大的练习中更加突出。出现这种情况之后,要针对学生各种不利于练习的心理,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在练习中,要以热情的态度关心帮助学生完成动作,使学生减小惧怕的情绪。通过不断反复的练习,学生终于有了克服困难的信心,然后进一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吃苦耐劳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思想意志品质,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世上无难事,只怕用心人”的含义。
记得在一次接力跑比赛中,第一轮比赛大家都在喊“加油”,气氛很热烈。在第二轮时,不知是哪个学生在喊:“某某队,倒油!某某队,倒油!”,一时之间,不少同学也跟着减了起来,而在跑的学生也笑了起来,可以说这轮比赛非常失败。这轮比赛一结束,我就问:“同学们,在你跑步时,没有人给你加油,你觉得跑起来有劲呢?还是没劲了?”不少同学都回答说没劲了。“对呀!只有大家一起喊加油,我们的小队员才会跑得更快呢!而且我们不能给别人喝倒彩,这样是不礼貌的……”经过我一讲,他们的“加油”声又响了起来。同时对那些跑的较差的同学给予“胜利就在前面”等词语来鼓励他们,使他们都能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在课的小结时教师既要表扬跑得成绩好的学生,更要表扬那些能不耻最后,坚持跑完全程的同学,并鼓励他们在其他方面都能发扬刻苦精神,取得更多方面的进步。
3、精选。不同的练习内容,不同的教学题材,对进行的品德教育目的也是不同的。
要合理得选择和搭配好一堂课所需要的教学内容,不仅要从负荷、量等符合身体练习上考虑,而且要考虑内容的品德目标,应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思想品德。体育游戏是学生们最喜爱的一项综合性的体育活动,不同的游戏就有不同的品德要求和目的。如做“投准”游戏(投准一个算一分),不仅能发展学生投准和躲避能力,更使他们能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做到互相协作、团结一致,为集体争取分数而努力。例如,做“传球”游戏,则能培养学生机智活泼、团结负责、乐观进取的优良品质。
4、严纪。良好的组织纪律和集体观念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
初中体育课必须建立起一个良好的上课常规,加强队列训练,强化学生的纪律性,使学生在在安全的保障下快乐地参加体育锻炼。在练习中有目的培养学生关心爱护集体的思想感情以及刻苦耐劳、奋发向上等优良品质,使学生一堂课下来,在身心诸方面得到锻炼。
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可以从多方面入手。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一些表现,有时看起来似乎是无关紧要的琐碎小事,但处理不好会影响课堂教学,有碍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行。因此,教师要做有心人,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活动规律,从小处着手,言传身教,循循善诱,及时表扬鼓励,调动学生向上好学的积极性,随时加强德育渗透,使学生在掌握运动技术的同时陶冶道德情操,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这样既提高了体育教学质量,又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二、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实际,抓住时机、进行以下思想品德教育
1、纪律教育、集体主义教育。
在队列、队形教学中,教师统一指挥,注意观察每一位学生,对在队列、队形中表现不好的同学进行批评教育,指出他们的这种表现会造成整个队形不整齐,而影响全局,教育他们在练习中刻苦认真,遵守纪律,使他们养成动作迅速、准确、协调一致的作风,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在其它项目中也可以通过实例,让他们意识到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性。
2、顽强品质的培养。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练习都要承受极大的肌肉疲劳,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肌肉活动的直接兴趣,并根据握力的测试证明,让学生认识到自已忍受的练习,将获得相应的回报,使他们在练习中更加刻苦、认真。如中长跑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清楚、明白阐述“极点”这一生理现象,在他们练习出现“极点”现象是时,鼓励他们以顽强的毅力和意志去战胜“极点”现象,逐步培养他们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等优良品质。
3、竞争意识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出现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有意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让他们在竞争中品尝胜利的欢乐,失败的痛苦,进步的喜悦,拼搏的乐趣,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如在接力跑教学中,把学生分成几个组,规定最后一组到达终点的同学做俯卧撑、立卧撑等,让这些同学认识到胜利和失败带来的两种不同的结果,教师便抓住时机,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启发他们在下一次的竞争中战胜对手。又如在球类项目中,把他们分成几个组,轮流进行比赛,打败的组没有参赛资格,其它组继续比赛,让他们在比赛中尽最大力量战胜对手,保证本组能继续打比赛。
4、心理调适能力教育。
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平坦的,都有一些坎坎坷坷,当代中学生都是在父母、亲人的呵护下长大,心理上更加脆弱,承受能力更低。教师应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如在测试体育合格项目时,把体育不合格不能参加高考的厉害关系告诉一些体育成绩不合格的同学,使他们从心理上产生压力,然后鼓励他们认真学习、刻苦锻炼,争取补测时能顺利考合格,逐渐培养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5、育人教育。
在武术课教学中,用提问的方式向学生提出一些武打电影片及武打小说中的问题,由学生回答,使他们对“习武以德为先”有进一步的认识,以培养他们尊师重道,讲礼守信,宽以待人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在体育器械的管理中,每次值日的同学必须认真负责领交器材,上课时,不允许任何一位同学把排球当足球踢,应爱护公共财产,逐渐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体操课垫上滚翻练习中,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开展比赛竞争,让他们在练习中明白同学之间应互帮互助、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他人的重要意义。
总之,体育课是以行为为主的教学活动,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各种不同的活动形式来代替单纯的说教使体育活动成为德育的真实载体,这样,德育必将会收到更加明显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体育工作者,不仅要重视品质教育的重要性,更要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挖掘教育素材,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去真正体现它的实效性。作为体育教师,应充分利用体育教学这一阵地,在进行体育课教学时,有预见性地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思想品德教育寓教于乐、寓教于景、情景交融,达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炼之以意、持之以恒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梁永华.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功能.中国学校体育.2000年第1期p16
[2]郁洪明.初中体育教学德育程序化尝试.中国学校体育.2000年第5期P18
作者简介:任平,男,1976年12月出生,湖北房县上龛学校体育教师中教一级,在2009年被评为十堰市优秀教师,2021年被请为房县先进教育工作者,并有多篇论文获省、市一、二等奖。
【关键词】 体育教学;德育渗透;研究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德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并要求把它渗透到各学科中去。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体育教学任务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的,使学生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与祖国的建设远大目标统一起来,启发学生明确认识身体好对学习好、工作好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形成长远的、持久的学习动机,以指引学生的学习方面,激励他们去努力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中学时期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又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因而我们可以抓住中学生爱好体育运动,喜欢上体育的特点和优势,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自然协调地、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使学校各项体育活动不仅锻炼学生的体格,开发学生的智力,而且能充实学生的思想,健全学生的人格。本文就如何在体育课堂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浅谈几点看法。
一、我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品德教育的几种做法
1、身教。人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只能在人类的生活和社会活动中,通过引导、教育逐渐培养与完善起来,所以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社会影响和学校教育的结果。
“身教重于言传”,“以身立教”是每一位教师应遵循的工作原则。它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对学生个性品德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凡事要求学生做到的事自己应首先做到,然后才能要求学生,要充分用自己的性格和人格作表率,使学生从中领悟和产生道德概念,从而乐于接受效仿,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我校是地处县西郊039县道边上龛学校,操场上没有塑胶,天晴时风一吹灰尘布满整个校园,室外体育课时经常要蹲下来躲避沙尘暴,所以上课前我尽量用水把周围的场地打湿,看我一个人跑进跑出地接水洒水,同学们都站不住了,纷纷也借来了水桶、脸盆,一起干了起来。而这段劳动的时间也成了我跟学生交流的好时光,他们会讲在家里做什么事情;班里谁的最勤快;谁的力量最大,可以拎多少水;谁速度最快,来回了几趟。从那天起,只要天气干燥,同学们都会在下课时将场地打湿,保证了课堂质量。又如,在气温比较低的那些日子,虽然规定不能戴帽子、围巾、手套,但不少学生还是因为怕冷一副武装来上课,练习时也缩手缩脚的。此时,教师应选择比较简单的衣着,精神饱满地向学生问好,带头做准备活动,活动后鼓励学生拿下“装备”,同时不适时机地向学生灌输要吃得起苦,不要被寒冷打倒。
2、言传。语言是人们表达感情、沟通思想、传播信息的一种工具。体育教师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作为一项塑造学生灵魂的神圣工作,必须运用符合自身性质、特点、要求的语言艺术。
在进行体育知识教学时,可向学生介绍一些我国体育发展史,体育成就和为祖国荣誉奋勇拼搏的运动员的事迹,去感染、激励学生,对学生进行爱党、爱祖国的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体育课的特点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特征。由于学生各自的身体素质、体能和意志不同,往往在练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存在着畏难的情绪,如怕苦、怕摔、胆怯等一些现象,特别是在跳高、跳山羊、技巧、单杠动作等难度较大的练习中更加突出。出现这种情况之后,要针对学生各种不利于练习的心理,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在练习中,要以热情的态度关心帮助学生完成动作,使学生减小惧怕的情绪。通过不断反复的练习,学生终于有了克服困难的信心,然后进一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吃苦耐劳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思想意志品质,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世上无难事,只怕用心人”的含义。
记得在一次接力跑比赛中,第一轮比赛大家都在喊“加油”,气氛很热烈。在第二轮时,不知是哪个学生在喊:“某某队,倒油!某某队,倒油!”,一时之间,不少同学也跟着减了起来,而在跑的学生也笑了起来,可以说这轮比赛非常失败。这轮比赛一结束,我就问:“同学们,在你跑步时,没有人给你加油,你觉得跑起来有劲呢?还是没劲了?”不少同学都回答说没劲了。“对呀!只有大家一起喊加油,我们的小队员才会跑得更快呢!而且我们不能给别人喝倒彩,这样是不礼貌的……”经过我一讲,他们的“加油”声又响了起来。同时对那些跑的较差的同学给予“胜利就在前面”等词语来鼓励他们,使他们都能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在课的小结时教师既要表扬跑得成绩好的学生,更要表扬那些能不耻最后,坚持跑完全程的同学,并鼓励他们在其他方面都能发扬刻苦精神,取得更多方面的进步。
3、精选。不同的练习内容,不同的教学题材,对进行的品德教育目的也是不同的。
要合理得选择和搭配好一堂课所需要的教学内容,不仅要从负荷、量等符合身体练习上考虑,而且要考虑内容的品德目标,应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思想品德。体育游戏是学生们最喜爱的一项综合性的体育活动,不同的游戏就有不同的品德要求和目的。如做“投准”游戏(投准一个算一分),不仅能发展学生投准和躲避能力,更使他们能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做到互相协作、团结一致,为集体争取分数而努力。例如,做“传球”游戏,则能培养学生机智活泼、团结负责、乐观进取的优良品质。
4、严纪。良好的组织纪律和集体观念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
初中体育课必须建立起一个良好的上课常规,加强队列训练,强化学生的纪律性,使学生在在安全的保障下快乐地参加体育锻炼。在练习中有目的培养学生关心爱护集体的思想感情以及刻苦耐劳、奋发向上等优良品质,使学生一堂课下来,在身心诸方面得到锻炼。
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可以从多方面入手。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一些表现,有时看起来似乎是无关紧要的琐碎小事,但处理不好会影响课堂教学,有碍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行。因此,教师要做有心人,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活动规律,从小处着手,言传身教,循循善诱,及时表扬鼓励,调动学生向上好学的积极性,随时加强德育渗透,使学生在掌握运动技术的同时陶冶道德情操,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这样既提高了体育教学质量,又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二、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实际,抓住时机、进行以下思想品德教育
1、纪律教育、集体主义教育。
在队列、队形教学中,教师统一指挥,注意观察每一位学生,对在队列、队形中表现不好的同学进行批评教育,指出他们的这种表现会造成整个队形不整齐,而影响全局,教育他们在练习中刻苦认真,遵守纪律,使他们养成动作迅速、准确、协调一致的作风,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在其它项目中也可以通过实例,让他们意识到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性。
2、顽强品质的培养。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练习都要承受极大的肌肉疲劳,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肌肉活动的直接兴趣,并根据握力的测试证明,让学生认识到自已忍受的练习,将获得相应的回报,使他们在练习中更加刻苦、认真。如中长跑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清楚、明白阐述“极点”这一生理现象,在他们练习出现“极点”现象是时,鼓励他们以顽强的毅力和意志去战胜“极点”现象,逐步培养他们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等优良品质。
3、竞争意识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出现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有意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让他们在竞争中品尝胜利的欢乐,失败的痛苦,进步的喜悦,拼搏的乐趣,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如在接力跑教学中,把学生分成几个组,规定最后一组到达终点的同学做俯卧撑、立卧撑等,让这些同学认识到胜利和失败带来的两种不同的结果,教师便抓住时机,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启发他们在下一次的竞争中战胜对手。又如在球类项目中,把他们分成几个组,轮流进行比赛,打败的组没有参赛资格,其它组继续比赛,让他们在比赛中尽最大力量战胜对手,保证本组能继续打比赛。
4、心理调适能力教育。
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平坦的,都有一些坎坎坷坷,当代中学生都是在父母、亲人的呵护下长大,心理上更加脆弱,承受能力更低。教师应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如在测试体育合格项目时,把体育不合格不能参加高考的厉害关系告诉一些体育成绩不合格的同学,使他们从心理上产生压力,然后鼓励他们认真学习、刻苦锻炼,争取补测时能顺利考合格,逐渐培养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5、育人教育。
在武术课教学中,用提问的方式向学生提出一些武打电影片及武打小说中的问题,由学生回答,使他们对“习武以德为先”有进一步的认识,以培养他们尊师重道,讲礼守信,宽以待人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在体育器械的管理中,每次值日的同学必须认真负责领交器材,上课时,不允许任何一位同学把排球当足球踢,应爱护公共财产,逐渐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体操课垫上滚翻练习中,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开展比赛竞争,让他们在练习中明白同学之间应互帮互助、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他人的重要意义。
总之,体育课是以行为为主的教学活动,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各种不同的活动形式来代替单纯的说教使体育活动成为德育的真实载体,这样,德育必将会收到更加明显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体育工作者,不仅要重视品质教育的重要性,更要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挖掘教育素材,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去真正体现它的实效性。作为体育教师,应充分利用体育教学这一阵地,在进行体育课教学时,有预见性地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思想品德教育寓教于乐、寓教于景、情景交融,达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炼之以意、持之以恒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梁永华.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功能.中国学校体育.2000年第1期p16
[2]郁洪明.初中体育教学德育程序化尝试.中国学校体育.2000年第5期P18
作者简介:任平,男,1976年12月出生,湖北房县上龛学校体育教师中教一级,在2009年被评为十堰市优秀教师,2021年被请为房县先进教育工作者,并有多篇论文获省、市一、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