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班主任对“问题学生”的转化策略
【作者】 黄元章
【机构】 广西那坡县百合乡中心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问题学生”的教育历来是班主任工作的难点,孩子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业成绩、智力发展、思想行为、与人相处等方面。本文通过班级“问题学生”转化分析,提出了爱心教育法、耐心教育法、持之以恒法、赏识教育法、合力教育法五种转化策略。我们相信,只有引导得法,施教有方,“问题学生”的转化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爱心;耐心;持之以恒;赏识;合力教育
一、分析“问题学生”的突出问题
“问题学生”往往由于某一方面的问题特别突出而引起多方面的问题,造成问题的原因也来自多个方面。因此,我在开展转化工作的同时,首先要弄清楚问题学生出现问题的综合性原因是什么,并根据孩子的具体问题采取针对性的策略,才能找到突破口,对症下药,让转化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将以毕业班“问题学生”的转化浅要地谈谈自己对班级“问题学生”的转化策略。
二、“问题学生”的具体情况分析
“问题学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个人卫生差,身体素质差:总是穿着一身奇装异服,经常套着一双拖鞋,整天显得没精打采,脸也没有洗干净,有时候,鼻子上还挂着两根鼻涕。身体素质相对也较差,营养不良导致的身体虚弱,经常头疼、或肚子疼,衣服的增减也没有注意天气,感冒发烧也是经常的事情。
2.上课行为无法自控,学习成绩差:上课的行为状态和别的孩子完全不一样,听课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或者玩东西,或者和同学讲话,或者随意站起来,有时候蹲在地上,即使站在办公室也弓着背,摇摇晃晃,东张西望。学习情况非常糟糕,布置的少量书面作业不能按时完成,背诵作业更是经常没有过关,有时考试一题都不做。
3.行为习惯差:做广播体操也是一副懒明明的样子,没精打采,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当中,有时候在队伍中游动,单独做也没有一个动作能标准。由于行为习惯差,经常受到各科老师的批评,无疑影响到了他和别的孩子相处,在集体当中不受欢迎,在同学当中也形成了一个差生形象。他属于告状和被告频率相对较高的类别,不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堂外都经常出现或大或小的状况。
三、“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分析
“问题学生”学生的问题出现,我们总是从孩子的成长环境来找根源,有家庭厌素的影响,也有学校教育和管理体制的问题。而孩子明明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家庭方面,这也是大多数问题学生问题产生的根源所在。
首先,他们的家庭学习和生活环境差。要么是留守儿童,甚至是单亲家庭留守儿童,他们和爷爷奶奶生活,家中十分凌乱,没有人督促学习。
其次,农村家庭教育往往采用暴力式的管教方式,孩子缺乏爱。孩子在家中十分叛逆,每次犯错,父亲往往就是一顿拳打脚踢,这导致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出现鸿沟。多次跟母亲交流也了解到,每次放学回家就往外面跑,孩子一打就跑,双休日经常在外面玩一整天,中午也不回家,饭也没吃,家长也不知道孩子去了哪里玩耍,不担心孩子的饮食也不担心孩子的安全。
四、对“问题学生”的转化策略
要实现“问题学生”的转变,首先得采用爱心教育法融化孩子心中的坚冰,还需引起家长的重视,让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帮助其成长。同时,辅之以其他的转化策略。
第一,坚持爱心教育法。我们常常提及要让孩子“亲其师,信其道”,“亲其师”、“信其道”并不是两个并列的可以交换位置的短语,孩子只有亲其师,才能真正地信其道,而“亲其师”的前提是”爱”。教师要把热爱学生与严格要求相互渗透,做到既真心关爱学生,又宽严有度。他们对爱的感受能力一点也不会比成年人的感受力弱,甚至更强。对于“问题学生”,我会努力地去保护他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我给他调换座位,让他们坐在讲台前面的位置,上课多予以关注,让出更多让他们展现自己的机会,这样,上课积极性稍有提高,但仍然经常注意力不集中,轮到他们回答问题了需要别的孩子提醒,自己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正确率十分低,有些错误的答案也被其他的小朋友嘲笑,老师便圆场。
第二,坚持耐心教育法。“问题学生”的不良行为,总是由于某些不良的外部诱因转化为内部因素引起的。他们缺乏正确的是非观念、道德观念、意志薄弱、屡教屡犯、久而久之就成定型,成为一种坏习惯。而改变坏习惯不是- -蹴而就的,需要极大的耐心。不交作业是家常便饭,家长的电话经常处于联系不上的状态。为了不让他们落后其他孩子太多,我只得单独进行辅导,有时候选择早晨,有时候在晚上,每次辅导完之后只要有所进步就给予一些奖励,如:糖果、水果等。所以他们每次即使单独被留下来,离开时也是欢天喜地的。
第三,坚持持之以恒法。在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过程中,出现反复和多次反复是一种规律性的现象。这是因为“问题学生”年龄上尚小,涉世未深,道德意识、法制观念尚在形成过程中,抵制不良诱惑能力较弱。因此,作为家长或老师就善于寻找症结,不怕反复,坚持教育,持之以恒。在他们的转化过程中,不论是作为班主任兼数学老师的我,还是照顾他们饮食起居、辅导他们的作业的家长而言,“持之以恒”的力度不够,对孩子的关爱、关注还不够多。家长有借口说,工作太忙,无暇兼顾;老师也可以借口说,班级的孩子那么多,班主任的工作也很辛苦,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与精力。但是,去抱怨、退缩对于孩子的成长毫无意义,始终相信“办法总比问题多”。我依旧坚持对孩子的辅导和鼓励,同时也经常主动和家长联系,反馈孩子最近的行为表现。
第四,坚持赏识教育法。在教育转化中,要善于寻找突破口,积极给予鼓励和肯定,以激励其成功,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和进步,从中吸取克服缺点的勇气和自信。未成年的小朋友更需要欣赏和鼓励。我一直坚持保护好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不求他们变得多么优秀,只希望至少能在这个班级能够快乐地成长,而不要因为自己的学习和行为让他们懂事之后感觉受到同学的鄙视而自卑,影响到他们心理的健康。我关注着他们的微小的进步,不失时机地给予鼓励和肯定,让他看到自己的长处和进步。渐渐地,孩子不论是上课还是行为表现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我已经感受到了孩子已经从学习中得到幸福感,从进步中品尝到喜悦的滋味,当孩子视学习为幸福的时候,自然会学得很好,能坚持下去。
第五,坚持合力教育法。在教育转化过程中要做到家庭、学校联手,扩宽教育渠道,形成教育合力。在家访中,我和孩子的父母进行了长谈,反馈了孩子的学习现状和转变的重要性,给家长提出了辅导要求,并做了一次辅导示范。当他们在学校犯错时,我通过电话要求家长校访了一次,家长老师共同分析了孩子最近的表现以及问题出现的原因,家长也感觉到事情的严重性,接受了我提出的要求,孩子也点头默许。从这次以后,孩子做什么都收敛了许多。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有较大的可塑性和矫正的可能性,“问题学生”在父母和老师的“爱心、耐心、赏识、恒心”中实现了美丽转变便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我们相信,只要引导得法,施教有方,就可以在为学生的教育转化方面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 爱心;耐心;持之以恒;赏识;合力教育
一、分析“问题学生”的突出问题
“问题学生”往往由于某一方面的问题特别突出而引起多方面的问题,造成问题的原因也来自多个方面。因此,我在开展转化工作的同时,首先要弄清楚问题学生出现问题的综合性原因是什么,并根据孩子的具体问题采取针对性的策略,才能找到突破口,对症下药,让转化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将以毕业班“问题学生”的转化浅要地谈谈自己对班级“问题学生”的转化策略。
二、“问题学生”的具体情况分析
“问题学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个人卫生差,身体素质差:总是穿着一身奇装异服,经常套着一双拖鞋,整天显得没精打采,脸也没有洗干净,有时候,鼻子上还挂着两根鼻涕。身体素质相对也较差,营养不良导致的身体虚弱,经常头疼、或肚子疼,衣服的增减也没有注意天气,感冒发烧也是经常的事情。
2.上课行为无法自控,学习成绩差:上课的行为状态和别的孩子完全不一样,听课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或者玩东西,或者和同学讲话,或者随意站起来,有时候蹲在地上,即使站在办公室也弓着背,摇摇晃晃,东张西望。学习情况非常糟糕,布置的少量书面作业不能按时完成,背诵作业更是经常没有过关,有时考试一题都不做。
3.行为习惯差:做广播体操也是一副懒明明的样子,没精打采,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当中,有时候在队伍中游动,单独做也没有一个动作能标准。由于行为习惯差,经常受到各科老师的批评,无疑影响到了他和别的孩子相处,在集体当中不受欢迎,在同学当中也形成了一个差生形象。他属于告状和被告频率相对较高的类别,不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堂外都经常出现或大或小的状况。
三、“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分析
“问题学生”学生的问题出现,我们总是从孩子的成长环境来找根源,有家庭厌素的影响,也有学校教育和管理体制的问题。而孩子明明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家庭方面,这也是大多数问题学生问题产生的根源所在。
首先,他们的家庭学习和生活环境差。要么是留守儿童,甚至是单亲家庭留守儿童,他们和爷爷奶奶生活,家中十分凌乱,没有人督促学习。
其次,农村家庭教育往往采用暴力式的管教方式,孩子缺乏爱。孩子在家中十分叛逆,每次犯错,父亲往往就是一顿拳打脚踢,这导致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出现鸿沟。多次跟母亲交流也了解到,每次放学回家就往外面跑,孩子一打就跑,双休日经常在外面玩一整天,中午也不回家,饭也没吃,家长也不知道孩子去了哪里玩耍,不担心孩子的饮食也不担心孩子的安全。
四、对“问题学生”的转化策略
要实现“问题学生”的转变,首先得采用爱心教育法融化孩子心中的坚冰,还需引起家长的重视,让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帮助其成长。同时,辅之以其他的转化策略。
第一,坚持爱心教育法。我们常常提及要让孩子“亲其师,信其道”,“亲其师”、“信其道”并不是两个并列的可以交换位置的短语,孩子只有亲其师,才能真正地信其道,而“亲其师”的前提是”爱”。教师要把热爱学生与严格要求相互渗透,做到既真心关爱学生,又宽严有度。他们对爱的感受能力一点也不会比成年人的感受力弱,甚至更强。对于“问题学生”,我会努力地去保护他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我给他调换座位,让他们坐在讲台前面的位置,上课多予以关注,让出更多让他们展现自己的机会,这样,上课积极性稍有提高,但仍然经常注意力不集中,轮到他们回答问题了需要别的孩子提醒,自己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正确率十分低,有些错误的答案也被其他的小朋友嘲笑,老师便圆场。
第二,坚持耐心教育法。“问题学生”的不良行为,总是由于某些不良的外部诱因转化为内部因素引起的。他们缺乏正确的是非观念、道德观念、意志薄弱、屡教屡犯、久而久之就成定型,成为一种坏习惯。而改变坏习惯不是- -蹴而就的,需要极大的耐心。不交作业是家常便饭,家长的电话经常处于联系不上的状态。为了不让他们落后其他孩子太多,我只得单独进行辅导,有时候选择早晨,有时候在晚上,每次辅导完之后只要有所进步就给予一些奖励,如:糖果、水果等。所以他们每次即使单独被留下来,离开时也是欢天喜地的。
第三,坚持持之以恒法。在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过程中,出现反复和多次反复是一种规律性的现象。这是因为“问题学生”年龄上尚小,涉世未深,道德意识、法制观念尚在形成过程中,抵制不良诱惑能力较弱。因此,作为家长或老师就善于寻找症结,不怕反复,坚持教育,持之以恒。在他们的转化过程中,不论是作为班主任兼数学老师的我,还是照顾他们饮食起居、辅导他们的作业的家长而言,“持之以恒”的力度不够,对孩子的关爱、关注还不够多。家长有借口说,工作太忙,无暇兼顾;老师也可以借口说,班级的孩子那么多,班主任的工作也很辛苦,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与精力。但是,去抱怨、退缩对于孩子的成长毫无意义,始终相信“办法总比问题多”。我依旧坚持对孩子的辅导和鼓励,同时也经常主动和家长联系,反馈孩子最近的行为表现。
第四,坚持赏识教育法。在教育转化中,要善于寻找突破口,积极给予鼓励和肯定,以激励其成功,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和进步,从中吸取克服缺点的勇气和自信。未成年的小朋友更需要欣赏和鼓励。我一直坚持保护好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不求他们变得多么优秀,只希望至少能在这个班级能够快乐地成长,而不要因为自己的学习和行为让他们懂事之后感觉受到同学的鄙视而自卑,影响到他们心理的健康。我关注着他们的微小的进步,不失时机地给予鼓励和肯定,让他看到自己的长处和进步。渐渐地,孩子不论是上课还是行为表现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我已经感受到了孩子已经从学习中得到幸福感,从进步中品尝到喜悦的滋味,当孩子视学习为幸福的时候,自然会学得很好,能坚持下去。
第五,坚持合力教育法。在教育转化过程中要做到家庭、学校联手,扩宽教育渠道,形成教育合力。在家访中,我和孩子的父母进行了长谈,反馈了孩子的学习现状和转变的重要性,给家长提出了辅导要求,并做了一次辅导示范。当他们在学校犯错时,我通过电话要求家长校访了一次,家长老师共同分析了孩子最近的表现以及问题出现的原因,家长也感觉到事情的严重性,接受了我提出的要求,孩子也点头默许。从这次以后,孩子做什么都收敛了许多。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有较大的可塑性和矫正的可能性,“问题学生”在父母和老师的“爱心、耐心、赏识、恒心”中实现了美丽转变便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我们相信,只要引导得法,施教有方,就可以在为学生的教育转化方面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