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传统文化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杨 翠
【机构】 广西那坡县龙合镇中心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教育的功能不只是知识传授,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其应有的功能。随着幼儿园教育的改革深入,传统文化逐步融入到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区域活动是如今幼儿园的一种特色教育形式,幼儿能自主在其中进行活动。为了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幼儿教师应当全面认识到传统文化在区域活动中的价值,努力提高自身教学素养,为幼儿打造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区域活动,使幼儿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受到文化熏陶。
【关键词】 幼儿园区域活动;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教育;方法研究
幼儿处于身心发展和认知的基础阶段,在此阶段,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幼儿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有重要意义。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学中的一种特色活动形式,是指根据幼儿的成长特点和兴趣爱好,设置不同主题,开展相应活动的一种活动形式,幼儿根据自己的活动想法,在区域中进行自主或是团体活动。幼儿教师应当注重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区域活动中,让幼儿切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体验传统文化的内涵,让区域活动在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方面更有价值。
一、将传统文化融入区域活动中的现实意义
(一)丰富区域活动文化资源
区域活动需要教师利用自然环境,投入丰富多样的材料,让幼儿自由玩耍,在开放的环境中,幼儿能充分释放天性。区域活动并不是简单的活动,其是有教育功能的。传统文化资源的投入让区域活动更有文化内涵,更有活动价值。单一的或是频繁的使用一些材料,容易让幼儿没有新鲜感,活动兴趣容易下降。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因此,教师将不同的传统文化材料投入区域活动的时候,不仅丰富了活动文化资源,而且能提升有的活动兴趣。
(二)激发幼儿内心民族自豪感
随着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和融合,很多幼儿对一些外国节日都比较熟悉,如圣诞节、万圣节等等,幼儿对外国节日的好奇心和兴趣也比较大,而对于自己国家的节日,很多幼儿的兴趣点都不是很高。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意识应当从小培养。通过开展区域主题活动,通过一些列的活动内容,幼儿能深入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对传统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同时,能激发幼儿内心的民族意识,产生民族自豪感,大大增强幼儿的文化自信心。
(三)实现文化育人教育使命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是文化修养也不可忽视。教师要认清自身教书育人的责任,也要认识到文化在教育中的积极影响。在幼儿学习的基础阶段,从小让幼儿接触传统文化,在区域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能丰富幼儿自身的涵养,而且,教师通过区域活动能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文化意识,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根基于幼儿的心灵深处,滋润幼儿,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实现幼儿园文化育人的教育使命。
二、将传统文化融入区域活动中的现状分析
虽然传统文化已经融入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通过长期观察发现,在区域活动中,传统文化的融入仍有一些问题。首先,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传统文化在区域活动中的教育作用,只是单纯的将一些传统节日或一些材料投放其中,让幼儿去玩耍,没有对幼儿在文化区域活动中的整体进行有效的引导。其次,传统文化在区域活动中的投放材料比较单一或者比较少。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活动材料,而且,材料过少,容易让部分幼儿达不到活动目的,影响到活动效果。最后,部分教师没有注重活动评价,这容易使幼儿难以提升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影响到传统文化在区域活动中的教育效果。
三、传统文化融入区域活动的方法
(一)教师加强文化修养,提升专业教学能力素质
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时候,幼儿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不断提升专业教学素质。传统文化文化内涵丰富,有鲜明特色,教师自己深入理解,明白文化内涵,才能创设符合幼儿发展,适合幼儿理解和学习的区域活动环境,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同时,在幼儿园教育改革深入发展中,教师也应当主动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加强自身专业能力建设,才能跟上幼儿园发展的步伐,才能打造更符合幼儿学习的传统文化区域活动。比如,幼儿教师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教师研讨会,跟其他教师共同探讨,如何将传统文化更好的融入到区域活动中,并就自己在区域活动中的问题,虚心请教其他教师,一起研究传统文化融入区域活动的有效策略,分析当前区域活动中传统文化融入的效果,从研讨会中吸取优秀的区域活动形式。此外,教师可以利用书籍或是网络,深入学习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文化涵养,并在区域活动中将优秀文化融入其中,引导幼儿进行有效学习。
(二)根据幼儿发展特点,选择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传统文化节日内容丰富,形式内容多种多样,意义深远。幼儿教师在开展区域活动的时候,不能随意选择传统文化。教师应当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进行筛选。幼儿思维发展不啊完善,其生活经验不足,而且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其认知能力是不同的,超出幼儿理解范围的文化活动,会使幼儿难以理解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容易使幼儿降低活动兴趣,影响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效果。因此,幼儿教师应当根据本班级幼儿的发展特点,选择适合幼儿理解的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做好传统文化融入区域活动的开端。比如,针对幼儿性格活泼好动,喜欢多种多样游戏的特点,教师可以深入挖掘多样的传统民间游戏。传统民间游戏不仅有趣有特色,而且有传统文化教育价值。教师可以将跳皮筋、跳房子、老鹰捉小鸡等传统民间游戏融入到大班的区域活动中。大班的幼儿体育运动能力较强,理解能力有所提升,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理解游戏规则的前提下,与同伴结队一起玩游戏。如此,以传统民间游戏的方式,不仅能让幼儿感受到在区域活动中的快乐,而且能让幼儿在玩耍中感受传统文化多种多样的内涵,达到传统文化在区域活动中的教育目的。
(三)根据传统文化节日,开展区域文化主题活动
传统节日历经千百年的传承,流传至今,这是传统文化的延续,已经融入人们的血液之中,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幼儿园的小朋友对一些传统节日有一定的认识,但是更多的是一种思想上的认识。因此,教师可以根据生活中的传统节日,开展相应的区域文化主题活动,为幼儿创设相应的文化氛围,让幼儿目光所及之处,行为所到之处,皆有传统文化的影子。教师应当先为幼儿讲解传统节日,然后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进行相关文化活动,以实际行动去感受传统文化。例如,教师以《元宵节》为主题开展区域活动。大部分幼儿对元宵节有一定的认知,在过年后没多久,全家人会在一起吃元宵或是吃饺子,感受团圆的快乐氛围。教师可以提前与幼儿交流,引导幼儿对元宵节所含的传统文化内涵,有进一步了解。根据本地元宵节的特点,置放相应的活动材料,创设元宵节环境,增强传统文化氛围,为幼儿打造沉浸式的区域活动空间。
(四)丰富区域文化材料,鼓励幼儿动手感受体验
在开展区域传统文化活动的过程中,活动材料十分重要。教师应当注重,要准备符合幼儿认知的材料,而且要丰富多样,让每位幼儿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尤其是有些传统文化涉及的内容比较多,那么相应的,区域文化材料也应当更加丰富。教师可以在区域活动中设置不同的活动区,如手工区,绘本区、游戏区等等,不同的区域准备相应的道具材料,教师应当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释放天性去探索,以轻松、快乐的心态去深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教师开展以《做月饼》为主题的区域活动。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的特色食品。大部分幼儿对中秋节的认知是吃月饼,但是不知道月饼是怎么做出来的。教师可以在区域中,置放一些做月饼的材料和简单的模具,以及一些做月饼的简单的图画流程,让幼儿动手学习做月饼,拉近幼儿与传统文化的距离。同时,教师可以置放一些美术材料,如画笔、橡皮泥、彩带等材料,让幼儿进行简单的工艺操作,通过画、捏、贴等制作方法,享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体会传统文化的艺术美。
(五)进行多元化的评价,升华区域文化活动价值
评价也是区域活动的重要环节。区域活动虽然要注重幼儿的学习体验,但是教师的评价也不可缺少。教师在进行区域活动评价的时候,要以公平、开放、客观的原则,对幼儿的活动内容、过程和结果进行整体评价,并丰富评价形式,可以让幼儿之间相互评价。如此,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帮助幼儿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培养幼儿学习、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以此升华区域活动的价值。比如,在《可爱的脸谱》区域活动结束后,教师及时总结幼儿在此次区域活动中的一些情况,并观察幼儿在区域活动结束后的言行举止。然后,当小朋友都到齐后,教师可以提问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都做了些什么?看到了哪些脸谱?有什么收获?教师鼓励幼儿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收获与喜悦。然后,针对做手工的幼儿,教师可以让他们进行作品展示,并与其他幼儿一起评价,教师要以赏识、鼓励的态度对幼儿进行评价。同时,教师也要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和收获,进行整体评价。帮助幼儿深入认知脸谱中所含有的传统文化内涵,让此次区域活动更有意义。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融入幼儿园区域活动中,能提升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对提升幼儿的民族文化自信有积极影响。幼儿阶段的文化教育是一个全方位的、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幼儿教师都应当注重传统文化的教育,合理运用区域活动的形式,为幼儿提供深入感受传统文化的机会,让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滋养幼儿的心灵,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李玉倩.浅析中华传统文化与幼儿园教育的融合[J].汉字文化,2019(20):184-185.
[2]朱莉.传统文化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应用[J].新课程(综合版),2019(12):107.
[3]潘玉玉.浅谈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幼儿园区域活动实践[J].科幻画报,2019(11):220.
[4]黄玮.以传统文化为载体,创建幼儿园区域活动特色——幼儿园区域活动模式探索[J].新课程(综合版),2019(03):136.
【关键词】 幼儿园区域活动;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教育;方法研究
幼儿处于身心发展和认知的基础阶段,在此阶段,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幼儿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有重要意义。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学中的一种特色活动形式,是指根据幼儿的成长特点和兴趣爱好,设置不同主题,开展相应活动的一种活动形式,幼儿根据自己的活动想法,在区域中进行自主或是团体活动。幼儿教师应当注重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区域活动中,让幼儿切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体验传统文化的内涵,让区域活动在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方面更有价值。
一、将传统文化融入区域活动中的现实意义
(一)丰富区域活动文化资源
区域活动需要教师利用自然环境,投入丰富多样的材料,让幼儿自由玩耍,在开放的环境中,幼儿能充分释放天性。区域活动并不是简单的活动,其是有教育功能的。传统文化资源的投入让区域活动更有文化内涵,更有活动价值。单一的或是频繁的使用一些材料,容易让幼儿没有新鲜感,活动兴趣容易下降。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因此,教师将不同的传统文化材料投入区域活动的时候,不仅丰富了活动文化资源,而且能提升有的活动兴趣。
(二)激发幼儿内心民族自豪感
随着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和融合,很多幼儿对一些外国节日都比较熟悉,如圣诞节、万圣节等等,幼儿对外国节日的好奇心和兴趣也比较大,而对于自己国家的节日,很多幼儿的兴趣点都不是很高。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意识应当从小培养。通过开展区域主题活动,通过一些列的活动内容,幼儿能深入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对传统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同时,能激发幼儿内心的民族意识,产生民族自豪感,大大增强幼儿的文化自信心。
(三)实现文化育人教育使命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是文化修养也不可忽视。教师要认清自身教书育人的责任,也要认识到文化在教育中的积极影响。在幼儿学习的基础阶段,从小让幼儿接触传统文化,在区域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能丰富幼儿自身的涵养,而且,教师通过区域活动能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文化意识,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根基于幼儿的心灵深处,滋润幼儿,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实现幼儿园文化育人的教育使命。
二、将传统文化融入区域活动中的现状分析
虽然传统文化已经融入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通过长期观察发现,在区域活动中,传统文化的融入仍有一些问题。首先,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传统文化在区域活动中的教育作用,只是单纯的将一些传统节日或一些材料投放其中,让幼儿去玩耍,没有对幼儿在文化区域活动中的整体进行有效的引导。其次,传统文化在区域活动中的投放材料比较单一或者比较少。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活动材料,而且,材料过少,容易让部分幼儿达不到活动目的,影响到活动效果。最后,部分教师没有注重活动评价,这容易使幼儿难以提升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影响到传统文化在区域活动中的教育效果。
三、传统文化融入区域活动的方法
(一)教师加强文化修养,提升专业教学能力素质
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时候,幼儿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不断提升专业教学素质。传统文化文化内涵丰富,有鲜明特色,教师自己深入理解,明白文化内涵,才能创设符合幼儿发展,适合幼儿理解和学习的区域活动环境,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同时,在幼儿园教育改革深入发展中,教师也应当主动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加强自身专业能力建设,才能跟上幼儿园发展的步伐,才能打造更符合幼儿学习的传统文化区域活动。比如,幼儿教师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教师研讨会,跟其他教师共同探讨,如何将传统文化更好的融入到区域活动中,并就自己在区域活动中的问题,虚心请教其他教师,一起研究传统文化融入区域活动的有效策略,分析当前区域活动中传统文化融入的效果,从研讨会中吸取优秀的区域活动形式。此外,教师可以利用书籍或是网络,深入学习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文化涵养,并在区域活动中将优秀文化融入其中,引导幼儿进行有效学习。
(二)根据幼儿发展特点,选择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传统文化节日内容丰富,形式内容多种多样,意义深远。幼儿教师在开展区域活动的时候,不能随意选择传统文化。教师应当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进行筛选。幼儿思维发展不啊完善,其生活经验不足,而且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其认知能力是不同的,超出幼儿理解范围的文化活动,会使幼儿难以理解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容易使幼儿降低活动兴趣,影响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效果。因此,幼儿教师应当根据本班级幼儿的发展特点,选择适合幼儿理解的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做好传统文化融入区域活动的开端。比如,针对幼儿性格活泼好动,喜欢多种多样游戏的特点,教师可以深入挖掘多样的传统民间游戏。传统民间游戏不仅有趣有特色,而且有传统文化教育价值。教师可以将跳皮筋、跳房子、老鹰捉小鸡等传统民间游戏融入到大班的区域活动中。大班的幼儿体育运动能力较强,理解能力有所提升,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理解游戏规则的前提下,与同伴结队一起玩游戏。如此,以传统民间游戏的方式,不仅能让幼儿感受到在区域活动中的快乐,而且能让幼儿在玩耍中感受传统文化多种多样的内涵,达到传统文化在区域活动中的教育目的。
(三)根据传统文化节日,开展区域文化主题活动
传统节日历经千百年的传承,流传至今,这是传统文化的延续,已经融入人们的血液之中,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幼儿园的小朋友对一些传统节日有一定的认识,但是更多的是一种思想上的认识。因此,教师可以根据生活中的传统节日,开展相应的区域文化主题活动,为幼儿创设相应的文化氛围,让幼儿目光所及之处,行为所到之处,皆有传统文化的影子。教师应当先为幼儿讲解传统节日,然后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进行相关文化活动,以实际行动去感受传统文化。例如,教师以《元宵节》为主题开展区域活动。大部分幼儿对元宵节有一定的认知,在过年后没多久,全家人会在一起吃元宵或是吃饺子,感受团圆的快乐氛围。教师可以提前与幼儿交流,引导幼儿对元宵节所含的传统文化内涵,有进一步了解。根据本地元宵节的特点,置放相应的活动材料,创设元宵节环境,增强传统文化氛围,为幼儿打造沉浸式的区域活动空间。
(四)丰富区域文化材料,鼓励幼儿动手感受体验
在开展区域传统文化活动的过程中,活动材料十分重要。教师应当注重,要准备符合幼儿认知的材料,而且要丰富多样,让每位幼儿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尤其是有些传统文化涉及的内容比较多,那么相应的,区域文化材料也应当更加丰富。教师可以在区域活动中设置不同的活动区,如手工区,绘本区、游戏区等等,不同的区域准备相应的道具材料,教师应当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释放天性去探索,以轻松、快乐的心态去深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教师开展以《做月饼》为主题的区域活动。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的特色食品。大部分幼儿对中秋节的认知是吃月饼,但是不知道月饼是怎么做出来的。教师可以在区域中,置放一些做月饼的材料和简单的模具,以及一些做月饼的简单的图画流程,让幼儿动手学习做月饼,拉近幼儿与传统文化的距离。同时,教师可以置放一些美术材料,如画笔、橡皮泥、彩带等材料,让幼儿进行简单的工艺操作,通过画、捏、贴等制作方法,享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体会传统文化的艺术美。
(五)进行多元化的评价,升华区域文化活动价值
评价也是区域活动的重要环节。区域活动虽然要注重幼儿的学习体验,但是教师的评价也不可缺少。教师在进行区域活动评价的时候,要以公平、开放、客观的原则,对幼儿的活动内容、过程和结果进行整体评价,并丰富评价形式,可以让幼儿之间相互评价。如此,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帮助幼儿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培养幼儿学习、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以此升华区域活动的价值。比如,在《可爱的脸谱》区域活动结束后,教师及时总结幼儿在此次区域活动中的一些情况,并观察幼儿在区域活动结束后的言行举止。然后,当小朋友都到齐后,教师可以提问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都做了些什么?看到了哪些脸谱?有什么收获?教师鼓励幼儿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收获与喜悦。然后,针对做手工的幼儿,教师可以让他们进行作品展示,并与其他幼儿一起评价,教师要以赏识、鼓励的态度对幼儿进行评价。同时,教师也要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和收获,进行整体评价。帮助幼儿深入认知脸谱中所含有的传统文化内涵,让此次区域活动更有意义。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融入幼儿园区域活动中,能提升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对提升幼儿的民族文化自信有积极影响。幼儿阶段的文化教育是一个全方位的、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幼儿教师都应当注重传统文化的教育,合理运用区域活动的形式,为幼儿提供深入感受传统文化的机会,让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滋养幼儿的心灵,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李玉倩.浅析中华传统文化与幼儿园教育的融合[J].汉字文化,2019(20):184-185.
[2]朱莉.传统文化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应用[J].新课程(综合版),2019(12):107.
[3]潘玉玉.浅谈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幼儿园区域活动实践[J].科幻画报,2019(11):220.
[4]黄玮.以传统文化为载体,创建幼儿园区域活动特色——幼儿园区域活动模式探索[J].新课程(综合版),2019(0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