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班级活动对学生德育的作用
【作者】 朱晓燕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特区溜西门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在学校中最基本的活动场所,更是一个现实的世界,多元智能理论启发我们,班级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也是探究知识和发展智能的场所,还是引导学生发展,实现师生之间交往与互动的舞台,更是师生教育智慧得以充分展现的场所。
班级活动是校园德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班级为主要活动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班内物质环境、价值观念、心理倾向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活动。
实践证明,学生在教学活动以外获得的满足,很多是班级活动所给予的。所以说,班级活动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形成有着重大意义,对规范学生的言行,塑造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具有潜移默化作用。作为班主任应该重视班级活动的组织实施,努力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行。
一、动员全体学生,优化美化教室环境
教室是开展学习活动的场所,更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阵地,它反映着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社会的文明水平。使教室的每一角落,每一样东西都具有教育作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整洁美观、优雅舒适的室内环境,可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平衡,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及行为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板报、广播,我们都要从审美的角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都在说话。”所以说班主任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班级文化建设中来,让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布置教室,使他们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从而实现班级文化建设教育人、培养人、熏陶人的目的。
二、健全班训、班规,创建优良班风
班风是班级大多数成员的思想认识、情感意志和精神状态的综合反映,对巩固和发展班集体起着极大作用。它无形地支配集体成员的行为,美化集体生活,培养集体成员的荣誉感、自豪感。作为班主任应与学生一起选择能代表班级奋斗目标的名言警句作为班训,激励同学们超着这一目标迈进。同时要健全班级公约、奖惩制度、考勤制度等班级管理制度,奖优罚劣,规范学生行为。并且通过长期管理,将制度内化为大多数学生自己的思想,从而利用从众心理约束全体学生成员采取一致行为。一旦这种行为一致的局面形成,就会对个别后进生就形成心理压力,促使他们改变不良行为,最终达到德育的作用。
三、积极引导,形成健康舆论
舆论,是众人的言论;班集舆论就是在班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是班级潜在的“游戏规则”。它能左右班集体的方向,具有无形的约束力和同化力,对学生的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具有一定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班主任要积极引导和培养健康的班级舆论,合理利用舆论手段,有计划的对班级文化施加“定向”影响,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班主任要对班内不正确的言行进行及时的批评,要充分利用班会、学习园地宣扬正确的的思想行为,使每个学生自觉的认同正确的班级舆论,全面参与到班级活动中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创建班级德育活动阵地,关注个体成长,促进全面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教育应该帮助每个人得到最适合他天性和意愿的发展与成长,让每个学生都尽可能大显身手,在成长和发展中体验到自身的尊严与价值。作为班主任既要重视个体的发展,因材施教,又要关注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为此,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内学习园地、小壁报、图书架等文化阵地,让有特长的学生在报栏内展示自己的作文、摘抄、美术及书法作品,抒发班级管理中的感想。鼓励有精力、有兴趣的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主办小壁报,并在班级墙报内展示或在全班传阅,起到统一思想、展现个性、发挥才能、引导集体舆论的作用。全校的班级都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班级风气,那么就形成了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氛围。
五、开展各种班级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
班级活动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教育活动,班主任在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班主任要做好导演,学会“弹钢琴的艺术”。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为了取得比较好的教育效果,开展活动时要注意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寓教于乐。引导、鼓励学生相互协作、自主参与,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学到知识。同时通过活动让学生之间情感得到交流,培养协作精神,让学生感受到平等和成就感,营造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中受到熏陶。每个班级的活动落到实处,学校的德育工作也就落到了实处。
总之,班级活动形式多样,作为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同时我们知道学生道德品质教育是一项长期工作,作为一名教育者应高度重视,并且通过长期的坚持,以期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班级活动是校园德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班级为主要活动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班内物质环境、价值观念、心理倾向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活动。
实践证明,学生在教学活动以外获得的满足,很多是班级活动所给予的。所以说,班级活动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形成有着重大意义,对规范学生的言行,塑造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具有潜移默化作用。作为班主任应该重视班级活动的组织实施,努力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行。
一、动员全体学生,优化美化教室环境
教室是开展学习活动的场所,更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阵地,它反映着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社会的文明水平。使教室的每一角落,每一样东西都具有教育作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整洁美观、优雅舒适的室内环境,可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平衡,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及行为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板报、广播,我们都要从审美的角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都在说话。”所以说班主任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班级文化建设中来,让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布置教室,使他们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从而实现班级文化建设教育人、培养人、熏陶人的目的。
二、健全班训、班规,创建优良班风
班风是班级大多数成员的思想认识、情感意志和精神状态的综合反映,对巩固和发展班集体起着极大作用。它无形地支配集体成员的行为,美化集体生活,培养集体成员的荣誉感、自豪感。作为班主任应与学生一起选择能代表班级奋斗目标的名言警句作为班训,激励同学们超着这一目标迈进。同时要健全班级公约、奖惩制度、考勤制度等班级管理制度,奖优罚劣,规范学生行为。并且通过长期管理,将制度内化为大多数学生自己的思想,从而利用从众心理约束全体学生成员采取一致行为。一旦这种行为一致的局面形成,就会对个别后进生就形成心理压力,促使他们改变不良行为,最终达到德育的作用。
三、积极引导,形成健康舆论
舆论,是众人的言论;班集舆论就是在班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是班级潜在的“游戏规则”。它能左右班集体的方向,具有无形的约束力和同化力,对学生的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具有一定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班主任要积极引导和培养健康的班级舆论,合理利用舆论手段,有计划的对班级文化施加“定向”影响,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班主任要对班内不正确的言行进行及时的批评,要充分利用班会、学习园地宣扬正确的的思想行为,使每个学生自觉的认同正确的班级舆论,全面参与到班级活动中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创建班级德育活动阵地,关注个体成长,促进全面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教育应该帮助每个人得到最适合他天性和意愿的发展与成长,让每个学生都尽可能大显身手,在成长和发展中体验到自身的尊严与价值。作为班主任既要重视个体的发展,因材施教,又要关注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为此,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内学习园地、小壁报、图书架等文化阵地,让有特长的学生在报栏内展示自己的作文、摘抄、美术及书法作品,抒发班级管理中的感想。鼓励有精力、有兴趣的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主办小壁报,并在班级墙报内展示或在全班传阅,起到统一思想、展现个性、发挥才能、引导集体舆论的作用。全校的班级都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班级风气,那么就形成了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氛围。
五、开展各种班级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
班级活动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教育活动,班主任在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班主任要做好导演,学会“弹钢琴的艺术”。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为了取得比较好的教育效果,开展活动时要注意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寓教于乐。引导、鼓励学生相互协作、自主参与,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学到知识。同时通过活动让学生之间情感得到交流,培养协作精神,让学生感受到平等和成就感,营造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中受到熏陶。每个班级的活动落到实处,学校的德育工作也就落到了实处。
总之,班级活动形式多样,作为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同时我们知道学生道德品质教育是一项长期工作,作为一名教育者应高度重视,并且通过长期的坚持,以期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