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刍议

【作者】 蒲 珍

【机构】 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幸福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小学语文是一门较为基础的学科,相比其他学科,语文算是一门较为容易的学科,因此受到学生的喜欢。也正是因为学生对小学语文学习的兴趣较高,老师更应该关注小学语文的教学问题,尤其是阅读的教学。因为阅读是所有学科的基础,阅读能力提升代表着看题能力的提升,这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语文阅读;阅读教学

  随着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也推陈出新,旨在促进学生阅读综合素养的提升,全面培育具有较高语文素质的小学生。鉴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简要论述六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希望对其他教师有所启示。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之母。正如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毫无兴趣,只是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愿望”。小学语文阅读,是学生个体的自主阅读。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营造民主和谐的阅读氛围。教师应面带笑容,和蔼亲切,愉快的和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充分尊重、信任理解学生,让学生想读、乐读、真读。如在教学李白诗歌《望庐山瀑布》之时,先放轻音乐,然后用幻灯或信息技术展示庐山瀑布的奇丽、雄伟、壮观之景,师生在声、像情之中进入诗的意境,心随情动,情动与辞发。同时,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其启蒙而引其趣”,引导学生阅读兴趣的坚持,让学生保持一种新鲜感,兴趣持久。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老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一路介绍下来,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如学生学会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后,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课文注音把书读通读顺。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应该是点拨、启发、激励学生,重点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
  三、指导自主阅读
  有效的阅读教学应该从指导学生预习开始。当学生凭借语言材料愉快地用心体验,在品读,感悟,玩味,思考的基础上,去面对文本时,这种阅读才是有效的。为提高学生课前预习的兴趣,就要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培养自学能力,张扬学生个性,表现自我。对预习的要求,我们总结了四个方面,供学生参考:一是生字的预习应该抓住重点字词,对于音形义,设计一些识记的小窍门。一篇文章里,或多或少会有些学生不认识的字,不明白意思的词,不解其义的语句。那么学生在预习课文的时候,就要眼、脑、手并用,读准字音,注意生字中容易写错的地方,最好在书上写一写。二是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理清文章脉络,品析课文题目的精当等,有机渗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对课文精彩的语句有独到的见解。三是了解课文整体内容。每一篇课文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都是由字、词、句、段围绕一个共同主旨——中心思想而构成的有机整体,它在内容、语言、情感等方面具有诸多美点。四是质疑问难,提高预习效果。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预习题目和课后思考题再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通过预习,学生能初步认识,熟悉课文,但不可能理解和弄懂所有问题。所以要引导学生运用划划、点点、记记等标记,把课文中不理解的字词、语句以及课后问题作标记,并提出质疑。这样,使学生做到在课堂上的听课有目的性,带着问题来听课,提高听讲效果。
  四、用课外阅读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
  小学生是阅读习惯的养成阶段,这一时期如果有好的启蒙,学生会受益终生。这个时期适量的课外阅读,教师的积极引导,都会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的内容一般都由教师确定。课外阅读一般都是通读,针对一些优秀的篇章,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对篇章进行深度理解。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通过阅读课,让全班学生展开讨论,从多个角度理解文章。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获得不同方面的知识。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可以获得各方面的知识,不只是提高了语文能力,还可以开阔视野,了解其他方面的知识,通过一些课外故事的启迪,学生还可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课外阅读虽然是以学生为主,但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
  五、重视情感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好的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文章中表达的感情很多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更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情感的教学,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情感教学能够帮助学生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多种情感,感受情感的熏陶,还能够帮助学生健全人格。比如说,老师在教学《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的时候,老师需要让学生明白此“亲人”非彼“亲人”,志愿军和朝鲜人民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他们有一起出生入死、并肩作战的经历,他们之间的关系是非常亲密的,小金花在失去妈妈的时候都没有落泪,但是在送别志愿军的时候就落泪了,因此老师们在对这篇课文进行教学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感受到这篇文章中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之间深厚的感情。
  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几乎都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所进行的,从而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总想让学生明白作者创作这篇课文的意图,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便把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全部灌输给学生,完全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才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必须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切勿马上告诉学生答案,否则学生不会养成思考的良好习惯,只会等待教师的答案。所以,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时刻注意教学目标的正确性和对教学内容的把握,结合学生的实际接受和理解能力,进行阅读课程的教授,以保证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进而保证小学语文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夏丽红.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的途径[J].新课程·上旬,2010(6)
  [2]刘敏.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小学,2012(6)